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我們講一下五胡亂華。歷史上的五胡我們稱之為匈奴、鮮卑、羯、氐、羌,他們就是生活在古代的少數民族,統稱他們為“胡人”他們生活在我國的東北和西北地區,包括了現在的東北三省、內蒙古、甘肅大部、河北北部、山西北部、陝西北部、西南地區等,面積遼闊,主要以遊牧為主,個別部落學習漢族搞種植業。
先看下歷史背景,自漢朝以來,就有大批胡人向中原不斷遷徙,盤踞在華北地區與漢人雜居,後來勢力越來越大,到了西晉時間,有一些不服管教的首領喜歡向中央朝廷展示下自己的實力不斷挑釁,最著名的就是公元270年鮮卑族禿髮部首領禿髮樹機能叛亂,席捲整個涼州,晉將胡烈兵敗戰死,直到公元279年,晉武帝派遣馬隆去鎮壓,才擊敗樹機能平叛叛亂。晉朝為什麼在滅掉蜀漢17年後才滅掉東吳,除了東吳有長江天險熟悉水戰之外,北方少數民族的叛亂也是重要的原因。當時胡人雖然兇悍但是西晉還是可以應付的,真正的轉折點出現在公元291年開始的“八王之亂”。在16年的連年戰爭中,晉朝的實力遭到了嚴重的打擊,皇族間血腥的殺戮摧毀了大批的正規軍隊,老百姓無家可歸土地荒蕪,糧食也供應不上,中原人口數量大規模縮減。
就在此時,五個少數民數趁著中原“八王之亂”後朝廷實力衰弱和邊防空虛之際,在北方建立屬於自己民族的政權,而我們的晉朝皇室和世家大族、北方黃河流域廣大居民為了躲避戰亂開始向南遷徙,進入長江流域,史稱衣冠南渡,西晉就此滅亡,公元317年,西晉皇室旁系琅琊王司馬睿在建康重新建立晉朝,史稱東晉。此時北方各少數民族之間也是相互攻伐,搶奪地盤,東晉建立後南北開始對立,雙方同樣戰爭不斷,河淮地區成了雙方戰爭的主戰場,連年的征戰讓人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感受到了人間地獄的疾苦。
歷史上稱這段時期為十六國時期(公元304—439年),是因為北魏史學家崔鴻寫了一部《十六國春秋》,少數民族和留下來的漢族合計共建了幾十個國家,但是其中十六個國家實力最為強勁,所以稱之為十六國時期。
這十六個國家我們可以記憶為“一成一夏二趙三秦四燕五涼”,他們分別是成漢、夏、前趙、後趙、前秦、後秦、西秦、前燕、後燕、南燕、北燕、前涼、後涼、西涼、南涼、北涼。他們在北方大地進行了曠日持久的爭奪戰,你方唱罷我方登場,東晉也來湊熱鬧,真是亂中更亂。同時湧現出了很多英雄豪傑,比如前趙的劉淵、劉聰、劉耀,後趙的石勒、石虎,慕容鮮卑的慕容恪、慕容垂、慕容德等,前秦的苻堅、王猛,後勤的姚萇、姚興、東晉的祖逖、劉琨、桓溫、謝玄、劉裕等等都是這一時期英雄豪傑。
總結一下,這一段時期內以匈奴、鮮卑、羯、氐、羌等為代表的各少數民族趁著晉室衰弱入侵中原,連年戰爭使得民生經濟遭到嚴重破壞,北方地區滿目瘡痍,由於胡人的殘暴令人髮指,屠城是家常便飯,北方人口銳減、土地荒廢,是一次嚴重的社會大倒退,歷史上稱之為“五胡亂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