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目標】
1,知識與能力:積累文常、字詞句式;疏通課文,把握大意。
2,過程與方法:教讀文字,理解內容;梳理結構,寫景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大自然的純淨美好,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學習內容】
重點:積累字詞,疏通文字,朗讀背誦。
難點:體會大自然的美,理解作者寫景的巧妙。
【核心問題】
兩篇文章有何異同?(對比閱讀)
【課時安排】
南朝梁陶弘景《答謝中書書》
第一課時:文化常識、初讀感知、疏通字詞
第二課時:梳理內容、欣賞美點、總結主旨
第一課時
【四環導學】
1,引入作者:先秦諸子百家爭鳴,最具代表性的四家:儒墨道法。
墨家關注社會,構造社會理想:平等、互利、兼愛;法家關注國家 ,創造治國理念:公開、公平、公正;儒家關注文化,建立文化基礎:仁愛、正義、自強。
而道家關注人生,樹立人生追求、提升人生的境界:真實、自由、寬容。比如戰國莊子鼓盆而歌、曳尾於塗。到了南朝梁武帝時期,同樣有一個人淡泊名利、追求自由、熱愛自然。
2,作者簡介:陶弘景(456—536)
①字通明,自號華陽隱居,丹陽秣陵(江蘇南京)人。出身士族家庭,堯帝陶唐後代。
②南朝梁道家思想家、醫藥家、煉丹家、文學家,人稱“山中宰相”。
③作品有《本草經注》、《集金丹黃白方》、《二牛圖》、《華陽陶隱居集》等。
④典故:《詔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梁朝建立後,武帝大力擴充文武班子,為鞏固自己的帝位,一邊嚴刑苛法鎮壓民眾,一邊偽裝仁慈勤儉,大力提倡學儒崇佛,騙取百姓同情。陶弘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情急之下,遣高徒入宮,向武帝獻上寶刀二口:一名喜勝,一名成勝。寓意朝廷治國平天下,一要施以善政,二要增強實力。置腹良言,使武帝也頗受感動。梁武帝很感激陶弘景給予的有力支援,親提御毫,寫了一份情真意切的御詔,文曰:“心中何所有?卿何戀而不返?”盼望陶弘景出山輔政,重列朝班。然而,徜徉於大自然懷抱之中,併為道家仙風所陶醉的陶弘景,接到詔書後,深思很久,下定了不出山的決心,提筆寫下此詩。)
2,匯入文字:陶一生好松,每當輕風吹拂松枝,發出“沙沙”的聲響時,他就象聽到仙樂一樣如痴如狂。有時,他竟一人進山,專去聽山野松濤之聲,人又稱之“仙人”。《答謝中書書》,描繪的就是他隱居地的景色,山川秀美,清新簡淡,為歷代寫景名作。
(初讀感知)
1,學生結合注音註釋,自讀課文。
2,分析課題:答/謝中書/書。(學生斷句講解、教師補充明確)
①答:回覆、答覆。②謝中書:謝徵(500—536),字玄度,南朝梁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謝徵從小聰明異常,詩文甚美,深得梁高祖深愛,年青青的就讓他共同參與確立太子此類的朝廷大事。既長,美麗風采,好學善文。其父親非常擔心他才高折壽,後果如此,只活了三十七歲。
③書:書信,又名尺牘、尺素、尺鯉、信札等。應用文體,多記事陳情。
尺牘文學功能多種多樣:可以抒情,如司馬遷《報任安書》、林覺民《與妻書》(《與妻訣別書》);可以寫景,如吳均《與朱元思書》;可以寫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如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可以談論文學,如曹丕《與吳質書》;可以談論政治,如歐陽修《上杜中丞論舉官書》;還可以進謁顯貴,勉勵後學,如李斯《諫逐客書》等等。
