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陳光,大家知道他是我軍一位老資格的著名戰將,無論是紅軍、抗戰還是解放戰爭時期,都在軍隊中擔任高階職務。他是湖南宜章縣慄源堡人,年輕時從事農民運動,隨後參加湘南起義上了井岡山。因作戰勇敢,足智多謀,紅軍時期就榮獲過象徵最高榮譽的紅星獎章,歷任紅四軍連長、營長、團長、師長,少共國際師師長等職。
在紅軍長征途中,作為先頭部隊一線作戰師長的陳光攻必克,守必固,他率領隊伍參加搶渡烏江天險,攻克臘子口,飛奪瀘定橋,奪取直羅鎮等著名戰鬥,他是直接指揮員之一,大凡我軍舉行的各次重大戰役,幾乎都留下了他的英名,創造出不少有名的戰鬥範例。長征勝利之後,陳光曾經短時間擔任過紅一軍團代理軍團長,抗日戰爭時期,陳光擔任旅長、115師代師長,一直是前線指揮人員軍事主官,曾參與指揮平型關戰役,後率115師在山東建立我軍最大抗日根據地,解放戰爭時期,任四野副參謀長高階職務,在我軍可謂是勞苦功高、赫赫有名,在敵後抗日戰場上,亦曾屢建功勳。
可惜的是,就在全國勝利之後,這位功勳卓著的戰將遭到誣陷和打擊,長期關押,於1954年6月7日,以一種悲劇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含冤去世,年僅49歲,直到三十多年後,組織才為他平反恢復了名譽,自此,陳光這位為解放事業作出卓著貢獻的戰將,才活躍在人們的視野之中。
俗話說,強將手下無弱兵。今天,我們介紹一位在抗日戰爭時期曾經擔任過陳光秘書的領導幹部,他的名字叫武清祿,後來在戰場上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特別是在戰火紛飛的年代,為了保護重要文物《清明上河圖》立下不朽的功勳,值得後人永記取。
我們知道,清明上河圖是我國的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在世界繪畫史上都是獨一無二的,是文明古國的一段歷史見證,該畫寬24.8釐米、長528.7釐米絹本設色,作品以長卷形式,採用散點透視構圖法,生動記錄了中國十二世紀北宋都城東京(又稱汴京,今河南開封)的城市面貌和當時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況,在五米多長的畫卷裡,共繪了數量龐大的各色人物,牛、騾、驢等牲畜,車、轎、大小船隻,房屋、橋樑、城樓等各有特色,體現了宋代建築的特徵。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屬國寶級文物。
武清祿,河北平山人,1937年七七事變後,平山子弟積極參加八路軍,當時,八路軍任115師教導隊政治委員的黃勵率領部分人員前來到他的老家郭蘇鎮徵兵擴軍,剛滿18歲的武清祿積極報名參軍,成為115師的一名年輕士兵。由於他讀過書,頭腦靈活,不久被調入師政治部宣傳隊,和泰安籍的老紅軍宣傳隊隊長朱明一塊從事戰地宣傳工作,成為這位長他4歲的北平學生運動組織者骨幹的旗下尖兵。
115師進軍山東後,師政治部宣傳隊與山東縱隊六支隊宣傳隊合併重編,武清祿成為二分隊的隊長,按照師部要求積極開展抗日宣傳,為團結抗戰活躍於泰西的集鎮與鄉村,深受軍民喜歡。由於他有文字基礎,很多時候師政治部抽選武清祿參與會議的籌備和檔案起草工作,所以他比較熟悉陳、羅首長的日常生活,一直擔任代師長陳光的秘書工作。解放戰爭時期,武清祿跟隨陳光、羅榮桓到東北工作,任東北民主聯軍後勤部通化辦事處負責人。那麼,武清祿跟《清明上河圖》有什麼關係呢?
