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利益的時候,親兄弟比外人可靠多了,不管什麼事,只要一個兄弟有難,其他兄弟都會竭盡全力來幫忙。一旦涉及到利益時,親兄弟就比外人還不如了。
村裡有一對七十多歲的老兄弟,兩兄弟相差四歲,都是古稀之年的年紀。年輕時雖然偶爾有爭吵但也相安無事地過了這麼幾十年。後來村裡土地要徵收,按面積算的話,誰家的地多就家分的錢就多。這時兩兄弟就鬧得不可開交了。
當弟弟的說,父母在世時分的土地不均勻,偏心老大了,老大分得多,所以土地不能這樣分,要求老大把地讓出來一大部分給他,要不然天天找他鬧個沒完。當哥哥的肯定不幹,父母在的時候,分土地的時候兩兄弟都沒有異議,而且土地也不是父母死的時候分的,是父母在的時候就分好的,父母只留很小的兩塊地,活著的時候就說兄弟倆說好了:老大先天殘疾沒讀多少書,老二讀了不少書,大小也算是個公務員,老了還有退休工資,等他們百年之後,兩塊地就給老大。當時這樣說的時候,兩兄弟都沒有異議,說的也是事實。老大自幼帶殘疾,只讀到小學二年級就沒有上學了,老二讀了十多年書,分到了一個縣城的單位工作,工資穩定,老了有退休工資比做農民的老大強多了。兩兄弟也相安無事地過了這麼多年。父母死了很多年也沒有什麼大的爭吵。
直到村裡要徵收,土地要分錢,兩兄弟就鬧得不可開交了。準確地說,是弟弟跟當哥哥的鬧,覺得父母偏心,當年給自己的殘疾哥哥分的土地多了,現在哥哥就能多分錢,其實也沒有多少錢,大概幾萬塊錢而已。幾萬塊錢對於當哥哥的來說,真的是養老錢和救命錢,因為當哥哥的只生了一兒一女,兒子善良懦弱老實,掙不來什麼錢,能把自己養活不啃老就不錯了,女兒嫁得很好但是是個白眼狼,從來不想著如何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還千方百計地想著如何把孃家不多的財產拿到婆家。所以當哥哥死活也不能同意弟弟重新分配土地的要求。當弟弟的一共生了五個兒子一個女兒,女兒嫁得好,對他也孝順,經常買一些吃的回孃家。五個兒子都混得風生水起,每個兒子每年平均都有上百萬的收入,根本不會把這幾萬塊錢放在眼裡,但是也從不會主動給老人一分錢。可能這也是當弟弟的拼命爭土地徵收款的原因。
兩個快進棺材的老人因為這幾萬塊錢鬧得滿城風雨,村裡所有人都知道這件事。自從土地值錢後,這兩兄弟不管何時何地,只要見面就像仇人一樣,話說不到兩句就要打起來。兩個人都站不怎麼穩了,一個人拄著一根柺杖,還要用各自的柺杖打對方,旁人勸架都啼笑皆非。所有人看著這兩個老兄弟吵架打架就像看笑話一樣,兩個老兄弟也管不了那麼多了,為了幾萬塊錢,什麼兄弟情,什麼面子,統統都可以不要了,只要錢到手,其它什麼都無所謂。
真的很難想象,一母同胞的親兄弟,在一個村裡生活超過了半個世紀,卻在古稀之年為幾萬塊錢卻反目成仇人。金錢,對於所有人來說都是很重要的。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但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是自己的就要,不是自己的就不應該要。
村裡好多知情的人都說這個當弟弟的不地道,父母送他讀了那麼多書,白讀了,一個殘疾的哥哥,沒要他照顧就不錯了,還在父母死後來翻舊賬說父母的土地沒有分均勻,說到底還不是為了錢。他自己還有退休工資,就算坐在家裡不動每個月也有錢用,以後死了還有撫卹金,他的殘疾哥哥,不種地就沒有吃的,不賣菜就沒有錢用,兒子賺錢能力有限,女兒沒良心,真的一點都靠不了兒女,他不爭這個錢他就沒有錢養老。況且土地徵收是國家來徵收,根本分不了多少錢,親兄弟為了這點錢在即將死去的年齡鬧成這樣值得嗎?
金錢雖然很重要,但也帶不到棺材裡面去。人人都想長命百歲,但實際生活中又有幾個人真正活到了一百歲呢?我們這裡人的平均壽命在80歲左右,有的超過八十歲,有的根本活不到八十歲,兩個七十多歲的老兄弟,今天在明天還不知道在不在的年齡還為了幾萬塊錢耍狠鬥勇,由親兄弟反目成仇人,值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