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行業看起來光鮮亮麗,富麗堂皇的,演員們似乎也並不演戲,念念數字就能賺好幾百萬,幾千萬的片酬但實際上這是“倖存者偏差”。
光鮮總是照在那舞臺中心的明星身上,而整個電影的製片行業是高危行業的,是苦的。
影視民工們早出晚歸,經常落下一身疾病,大多數人還沒40歲的時候就已經從一線退了下來,轉行做指導,或者去其他行業了。
在那些沒有特效的年代,拍片現場也時常有意外發生。其中眾所周知的就是,拍《我的團長我的團》煙火組長在現場除錯炸彈,但是彈片穿過了組長的胸部,重傷身亡。
還有在片場因公丟命的還有李小龍的兒子李國豪。當年,李國豪在拍《烏鴉》的時候,這部電影成本不高,槍械道具弄得相當馬虎。
當時導演要求,拍攝時要能看見彈艙裡的子彈頭,因此全程使用真子彈,但是這個真子彈是特殊製造的,也就是所謂的“空包彈”。
但由於《烏鴉》的預算不高,劇組沒有去購買專門的“空包彈”,用的空包彈都是自制,把彈藥倒出來,然後又把彈頭給裝回去。
劇組道具組自制的“空包彈”的底火基本上被完好無損地保留了下來,可想而知,雖然威力不及真子彈,但是近距離的殺傷力很大。
李國豪拍戲那天,就是被的就是一把“充滿底火的空包彈”打了肚子上,流血不止,在醫院搶救了6個小時,還是沒能救回來。
拍電影,尤其是戰爭片,動作片很辛苦,一方面,再逼真的特效,也無法達到真實效果。
一方面,大部分的影片的預算有限,即便再逼真的特效,做起來貴,不如實際爆破,再加上後期的製作來的出效果。
但即便如此,意外還是在發生。
01:《征服者》 因公患癌91人
這部1956年美國公司拍的《征服者》是歷史上最不尊重演員和工作人員的電影。
製片人決定把蒙古發生的戈壁沙漠外景,放在美國猶他州沙漠中的雪峽谷。雪峽谷位於尤卡平地上的核試驗地點僅137英里遠。
三年前,美國軍方曾在尤卡平地上試爆了11顆原子彈,雪峽谷處於風口,大量的輻射原子塵順著風的方向,降落到了雪峽谷的位置。
劇組為了拍攝大規模戰爭場面,導演鮑威爾命令劇組成員,用電風扇對著沙地狂追,從而製造出戰馬奔騰,灰塵滿天的戰爭氛圍。
可想而知,大量的致命的核輻射原子塵被風扇吹起,隨後被劇組成員全部吸入,
在為期13個星期的外景拍攝結束後,製片人和導演組又做了一個雪上加霜的決定。
他們運了60噸的沙子去了好萊塢,進而在好萊塢拍攝剩餘的一些沙漠外景。
這直接導致《征服者》的220名劇組成員,無一倖免,全部吸入了核輻射的微塵。
最終91人患上了癌症,一半的人被癌症奪去生命,其中包括導演,男主演,女主演的在內的多位好萊塢明星演員和養家餬口的工作人員。
整部電影也因此被雪藏了整整十八年,也就是1979年,才得已重見天日,電影上後被英國一家雜誌諷刺是“被邪惡詛咒的美國電影”。
02:《赤壁》1死7傷
在“火燒赤壁”裡有過經典一幕,黃蓋的吳船燃著火,撞向龐大的曹船,船上的人見勢不妙紛紛跳船逃生,鏡頭裡的場面極其真實”。
但是人們所不知道的是,在這段經典的鏡頭背後,藏著不為人知的故事,鏡頭是補拍的。
2008年6月9日凌晨3點,《赤壁》劇組在北京小湯山補拍這段鏡頭,任務很簡單,
小船撞向大船三下,就可以了,但是沒想到現場突然颳起了一陣大風失控。
短短几秒火焰吞噬了片場,劇組和群眾演員紛紛逃離現場,但是等到上午6點,片場明火被撲滅後,人們在那艘長達20米的仿古戰船中,發現了一具被燒焦的屍體。
死者叫蘆燕青,年僅23歲,是香港的武師。
03:《陰陽魔界》直升機意外 3人死亡
1982年,美國在拍《陰陽魔界》這部電影的故事也很簡單,講的是好萊塢巨星“維克·莫羅”在劇中扮演一個種族主義者,意外穿越時空,同時被3K,納粹,美軍的追殺物件...
