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海發生地震之時,遠在中亞,也在爆發一場社會地震。
2萬名暴徒襲擊之下,阿拉木圖的秩序,轟然崩塌。
哈薩克總統託卡耶夫,一改往日“妥協者”的姿態,鐵腕下達命令:向恐怖分子開火無需警告。
鐵血之下,哈薩克,能迴歸平靜嗎?亂局之外,大國正上演著怎樣的博弈?
秩序的撕裂,根源是文化的撕裂,但直接誘因,便是地緣的角力。
我們不得不說:中亞這塊地兒,太重要了!
重要到納扎爾巴耶夫靠著在美俄等大國間,賺取地緣利益,即可穩固統治哈國30年不倒;
重要到大國博弈的劍鋒,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刺破這裡的平衡。
連這位精通中文、英文、俄語的託卡耶夫總統,也不得不放棄了長袖善舞的平衡術,轉而訴諸國家暴力機器——這是果決的,也是理智的,當然,也是不得已的。
但託卡耶夫的鐵腕,卻終究,擋不住兩道暗算!
這兩道暗算留下的文化傷口,也必須得靠時間,慢慢癒合。
第一道暗算,是文化輿論的暗算。
哈薩克的暴亂,因何而起?真的會因為8毛錢油價上漲嗎?
8毛錢,引發一場動亂,這樣的說辭是荒誕的、不審慎的、避重就輕的。
本質上,這是輿論場上的巨雷被引爆後,引發的巨震。
請注意,輿論暗算是因,街頭暴亂是國,主次是不宜顛倒的。什麼意思呢?
早在這場暴亂爆發之前,哈國網路上對哈國官方的攻擊,便已經大肆蔓延、甚囂塵上。如果關注哈薩克的朋友,應該還記得數月前,哈國散播的、針對中國的謠言。
讓我說得再明白一些,對於哈薩克既有秩序的抹黑,早已在網路上蓄積。
網路上,也是有斯德哥爾摩效應的。抹黑的話說了一萬遍,就必然有人真的相信了抹黑。
更不必說,臉書、推特等西方社交媒體,“自由媒體”和“海外人士”,刻意放大消極情緒,對哈國輿論的失控,推波助瀾。
第二道暗算,是暴力文化的暗算。
2萬名暴力分子,使用武器發動攻擊,並且製造了大規模的流血事件。
哪來的槍?哪裡接受的培訓?哪兒發動的組織?如何突然生出這樣激烈的暴力文化?
連託卡耶夫也對此難掩震驚:
“他們的行動表明,對幾乎所有州府的軍事、行政和社會設施都有明確的攻擊計劃,行動協調、戰備程度高、而且野蠻殘忍——
似乎有一個指揮中心參與了他們的訓練和領導!”
我必須得多說一句:任何有組織的暴力,都不是猝然發生的,其背後,都是精密的計劃、縝密的演練、熟練的操縱。
此前發生的顏色革命自然是這樣,而哈薩克這次暴亂也不例外。
從組織行為學上說,沒有組織的暴力行動,一定是無法形成規模的,這就像原始社會部落扔石子一樣。
那麼,直接的黑手是誰?幕後的組織者是誰?
我不能武斷地給出答案,恐怕也是找不到直接證據的,但捕風捉影的猜測,或許,並不是空穴來風。黑手不在西方,還在哪兒呢?
鐵腕的行動,就像是繃帶,可以壓制住傷口流血,但傷口仍然存在。
對於哈薩克來說,輿論和暴力的暗算,仍潛伏在社會的角落裡。
社會毒瘤的診治,不是一時之功,這場黑天鵝式的混亂,是哈薩克的一次大考,但也是浴火淬鍊的起點。
時代或許在提示哈國:是時候放棄對西方的幻想,未來,該走向東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