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們給大英帝國起了一個親切的暱稱:攪屎棍。啥意思呢?辦事你不行,攪和第一名。
大英攪屎,全球聞名,但他煉成此技能的核心地域,還是在歐洲。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攪屎棍也不是一天變臭的,前後花了幾百年,大英才煉成此神功。具體可分為三步。
(一)歐洲不關我的事
羅馬興起之後,歐洲有三大蠻族,西歐的凱爾特人、北歐的日耳曼人、東歐的斯拉夫人。
羅馬人稱凱爾特人為高盧人,在凱撒的率領下,羅馬軍團征服高盧,使之成為羅馬的一個行省。再往西,凱撒兩度率軍入侵不列顛島,但均被當地凱爾特土著擊退。
搞定高盧之後,羅馬人跑到日耳曼人的地盤撒歡,沒想到在一個叫條頓堡森林的地方,中了埋伏,三個軍團的25000名士兵全軍覆沒。
日耳曼地區氣候溼冷,也沒什麼拿得出手的資源,羅馬賠了兩萬多士兵之後,就不再糾結於此,世界那麼大,我還是到不列顛島上再看看吧。羅馬人渡過海峽,對著凱爾特土著一頓亂砍,終於在此地建立了統治,並持續四百多年。
羅馬滅亡之後,對不列顛的統治壽終正寢,凱爾特人重新當家做主,翻身農奴把歌唱,心情不能再酸爽。
快樂的日子總是短暫的,盎格魯人和撒克遜人都屬於日耳曼人,他們跑到不列顛,要搶地盤。
跟著羅馬人過慣好日子之後,凱爾特人的戰鬥力嚴重衰減,被昂撒人趕到了北部的蘇格蘭,西部的威爾士,還有愛爾蘭島上。
愛爾蘭人、蘇格蘭人鬧獨立,根本原因就是這個,大家都是不同的人,為啥要跟你一起過日子?
昂撒人在英格蘭建立起七個小王國,類似咱們的戰國七雄,沒事搞搞合縱連橫,互相鬥心眼的日子過得不亦樂乎。鬥得久了,大家也都疲了,於是統一在一個國王的領導之下。
1066年,英格蘭國王北上迎戰挪威國王指揮的維京軍隊,並大獲全勝。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海峽對面的諾曼底公爵威廉,率大軍在南部登陸。剛結束大戰的英格蘭國王放棄休整、調集軍隊南下。兵困馬乏,數量上又存在劣勢,英格蘭國王大敗,“征服者威廉”取而代之。
英格蘭遭受的,其實是南北鉗形攻勢,北邊是挪威國王的海盜軍,南邊是諾曼底威廉。威廉的後代也多次享受到了這種待遇,法國經常聯合蘇格蘭,組成法國-蘇格蘭同盟,圍剿英格蘭。
這種南北兩線作戰的困境,和20世紀兩次世界大戰德國所面臨的東西兩線困境,有異曲同工之苦。普魯士統一德國,收穫了這種困境,英格蘭後來則透過合併蘇格蘭,得到徹底解脫。
威廉沒收了許多昂撒舊貴族的土地,將英格蘭過半土地收入囊中,留下其中的六分之一後,剩下的都分給了手底下的將士們,這些人就成了英格蘭的貴族。
按照英國2010年土地所有權的登記資料,英國土地的三分之一,也就是2000萬英畝在世襲貴族的名下。這些貴族一共有3.6萬人,佔英國人口的0.6%,這些人的祖先就是威廉分封的貴族。
威廉他們從諾曼底而來,自然在那裡也有地產,威廉成為兩邊的共主,貴族們也開始了雙城討債生活,今天英格蘭,明天諾曼底,哪裡抗稅去哪裡。
透過聯姻、戰爭等諸多操作,威廉的後代作為英格蘭國王,在法國的領土越來越多,甚至一度將巴黎納入了版圖。
在當時,造船技術不發達,也沒有雷達,敵人很容易從最近的法國港口加來發動攻擊,到達英格蘭的港口,比如多佛。
加來和多佛就像傳送門的兩端,敵人只要佔據一端,就能迅速抵達另一端。既然海軍無法進行海上攔截,有效禦敵的最好方法就是控制海峽對岸。
法國那邊的領土經常被敲掉,國王每次都需要議會同意徵稅,籌錢收復失地。
有個叫約翰的國王,多次試圖收復諾曼底,屢戰屢敗,貴族們被苛捐雜稅搞怕了,群起而攻之,逼著他簽了一部後世知名的《大憲章》。
裡面條款很多,反覆講的就是兩件事,第一,貴族特權神聖不可侵犯,第二,國王的特權必須經過貴族認可才神聖不可侵犯。
比如,未經議會允許,國王不得徵稅。由貴族組成的委員會有權隨時召開會議,可以否決國王的命令,可以使用武力,佔據國王的城堡和財產。在英國做國王也太憋屈了。
除了在法國有土地的貴族,絕大部分英國人是不想管歐洲大陸那攤子事的,國王在歐洲的戰爭經常遭致國民反對。
第一個原因是花費太多,攻打範圍還經常超綱,甚至要去神聖羅馬帝國作戰,也就是現在的德國地界,這樣花的錢就更多了。
第二點是國王經常不在英格蘭,國王不在本地治國,沒事就跑歐洲大陸刷存在感,您以為自己是走穴歌手呢?