1982年7月23日凌晨,維克·莫羅帶兩個亞裔的小男孩進入片場拍攝,按照劇本,他需要手上抱著一個孩子,帶著兩個小男孩,在一片火光之中涉水過河,美軍在後面則要窮追不捨。
意外發生了,導演為追求“真實”戰爭畫面,激進使用了大量的爆炸和煙霧,最後爆炸產生的熱浪損壞了懸停在半空的直升機尾翼。
直升機失控墜河,而高速旋轉的螺旋槳,瞬間擊中了三人,維克·莫羅瞬間斃命。而就在,開拍前,維克·莫羅還曾自嘲道:“這麼危險的戲,應該要請替身才行,這實在太危險了。”
這場事故,整個劇組的場面都被抓拍了下來,最後電影順利殺青上映,而故事重新改編,在導演的剪輯下,“維克·莫羅”真實去世的畫面被保留了下來,成為了電影的一部分。
04:《地獄天使》因公去世的3個飛行員
這部《地獄天使》在當時,這是一部不得了的電影,後來美國人拍的《珍珠港》就是借鑑的這部電影的故事以及空戰的場面設計。
這部電影好到什麼地步?好到導演,在1930年豪擲400萬美元,為了一個鏡頭,找來1700多個群眾演員,動用了好萊塢一半攝影機,跟軍方合作,準備了87架戰鬥機。
甚至為了避免曝光軍方基地,導演甚至專門花40萬美元又修建了一個機場,其中為了拍攝一個鏡頭飛機向下的俯衝鏡頭,前後摔死3個軍隊飛行員,最後導演親自上陣,自己也摔了一個腦震盪,但是電影殺青後,幕後與電影的古樹,讓他名聲大噪。
那是1930年,美國大蕭條時期,很多人連飯都吃不上,也都要攢錢去看這部《地獄天使》,這部電影最後重新整理了美國當時所有電影的票房記錄,一騎絕塵。
而這部影片的導演也正是霍華德·休斯,億萬富翁,工程師,企業家,導演,一生創造了無數的奇蹟與古怪的想法,漫威的“鋼鐵俠”託尼·施塔克的原型正是霍華德·休斯。
05:《北方的納努克》被拍攝者一家人死亡
這部《北方的納努克》是世界影史上第一部紀實紀錄片,導演是弗拉哈迪,電影史上被稱為“紀錄片導演”的教父,紀實美學的先鋒者。
但是這部電影並不是真正的紀錄片,而是名副其實的“搬演”,整部紀錄片裡面的人物關係是假的,甚至嚴重干預了一家人的生活。
弗拉哈迪為了放攝影機,滿足他的拍攝需求,把人家的房子切成了一半,為了一個打獵的片段,重複拍了好幾天。紀錄片上映後,導演宣傳,一家人被活生生餓死。
餓死的原因,是當時為了儘量滿足於被拍攝住的需求,削去了冰屋的屋頂,一家人受涼,消耗了很多體力,原本就沒有足夠多的食物,又要給導演食物,家中事物不多。
在拍攝人員離開後,納努克出去打獵,卻因為沒有足夠的食物,遇到了意外,最後全家都被餓死掉了,最後弗拉哈迪被寫進了電影史,而納努克一家人則逐漸被歷史遺忘。
05:《蒂普蘇丹之劍》死亡62人
看片名你就知道,這是一部印度電影,而片名中的“蒂普蘇丹”,歷史上,他是大人物。
在英國發動的殖民戰爭中,他曾多次帶領軍隊反擊,打了好幾場勝仗,但是在1799 年2月14日,英國發動的第四次同邁索爾的戰爭中。
邁索爾首相和輕騎兵司令被殖民者收買,戰爭不到兩個月,英軍就包圍了蒂普蘇丹的都城,最後他的宮堡被毀,彈盡糧絕,勝利無望,仍然身先士卒,奮勇抵抗,激戰身亡。
在印度歷史上,蒂普蘇丹被視為反抗英國殖民侵略的民族英雄,《蒂普蘇丹之劍》是為了紀念他和弘揚反殖民精神而拍攝的電影。
大導演,大製作,大背景...印度搭建了龐大的攝影棚和外景,用於拍攝。1989年2月8日,棚內突發大火,由於攝影棚記憶體有大量的服裝和用於拍攝的易燃物品...
