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鴿遊棚這是每一座鴿舍每年都會面臨的問題,甚至於一些系出名門的鴿種也不例外,有些鴿友對此頗為不解,其實只要觀察過自然界的鳥類,這個問題不難解釋。
自然界的鳥類在長成之後有大部分會離開父母出外闖蕩,一些候鳥類會在成年之後因為繁殖才返回出生的故地,鴿子比較不同的是它們因為人類的馴化而接受人類的供養,但還是難免有部分鴿子出現“野性”的返祖現象。
另有一種情況是父母鴿會將“故地”的座標透過交配遺傳給子代鴿,鴿子體內這個“故地”的座標一般是會隨著時間變動的,一方面既受先天賦予,一方面也接受後天的塑造。
有的種鴿適應性強,可以在短時間內將此座標改為現住的地方,所以後代鴿較少遊棚,而有的卻不是。
於是會出現兩隻外地引進的種鴿出的後代鴿比較容易遊棚,原因是兩隻外地種鴿頑固地將外地的座標遺傳給了幼鴿,當幼鴿翅膀長硬了之後,會覺得這個新家並不是自己該待的地方於是開始了“尋家”之路。
這是用一羽本地鴿配一羽外地鴿成功率高的原因之一。
當然還有一種情況是早期幼鴿的心智發育趕不上自己的體能發育,所以不免會因為貪玩出現遊棚。
這有點像人類十幾歲的少年,有的少年體力充沛但心智還未發育完全,喜歡調皮搗蛋,但並不妨礙有的長大也會變得彬彬有禮。
上文將幼鴿遊棚的先天原因分析過後下文跟大家分享止損的方法,希望對大家有用:
90年初江蘇一鴿友支援我一對千公里空距歸巢的名門種鴿,育出一批後代在一年多的時間裡,先後遊棚飛失達15羽之多,本人亦深感痛心。
後來在賽鴿雜誌有關文章的啟發下,結合本棚的具體情況不斷總結教訓,終於摸索出一個預防幼鴿遊棚行之有效的方法。現介紹給大家供參考。
鴿友都知道,幼鴿上房3-5天后基本上可隨成年鴿一起飛,這時期大約是幼鴿出殼35天左右它們表現非常活潑,對外界事物充滿好奇,在飛翔中常上竄下掠異常活躍。
這時期是幼鴿遊棚最危險的時期,也最容易被其它鴿群裹去。這時候可將幼鴿左右第8 9 10三翅將軍條羽重疊在一起,細心分開羽條上的羽枝用膠布(寬3-5毫米,長5-6釐米)整齊地纏繞在羽軸上,這樣幼鴿即能飛又不能遠飛。
起初幾天由於幼鴿不習慣不愛飛,對此不用擔心,幾天後習慣了就好了,當幼鴿兩月齡時,即可解開膠布任其飛所欲飛。(另有一法可將左右初級飛羽,第1 2 3 4條從根部剪去,也有同樣的作用,幼鴿在逐漸發育的過程中將剪斷的舊羽褪去,對正常訓賽不影響。)
筆者用此方法效果非常好,幼鴿遊棚飛失率由原來的>85%降到5%。且有兩個比較明顯的優點:
1、在縛翅期幼鴿仍能上房隨成年鴿作繞舍訓飛,不用擔心影響它的幼年發育期。
2、纏繞將軍條後,幼鴿用僅有的七條主羽飛翔,鍛鍊體力又不用擔心遊棚。
需要注意:
1、此方法在多猛禽山區鴿友不合適。因幼鴿用僅有的七條主羽飛翔較吃力,如遇老鷹攻擊較難逃脫。
2、在扎條前,一定要讓幼鴿上天會飛後,否則有掉下地的危險,住高樓的鴿友需特別注意。
END
文|林栩國 唐渝生
感謝閱讀!喜歡本號可新增關注,鼓勵請點贊+評論,我們下一篇文章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