尺牘不一定都用“書”標明,如蘇軾《與子由弟》《答秦太虛》等。
3,學生齊讀,教師指正,示範朗讀;學生自讀;再次齊讀。
(研讀領悟)
1,參考註釋自學。
2,學生講述大意。
3,教師指正補充。
原文: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yù)其奇者。
翻譯:山川的美麗,自古以來就是共同談論欣賞的。高峻的山峰聳入雲霄,清澈的溪流能看見水底。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青蔥的林木,翠綠的竹叢,四季都具備。清晨的霧氣將要消散,猿猴鳥雀此起彼伏地鳴叫;夕陽快要落山了,水中潛游的魚爭相跳出水面。實在是人間的仙境。自從謝靈運以來,不再有能夠欣賞這種奇麗景色的人了。
補充:謝靈運(385~433)東晉時代的詩人,漢族,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出生於會稽始寧(今浙江上虞)。為陳郡謝氏士族,東晉車騎將軍謝玄之孫,晉時襲封康樂公,故稱“謝康樂”。又因從小寄養在錢塘杜家,故乳名“客兒”。是南北朝時代與陸機齊名的詩人,是中國山水詩的開創者,被稱為“山水詩鼻祖”,著有《謝康樂集》(系明人輯本)。
《答謝中書書》 第二課時
(研讀領悟)
問一:怎樣劃分這篇短文層次?(寫景為主體)
問二:首兩句有何作用?(總領全文,“美”點明中心)“實是……”(抒懷)
(展讀共享)
活動:圍繞文章寫景的中心部分,採用“這裡有……之美”句式說說“美”體現在何處?
(提示:山水交映之美、色彩配合之美、晨昏變化之美、動靜相襯之美)。
其一:山水交映之美。你看‘高峰入雲,清流見底’,仰視,巍峨的山峰聳入雲端;俯視,明淨的溪流清澈見底。山的倒影給水鋪上異彩,水的動勢給山增加了活力。山水相伴相映,情味盎然。所謂“仁者樂山,智者樂水”,走近山水,步入自然,就在這俯仰之間,仁義與智慧也與我們同生共長。
其二:色彩配合之美。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放眼看去,藍天作背景,綠水為襯托,絢麗動人,美不勝收。被繁華迷惑了雙眼的人、被金錢利益迷亂了內心的人、由於世事坎坷而滯重膠著的人,都應該來好好欣賞這自然的絕美圖畫,定能夠找回自我,走出陰霾,平復內心,不再徘徊。
其三:晨昏變化之美。清晨白霧繚繞,似煙似縷,猿啼鳥鳴生機勃勃;傍晚紅日西沉,山色蒼茫,飛鳥歸林,猿猴息樹,游魚躍水。萬事萬物都是自然界活力生機的具體表現,看不夠、聽不足、說不完,確實是人間的仙境。
其四:動靜相襯之美。高峰為靜,流水為動(形體)。林青竹翠為靜,五色交輝為動(光色)日出霧歇為靜,猿鳥亂鳴為動;日落山暝為靜,游魚躍水為動(聲響)。處處動靜結合交融,讓人在寧靜平和之中有感受到生命的律動和活力,體會到自然的變化和多姿多彩;同時讓人在萬物喧鬧之中感受到和諧的相依相存、彼此映襯。
其五:語言凝練之美。“入”寫出高峻的山峰直插雲霄的氣勢,給人以震撼;“亂”字寫出猿、鳥的聲音此起彼伏,好像在相互應和,甚至能讓人想象到其動作和狀態;“競”字寫出了水中潛游的魚兒爭相躍出水面的動態,似乎魚兒也被這美景吸引了。
小結:正是能身處於大自然的優美山水風光之中,所以作者油然而生真切、強烈的情感,這種情感包含哪些內容呢?
第一:“實是欲界之仙都”——讚美愉悅
第二: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得意(自得之情)
第三:美景少有人來發現觀賞的遺憾
第四:酷愛自然、歸隱林泉的志趣……
【板書設計】
總領全文、點明中心:美
寫景:四時常景:視角、色彩、動靜
晨昏之景:感官、動靜、對比
抒懷:讚美、自得、遺憾、歸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