以易解道,或以道解易無論在道學史,還是在易學史上都不鮮見。
在道教的歷史上,東漢時期的魏伯陽的《周易參同契》,從這部著作的名稱上,我們便可以體會到作者合易於道的良苦用心,所謂“參”“同”“契”,都具有融合貫通的意思,作者正是借用易理來說明仙道,以乾坤比喻鼎爐,以坎離比喻修煉所用的藥物,以十二訊息卦來喻丹法火候的運用。
末初,陳老祖運用大易理論對丹道修煉的基本原理加以闡釋,並認為順則生人、逆則成仙。
張宇初天師繼承了古聖先賢的這種以易解道的思想傳統,使易學和道教的思想高度融會貫通。張宇初天師正是借用“象數”理論來闡明事物發展演進的規律。
他說,“日月星辰,水火土石,暑寒晝夜,飛走草木分隸於八卦,得生生之數,是以感而變者之善,暑寒晝夜。性情形體,色聲氣味也;應而化者之善,雨風露雷,性情形體,目耳鼻口。皆先天之數也”。
除了用象數學闡述事物發展的規律和演進之外,張宇初天師還運用陰陽五行的觀念來闡發事物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夫五行陰陽,陰陽太極,五殊二實,二本則一。二實者,天以陽生萬物,地以陰成萬物。動而陽,靜而陰,陽變陰合而生五氣,由五氣而生萬物,故曰五殊也。五殊木於陰陽,互為其根也。兩儀生於陽,交於陰,陰交於陽而生四象,四象分而生八卦,八卦錯而萬物生焉。是曰一動一靜,天地之至妙也歟。是以五氣布,四時行,萬物生生而無窮,五行一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
天陽地陰,二者相互作用、結合而生五氣,五氣也即是五行,和陰陽本於一,並沒有本質上的差異,只是事物發展演化過程的不同階段而已,再進一步具體到兩儀、陰陽、四象、八卦,再到萬物,這樣事物發展衍生的序列才真正完成。
張宇初天師的宇宙萬物的衍化序列是以易為基礎和藍本的,張宇初天師不但通曉易理,用易道來解釋事物的發展變化,更將易學運用於自己的道教修煉法門之中,“若夫乾坤坎離、金精木液、火龍水虎、水中之金、火中之木、返還顛倒之妙,鼎爐藥物之論。皆嘗聞其既獨百立基、十月胎圓、脫胎神話之機、火符下手之工,卒未之決疑也”。
張宇初天師將易理運用到修道的各個環節之中,使他的以易解道得以突出體現。--摘自李昶《張宇初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