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古代封建社會把尊卑關係劃分得很清楚,“尊”指的是皇室、貴族、官員等具有尊貴身份的人,而“卑”指的是那些身份低微的奴僕。而在一個家庭力,在嫡庶關係中也存在有尊卑問題,一般來說,古代秉承著嫡優於庶,子優於女的原則,看到這裡,有人便會好奇,那嫡女與庶子相比,誰的身份更高呢?
古代的男子可以有很多個老婆,只要家裡的條件要足夠優渥,想娶多少都沒有太大的限制。所以在一些電視劇中常看到,皇帝或者家庭富裕的男子能娶多個老婆。畢竟在那個年代的男尊女卑思想嚴重,女子的地位總是低於男子,因而不僅成為了男子的“附屬物”,而且還不能和多個男子結婚,男子卻可以想娶就娶,想休妻就休妻,甚至還能當商品出售。
而在眾多的老婆中,也有尊卑之分。那就是一個男子一般只有一個明媒正娶的妻子,其他的都是妾室。所以,準確的說,他們是一妻多妾。正妻家庭地位比較高,男子娶妾的時候,一般要經過妻子同意。而家中的財政大權基本掌握在妻子手中,家裡的一切皆由她來操持,顧名思義就是家中威嚴的存在。
而妾進門後的地位只比女僕高點,並沒有掌握有什麼權利,她們每天必須按時給正妻請安,這不難看出其中的尊卑。
妻妾之間存在尊卑關係,自然她們生出的孩子也有尊卑之分,即便是同一個男子的孩子,身份地位也有所差距。大老婆生的娃叫嫡女、嫡子,而妾室所生的叫庶女、庶子。很明顯嫡要高於庶,這個是不論男女。
歷史上,歷代皇帝選擇繼承人的時候,一般都是皇后所生的孩子,才有資格做儲君。在一般大臣家中也是這樣,只有大老婆生的孩子才能掌握家業,其他的只能打雜,負責其中一部分業務。
而古代男尊女卑,那嫡女的地位是否比庶子高呢?這得分情況來說,要是嫡女還在家中生活,沒有出閣嫁人的話,在家中她是可以耀武揚威,庶子見了她也得低頭請安的。畢竟其母親是家中主母,而庶子雖然是男孩,但因生母身份低微,沒有什麼權利,所以其腰桿自然也不直,說話也沒底氣了。
要是嫡女出嫁了,情況可能就不同了,如果其婆家有權勢的話,在夫家的地位自然不會低到哪裡去,在自己家中也有一定的威嚴。但是如果嫁的人家不好,回婆家時,連庶子也不會給她好臉色,畢竟在古代“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而且嫡女嫁出去後,也不用贍養父母,便意味著此後再沒有瓜葛,所以古代女性的悲哀來源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