歐洲不關我的事,管好自己是正題。
(二)歐洲太關我的事了
1337年起,英格蘭和法國開始了一場長達一百一十六年的戰爭, 稱之為百年戰爭。
隨著法國軍隊像趕集一樣經常光顧英格蘭本土,英國人心惶惶,去歐洲大陸搶地盤,是關我屁事,法國上門欺負人,那就屁事都與我相關了。
輿論戰是雙方戰爭中很重要的一個部分,英格蘭人是搞輿論的宗師級高手,他們宣稱,英格蘭國王也擁有法國國王的頭銜。
這麼說還是有點事實根據的,古代歐洲的各國王室互相通婚,大家都是親戚,國家之間的戰爭,縮小來看,很多都是表兄弟之間、舅舅與外甥之間、岳父與女婿之間的戰爭。
1420年,英格蘭國王亨利五世強迫自己的岳父、法國國王簽訂條約,承認自己為攝政王和法國王位的繼承人。1422年,亨利五世和岳父先後去世,亨利五世的兒子,亨利六世成為英法兩國的國王。
理論上是這麼一回事,但法國人可不這麼認為,英國佬,滾回你們自己的島。
英格蘭國王透過宣稱自己是法國國王,在輿論戰中處於主動地位,可惜自己的人口不如法國多,加上渡海作戰的劣勢,最後還是輸掉百年戰爭,丟掉了除加來以外的其他所有法國領土。
此後的幾百年,英國人一直給法國人喂蒼蠅,聲稱英國國王享有法國王位繼承權,直到1801年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成立才作罷。
百年戰爭之前,英格蘭國王頻繁插手歐洲事務,被罵得狗血淋頭,戰爭開始之後,國王又因為對歐洲事務無所作為,被罵得體無完膚。在英國做國王容易麼?
打了敗仗,英國王室蘭開斯特家族備受質疑,尤其是他的死對頭約克家族,天天鬧騰,說你們是不是連加來也不想要了?不想要就早說,趕緊下臺,我們來當國王。
雙方從罵街開始,發展到打臉、薅頭髮,拿著對方的族徽,也就是紅玫瑰、白玫瑰往地上死命踩,這就是英國曆史上著名的玫瑰戰爭。
一番血流成河,貴族被殺得七零八落之後,蘭開斯特家族的亨利七世與約克的伊麗莎白聯姻,結束戰爭,開啟了都鐸王朝的統治。都鐸王朝把紅玫瑰和白玫瑰結合起來,成為自己的徽章。
亨利八世是亨利七世的兒子,他上臺就釋出對法國王位的鄭重宣告:現在的法國國王是贗品,我才是正宗的繼承人。他聯合神聖羅馬帝國,經常一起噁心法國人。
有一年,神聖羅馬帝國大敗法國,亨利有點緊張了。如果法國亡了,整個歐洲大陸就是神羅皇帝說了算,那就沒我啥事了,搞不好,自己的鳥島都會守不住。得把池子裡的水攪渾,讓神羅摸不清狀況。
英國人發揚助人乃快樂之本的崇高精神,幫助建立了一個包括法國、羅馬教皇國、義大利三個公國在內的聯盟,一起對抗神羅。
但是,英國自己卻沒加入聯盟。哎呀,我不過看不得你們受委屈,做了一點粗淺的穿針引線的工作,你們團結一致,能和神羅分庭抗禮之時,就是我退居幕後之日。
(三)歐洲均勢才關我的事
至此,英國發展出一種全新的世界觀:歐洲不能被一個霸主統一,否則自己就會被吃掉。
英國的終極目標,就是隔著海峽,發揮平衡作用,拉著眾多小弟,反對歐洲大陸最強的大哥。這就是傳說中的離岸平衡手,更親切的叫法則是:攪屎棍。
1558年,英國丟掉加來,失去了在法國的最後一個堡壘,完全喪失了海峽控制權。
雪上加霜的是,此時的蘇格蘭統治者經常和法國王室聯姻,蘇格蘭事實上成了法國的一個行省。和蘇格蘭、法國兩線作戰的風險讓英國人心驚膽戰。
英國人開始反思,是不是年輕人太嬌生慣養了?成天就會打遊戲、追劇、不加班、不社交,看到好東西說想要,遇到困難只會逃。
年輕人的問題,是他們的行動配不上夢想,夢想破裂後只剩下失望,最終選擇平躺。
尤其讓人痛心疾首的是:花美男告訴你如何護膚,小姐姐直播安慰宅男的空虛,尚武精神受阻,陽剛之氣全無。就這樣,如何保衛領土?
