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記者|陳振芳
“到2022年,中國的職業教育市場規模有望突破萬億,到2024年,有望達到1.2萬億人民幣規模。”
多鯨研究院日前釋出了《2022中國職業教育行業報告》(下稱《報告》),《報告》表達了上述意見。
2021年,教培市場處於“雙減”影響下,職業教育逆流而上,投融資快速增長,數量佔比創近五年新高。
職業教育一級市場共發生融資61筆,融資數量超2020年數量總和,融資總金額破78億人民幣。其中,職業技能培訓佔比達到44.3%。
《報告》指出,驅動職業教育發展主要有以下三點原因:
第一,人才供需結構性矛盾凸顯,職業教育是填補人才缺口的重要手段。
第二,利好政策持續推出,學歷職教地位顯著提升。
第三,利好政策持續推出,非學歷職教走向規範化和市場化。
政策方面,從2019年的“職教20條”到最新的《職業教育法(修訂草案)》,職業教育地位顯著提升。
2021年3月,《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拓寬職業技能培訓資金使用範圍,開展大規模、多層次職業技能培訓,完成職業技能提升和高職擴招三年行動目標,建設一批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
伴隨著人口紅利消失、產業結構升級,中國對新一代資訊科技、新材料等技術密集型領域的人才需求不斷加大,而如批發零售業、製造業、建築業等附加值低的勞動密集型行業增速放緩,勞動力供給過剩。
據人社部統計,2020年底中國有2億多技能人才,僅佔就業人口總數的26%;5000萬高技能人才,僅佔技能人才的28%。
人社部印發《“技能中國行動”實施方案》,明確要求“十四五”期間增加技能型人才4000萬。
總體來看,中國勞動力市場就業和招工的兩難問題並存,職業教育面臨著龐大的市場需求。
《報告》指出,隨著產業結構升級,有十大重點領域的人才缺口值得關注:
到2025年,預計需要2000萬新一代資訊科技產業人才;1731萬電力裝備人才;1000萬新材料人才;900萬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才;128.8萬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96.6萬航空航天裝備人才;43萬先進軌道交通裝備人才;120萬節能與新能源汽車人才;100萬生物醫藥及高效能醫療器械人才;72.3萬農機裝備人才。
職業教育主要有學歷職業教育、公考培訓、考研培訓、金融財會培訓、IT培訓、教師培訓、新職業線上教育、靈活用工等八大賽道。
職業考試培訓近幾年成為熱潮,近5年年複合增長率CAGR約為4.5%。
2022年考研人數突破457萬人大關,“雙減”後,許多K12教培機構湧入考研賽道,競爭激烈。
此外,在高校擴招、經濟下行、就業競爭壓力大的多重影響下,2021年國考人數突破200萬大關,公考熱度居高不下,市場規模突破150億人民幣。
根據東方財富證券研究院測算,2013年公務員考試培訓行業市場規模僅52億人民幣,2017年公務員考試培訓行業市場空間逼近百億人民幣,預計2022年將突破200億人民幣。
公考培訓企業方面,中公、華圖形成雙寡頭格局,粉筆公考強勢崛起的競爭格局。
粉筆職教作為線上公考教育龍頭,截至2021年4月,使用者累計達到4800萬,付費使用者有703萬。
行業龍頭中公教育,在2021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風暴,不僅面臨著學員貸、協議班、退費、存貸雙高等質疑,經營和股價都頗為慘淡。
2021年前三季度中,中公教育的學員退費近124億,此外,公務員序列今年三季度營收為8.27億元,同比下降70.18%;公務員序列的參培人數及收入分別較2019年減少16%、11%,較2020年減少42%、21%。
此外,值得關注的還有靈活用工賽道。靈活用工在2008年後在國內逐步發展起來,經過疫情催化,在2020年迅速爆發。2021年各大網際網路公司大規模裁員,靈活用工也被“高頻”提及。
根據灼識諮詢資料,2021年,國內靈活用工人數將達到195萬人,市場規模將達到1132億人民幣。
型別上,靈活用工可分為短期專案制服務、長期崗位外包服務和中小型企業服務商服務。
靈活用工有效促進藍領人群就業,根據58同城招聘研究院研究,2020年前三季度靈活就業招聘活躍崗位TOP10中,排名前三的崗位為快遞員、分揀員和送餐員,求職者學歷95%以上為大專及以下。
社會作用方面,對企業而言,靈活用工有助於靈活調配人力資源,降低用人成本;對於勞動者端,靈活用工崗位對勞動者學歷等要求相對較低,易於上手,能夠幫助勞動者接觸到行業資源,同時擁有彈性的工作時間;對於社會端,靈活用工也有助於增加就業崗位,提升就業率。
此前熱議的“困在演算法裡的騎手”以及一系列勞資糾紛,未來,靈活用工行業的法律法規還有待進一步完善。
《報告》認為,相比於日本、德國等發達國家,國內靈活用工的市場滲透率仍然很低,提升空間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