火勢迅速蔓延,而攝影棚內又缺乏應急消防以及緊急照明燈,濃煙滾滾,棚內一片漆黑,而大量的化學制品又在空氣蔓延,不少人因缺氧和吸入有毒氣體昏厥。
最終導致有62人在大火中喪生,這也是世界電影史上致死事故最嚴重的一次。
06:《諾亞方舟》死亡3人
現代人拍電影災難片,會大量地運用特效製作,或者早期的自然災害的記錄片段用以穿插,然而在過去拍電影並沒有這些,為了追求真實,災害全部是人造的。
1929年,好萊塢奧斯卡的傳奇導演:邁克爾·柯蒂茲拍《諾亞方舟》,為了重現神話裡的大洪水,足足使用了兩百多萬噸的水,用以重現大洪水的“真實”。兩百多萬噸水什麼概念?
給大家看兩張圖片。當年,美國研究原子彈的時候,在海底搞核試驗,最後引爆,到這200多萬噸水升空的老照片。
可想而之,這場200多萬噸水的洪水戲,會有這怎麼樣的危險,但是片場的保護簡直兒戲。
為了這場洪水,死掉了三位臨時演員,一名主演不得不面臨截肢,重傷,輕傷的工作人員數不勝數,最後拍攝現場來了35輛救護車,為這場所謂“追求真實”的人造洪水收拾爛攤子。
07:《解放東北的最後戰役》
這部電影跟前面的任何一部電影都不同,電影一上映的黑幕就掛一排遺像,紀念在拍片現場去世的人,他們都是戰地攝影師,跟著部隊去了戰場,用鏡頭記錄了戰爭最殘酷的一面。
從上世紀的二十年代開始,因為電影的拍攝而導致死亡,受傷的事情經常發生,甚至經常能夠聽到因為雪崩,墜機,爆炸而導致整個製片組集體遇難的事件,在發生。
而跟上世紀的那些知名的演員相比,特級演員,替身演員,工作人員的傷亡比率更多,但是為了電影能夠順利上映售賣,他們大多不被提及,甚至連名字也會不被人所知。
歷史與歲月讓人們逐漸遺忘了他們。
技術革命改變這一切,90年代末期的技術中心主義,重新定義了“電影的真實”,越來越多的特效製作投入,越老越周全的保護,
以至於讓人們似乎忘記了拍電影,在曾經是那麼一件高危的行業,甚至有些演員,根本就不在乎付出,全靠綠幕,替身演員,來完成一些高位的動作戲,臺詞也在唸數字。
時代在變好,但似乎人們忘了,走到今天,他們的先輩們曾付出過怎樣的努力和代價。
如果說歷史給人們上過這樣的一堂課的話,那就是,人們從來不會從歷史中吸取教訓。
祝所有為電影行業奉獻的人,一生平安。
大家好,我是雲納君,
很感謝各位朋友抽出時間,閱讀這篇文章。
如果您覺得寫得不錯,
您的“評論+點贊+轉發”就是對我最大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