糟老頭子們的反思深刻而富有遠見,但年輕人的態度一年不如一年。
英國老頭崩了,孺子不可教也,帶著可人的生活秘書,回到鄉間別墅,開啟八二年的拉菲,淺吟低唱:唯美人不可辜負,唯美酒不可浪費。
下一次,面對歐洲大陸的威脅,衝在前線的,仍然是所謂的“不可教”的年輕人。
糟老頭子啊,當你以人生導師自居,就不可能再懂年輕使用者。
英國人很快停止虛無的反思,收拾心情,面對新的威脅。
西班牙在大航海之後,佔領了大片美洲殖民地,運氣爆棚的是,殖民地發現了大銀礦。西班牙從此走上人生巔峰,從窮二代變身礦二代,拿著源源不斷的銀元,哪裡不服打哪裡。
英國人和法國人鬥了幾百年,剛把歐陸的土地丟乾淨,還沒來得及報復,就要面對新的強權。
英國女王瑪麗嫁給自己的表侄,西班牙的腓力二世之後,本指望能攀附權貴,誰知,沒幾年,在丟掉加來之後,瑪麗就駕崩了,她的妹妹伊麗莎白繼位。
腓力二世向小姨子伊麗莎白求婚,奈何姑娘一心要維護國家獨立,不想像姐姐一樣,將英國繫結在西班牙的戰車上。她對腓力的殷勤總是虛與委蛇,但不完全拒絕。腓力作為一個國王,享受著普信男才有的備胎待遇。
西班牙治下的荷蘭鬧獨立,伊麗莎白抓住機會,先是暗中資助荷蘭人,後來乾脆派部隊直接參戰。只要荷蘭不落入西班牙之手,英國就是安全的。
腓力怒了,求婚的時候你扭扭捏捏,和荷蘭一起坑我倒是落落大方,敬酒不吃吃罰酒。腓力準備組建無敵艦隊,開往英國,教伊麗莎白做人。
統帥英國海軍的將領叫德雷克,以前是個海盜頭子,因為歷次打劫都堅持給女王分紅,深受恩寵得以上位。
在無敵艦隊還未成型之際,德雷克主動出擊,攪和西班牙的後勤系統,“燒掉了國王的鬍鬚”。
1588年,西班牙無敵艦隊揚帆遠征,英國艦隊與之遭遇,展開決戰。戰事慘烈, 結果是無敵艦隊交戰失利,在回程西班牙的途中被壞天氣給弄得全軍覆沒。這下,國王的頭髮都被燒掉了,除非去植髮,否則再也帥不起來。
無敵艦隊慘敗這事,說明了兩點。
第一,不要和小姨子有過多來往,感情上糾纏不清,事業上容易受損。
第二,起名字要低調,德不配名,很容易遭天譴。古代海戰,除了拼實力,還講究好運氣,無敵艦隊之所以覆滅,主要是碰到了惡劣天氣,叫個“常勝艦隊”,說不定就能順利回來了。
打敗無敵艦隊,並未讓英國人高枕無憂,西班牙的殖民地還在,美洲的大銀礦繼續輸送銀元。英國人打起十二分精神,盯著西班牙人的一舉一動。
伊麗莎白終身未婚,她死後,蘇格蘭國王繼承英格蘭王位,這兩個格蘭以擁戴共主的模式,終於不再互相拆臺,但兩者的議會仍然各自獨立,並未完成統一。
到英國的護國主克倫威爾當政時,英國與法國結成聯盟,一起攻打西班牙。英法取得勝利,英國還佔領了敦刻爾克,丟掉加來之後,英國在歐洲大陸又找到了一個立足點。
西班牙被徹底打懵,從此不再對英國構成威脅。
1688年,英國發生“光榮革命”,英國國王的女婿,荷蘭的威廉,在英國內應的配合下,將岳父趕走,自己當上了英國國王。英國隨後抄襲荷蘭成熟的金融制度,成立英格蘭銀行,建立國債制度,透過低利率借錢打仗,變身歐洲強國。
八八這個數字,對英國人來說,具有特殊意義。1588,打敗西班牙,1688,光榮革命開始稱霸。提起八八,咔咔就是發。
而法國在路易十四的治理下,又變得可怕起來。路易十四在位七十二年,自號“太陽王”,這其中的自滿情緒,和乾隆爺自稱“十全老人”不相上下。
於是,在光榮革命之後的九年戰爭和西班牙王位繼承戰中,英國都和荷蘭、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勾搭在一起,共舉抗法大旗,維持歐洲均勢。
鑑於法國的巨大威脅,1707年,英格蘭和蘇格蘭簽署《聯合法案》,雙方議會合並,兩個國家合二為一,大不列顛國家正式成型。
(四)尾聲
此後,英國的大陸均勢政策延續下來,拉小打大的攪屎棍策略,應用得愈發得心應手。
形象地說,就是哪個區域有變強的趨勢,棍子就去那個地方攪一攪,同時倒點水,讓局面渾起來,整個池子維持在一種不清不楚的稀泥狀態。
總結一下,攪屎棍的精髓就是:不停攪和,維持均勢。
大家臭,我才香。
感謝閱讀,覺得不錯就點個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