根據清朝最後一個皇帝溥儀在自傳《我的前半生》介紹,他那個時候雖然清朝已經滅亡了,但根據民國的優待政策他還住在紫禁城,溥儀一直想籌到更多的錢,所以盯準了一個地方——皇家書室。皇家書室裡藏的都是歷代最珍貴的古籍書畫,幾乎每一樣都價值連城。皇帝在位的時候,連朝中大臣想要翻看這些東西,都要經過皇帝的嚴格批准才行。溥儀打算從這裡下手。
於是,這個曾經的皇帝就變成了小偷,溥儀找了兩個幫兇,一個是他的弟弟溥傑,一個是宮裡的小太監,三人組成了一個文物小分隊。他想方設法把宮裡最值錢的字畫和古籍運出宮外,最重要的是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他們設計了嚴密的偷盜計劃,第一步溥儀先把宮裡值錢的字畫古籍都賞賜給他的弟弟溥傑,溥傑每天下學回家,必帶走一個大包袱。這一段時期,那個小太監身手還不錯,夜深人靜揹著一大包字畫古玩,慌慌張張地把它們運出宮去,在這些寶貝中,就有張澤瑞的《清明上河圖》。
隨後,溥儀在天津英租界弄了個房子,把這些寶貝都藏在裡面,裝滿了七八十個大木箱子。1931年,日本入侵東三省,為了扶植傀儡政權,就找到了一心復辟的溥儀,溥儀和日本關東軍一拍即合,成立了偽滿洲國。溥儀又把這些寶貝帶到了東北。然而,好景不長,日本快要投降的時候,蘇聯紅軍對日宣戰,發動了代號“八月風暴”的軍事行動,宣佈出兵中國東北。日本人很快就扛不住了,日軍通知溥儀轉移到通化,便把這些寶貝帶到通化一個叫“大栗子溝”的地方,溥儀被蘇聯紅軍抓獲,但這畫還留在這裡。
溥儀被抓走後,大栗子周圍的日本關東軍部隊全部撤走,溥儀的一大群親屬和隨行人員處於群龍無首的混亂狀態。為了安全起見,偽滿宮內府的內廷人員集中遷到一所大庫房裡居住。庫房內分隔成八九間,此時從長春帶來的物品還有40多箱,集中存放在西面的第4間屋子內,門上連個鎖都沒有,只是象徵性地貼了一張小封條。一些內廷人員,包括溥儀家族人員在內,夜裡悄悄潛入這間屋子,專揀貴重易攜帶的物品塞入自己的私囊,甚至因為誰拿得多、誰拿得少而發生爭吵,非常的亂套。
此時,我解放軍由武清祿負責組成收繳工作組,他先是把這些“皇親國戚”全部召集起來開會,動員他們為了建設新中國,要主動把國家的文物交出來。透過長時間耐心細緻的工作,年紀較大的御醫徐思允當場發言說:“解放軍和政府收繳這些國寶和珍品,咱們應該主動上交,不能再隱藏或據為己有了,誰有就趕快交出來吧!”
在他的帶動下,慢慢這些人開始上交物品,先是一些后妃、大臣們的珍貴皮衣,但收上來一看,發現沒有一個釦子,原來,這些都是金釦子,全部被摘下藏匿了,接著交出來的是一些金銀首飾、金銀碗筷、酒具,各種玉器、翡翠、瑪瑙,各式鐘錶等。他們把收上來的寶物,收繳組都仔細登記收存。
頭幾天沒有交字畫的,可此次收繳工作的重點就是歷代名人字畫,因為這是寶貴的藝術珍品,所以收繳時特別強調私藏的字畫一律要交出來。這樣就逐漸有人交字畫了,但為數不多。經過再三宣佈紀律,曉以大義,還是有人心存僥倖拖延時間,隨後只好採用強制措施,在搜查過程中,在行李包裹、被褥中檢查出不少字畫,還有一些金銀珠寶。最後兩幅畫用黃布包著,其中一幅有5尺多長的畫《清明上河圖》終於收繳。
隨後,武清祿的指揮把這批國寶共裝了28個皮箱,在警衛部隊護送下,用汽車運抵通化,按軍事系統上交。先交給通化支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劉西元,這位參加陸房戰役的老紅軍又上交給東北民主聯軍後方司令部司令員朱瑞,至今,包括《清明上河圖》等珍貴國寶仍可與觀眾見面,武清祿的收繳之功甚是大焉。
建國後,由於武清祿的突出貢獻,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後來擔任國家體委政治部副主任。在第二屆全運會上,擔任體委主任的開國元帥賀龍宣佈開幕,同時,大會主席團下設指揮部,武清祿便是擔任副總指揮。後來,武清祿寫了《戎石--武清祿政委戰爭年代回憶錄》一書中,詳細地回憶了自己在擔任戰將陳光師長秘書的經歷,同時,回憶了收繳《清明上河圖》工作的曲折經歷,讓後一代人知道革命先輩為了理想不惜犧牲生命的人生追求,還有保衛祖國文物的工作重大責任感,值得我們深切緬懷, 永遠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