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對歷史教科書中那張“喬冠華大笑”的照片一定不會陌生。
50年前的10月25日,第26屆聯合國大會以壓倒性多數透過第2758號決議,決定恢復新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在會場,中國代表團團長喬冠華仰天大笑,這一瞬間被媒體捕捉下來,傳遍全球,有西方記者誇張地稱喬的大笑“震碎了聯合國議事大廳的玻璃”。
半個世紀過去,這震動世界的瞬間,依然在時空中不斷閃現。回望新中國歷史,從國內走向國際,從封閉走向開放,從對抗走向合作,這是一條曲折前進的道路。某種程度上,新中國的外交發展正是在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前後按下了“加速鍵”,外交上的巨大勝利,又為之後改革開放的國際合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歷史已經證明,世界的進步離不開中國,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上世紀八十年代,鄧小平在會見外賓時曾強調:“關起門來搞建設是不行的,發展不起來。”他把中國的改革同世界發展的形勢緊密聯絡起來,著手對內進行改革的同時實行對外開放,缺一不可。而對外開放的目的,正在於吸收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鑑往知來,沒有世界參與的發展,談不上真正的發展,沒有友好的外交環境,發展成果也可能隨時付之東流。在全球化的今天,這個人們不再陌生的道理,正是新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留下的精神遺產之一——歷史潮流,浩浩湯湯,保守與封閉是自絕退路,開放與合作才是人間正道。
在新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50週年之際,中國隆重地紀念這一歷史性事件,彰顯著中國堅定開放的決心,也意味著今後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說:“堅持合作、不搞對抗,堅持開放、不搞封閉,堅持互利共贏、不搞零和博弈”——這是世界的正道,是中國的自覺。
50年來,中國豐碩的物質發展和精神進步,無不證明了上述判斷的正確性和不可動搖性。在新的歷史節點上,中國和世界的交往更加緊密,從經濟交往、物質交往不斷向精神交往、文明交往的多維度縱深發展,在這個意義上,世界文明與中華文明均不能獨善其身,作為大國的中國,更需要在國際舞臺上為人類文明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和擔當。
資料很能說明問題。今天,中國已同世界上108個國家和4個地區組織建立夥伴關係,加入了幾乎所有普遍性政府間國際組織,參加了600多項國際公約及修正案。自1990年以來,中國已向近30項聯合國維和行動派出維和人員5萬餘人次。疫情以來,中國已向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了超過15億劑新冠疫苗……
這一局面是來之不易的。今天,我們回望喬冠華的大笑時需明白,外交官的笑容多麼強烈難掩,中國融入世界的道路就有多麼不易。對一個國家來說,開放的環境並非從天而降,而是由前人一步一步踏出來,把國門一點一點撐開的,每一次外交上的勝利,無不建立在前人已有工作的基礎之上。
在這個意義上,開放絕不是一句口號,而是實實在在的行動——行動便是最好的紀念。新時期,我們唯有用更大的開放力度和更實際的開放舉措,才能維護和發展來之不易的開放成果,書寫新的開放傳奇。
當前,狹隘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在全世界膨脹,已成為一個全球性現象。我們要旗幟鮮明地反對各種保守封閉的思潮,為新一輪開放營造良好的輿論、思想和制度環境。
各國要共同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站在人類進步的一邊,在全人類共同價值的基礎之上,為構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做出更多貢獻。
歷史潮流雖仍有反覆迂迴,但開放進步的總體趨勢沒有變化。即便是在不確定性加劇的當下,無論如何都不能再回到封閉保守、隔閡敵對、零和博弈的狀態中去,世界不能,人類不能。
欄目主編:朱珉迕 文字編輯:朱珉迕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資料圖 圖片編輯:項建英
來源:作者:顧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