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關於工作,為人父母還是興趣愛好,有時候我們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最終的結果卻收效甚微。
怎樣才能改變這種局面呢?
無論哪個領域,最高效的個人和團隊,生活中都有意識的在兩個區域轉換:學習區和展現區。
在學習區,我們希冀進步,我們為了進步而計劃行為,將精力集中在那些我們還沒有掌握的東西上,我們意識到自己會犯錯,並且知道我們會從中汲取什麼教訓。而在展現區,我們的目標是做到最好,去執行,我們在已經掌握的東西上集中精力,並盡力把錯誤縮小。
這兩個區域都應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但是在進入區域之前,想清楚我們進的是哪個區,我們的目標是什麼、精力放在哪兒、有什麼樣的期望,這會幫助我們更好的提升或表現。
我們努力工作卻沒有太多進步的原因,是我們往往將時間都花在了展現區裡。這阻礙著我們的進步,更諷刺的是,長久來看,這也影響著我們的展現。
很多具有偉大成就的人,他們都沒有把所有時間都花費在展現區上。相反他們為了進步規劃行為並大量學習。他們將精力集中在舒適區之外、做高一級的挑戰,做超越現在正做的事,並在重複和調整中得到反饋。正是這樣的練習,而不是單純的完成任務,讓他們不斷獲得進步。
當然,這並不意味展現區毫無價值,它非常有價值。在展現區做事,要求我們做到最好,這本身就是一種鞭策,它也能讓我們知道,當我們回到學習區的時候,我們應當注意什麼。也就是說,通往高水平展現的路,就是在學習區、表現區間來回轉換的路,我們有目的地在學習區積攢技能,然後將其應用於展現區。
那我們如何將更多時間用在學習區上呢?首先,堅定我們一定會進步的信念,我們叫它“成長思維”。其次,成長目標必須明確。時間、精力有限,它們必須花費在我們在乎的目標上。第三,我們必須要知道如何提高,怎樣提高,不能像小時候學吉他,一遍遍重複單調的歌曲,而是做一些有意的練習。第四,保證低風險,因為犯錯在意料之中,其後果必不能不堪設想,哪怕是有一點嚴重都不行。沒有攔網,走鋼索的人不會去訓練新技巧,在大賽上,運動員也不會去開發新的動作。
我們之所以在展現區耗費大量時間,是因為我們通常不必要地將環境置於高風險的狀態。比如上學的時候,學生每時每刻、從小學到大學,都會覺得別人會因為他們犯錯而輕視他們。所以就會緊張兮兮,不願為學習而冒必要的風險。
那麼,如果我們發現自己長期都在高風險狀態下,該這麼進行自我調整呢?首先,我們可以在高風險的汪洋中開闢一個低風險的小島,在這裡,錯誤的後果不會太嚴重,比如,我們可以找一個導師,或是可信的同事,和他們分享想法,或是接受批評。其次,我們可以遵循著預期去執行,但將精力集中於如何在下次做的更好。我們可以觀察並模仿專家所做。這些觀察、對映和調整屬於學習區。最終,我們可以透過和他人分享希冀在何處取得進步,透過詢問未知的問題,透過徵求反饋,透過分享我們曾經犯過的錯,和從中汲取的教訓,為彼此營造一個低風險的狀態,這樣他人也會安心地做同樣的事。
因此,進步的奧秘就在規範現行的學習行為中。如果我們沒有把時間耗費在做事、表現、輸出上,而是更多地去探索、詢問、傾聽、實踐、斟酌、拼命去成為想成為的人,我們的努力會得到更多回報,我們的進步會一往直前,我們的工作會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