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John,我做亞馬遜3年多了,接觸了兩個極端的玩法。
早期是review至上,只要產品有需求,就能透過堆review數量就能很好地出單。這個玩法,我覺得大家都是比較認可並且是往這個方向做的,只要能把review做好,那基本這條連結就成功了70%。操縱review,除了常規的測評,禮品卡,還有國際評價,殭屍review,映象玩法。
測評,最頭疼的掉評。原因無非就是買家號質量不行,測得太多,要嘛就是下單/上評的節奏過於異常。而像一味君透過結合站外的同時穿插測評,把測評這一塊做到了極致。將測評人分佈到多個聯盟連結上,有效得避免單一連結的轉化率過高。
禮品卡,這個也是來評非常有效的一個方案。經歷過一波大賣因為禮品卡封號,很多人也已經不敢明目張膽的在大賬號的FBA庫存裡直接放禮品卡。所以規避的兩種方案,一是小號操作,二是查客戶地址,然後海外倉代發禮品卡。同時,你的禮品卡不一定要返現,鬼佬的韭菜有時不割白不割。
其他的方法比較黑,風險也比較高,同時也不長久,有興趣可以自行享受研究的過程。我現在也不去深究那些套路,老鐵們也不要來問我這一類的問題,因為我現在做的另一個極端:多變體玩法的服裝。
服裝的話,對review的敏感度沒有那麼強,所以我現在對review的重視度沒有排到第一位,都是裸奔直接上廣告跑。
我講述下作為一個小賣家是怎麼玩轉多變體服裝的。
1、選品:
服裝屬於蘿蔔青菜各有所愛,所以每個款式都有機會,但是想把體量做大的話,一個是大量鋪產品,另一個就是做偏大眾化的產品。能做爆的產品,也都是借鑑已經賣得好的產品做類似款。
2、Listing:
我們都知道標題是一個listing裡最重要的,你把關鍵詞佈局到五點、描述、ST等的效果都沒有標題來得粗暴有效。而多變體的好處,就是可以給每個子標題都寫不一樣的關鍵詞。對於非標產品來說,關鍵詞的數量是非常多的,這樣就能將這些很好得填充到listing裡面。但是自然位展示的都是父標題,廣告則會展示子標題。不過不管怎麼展示,不影響系統對子標題的識別。
3、發貨:
我們每次發貨的數量不會太多,因為需要測款,同時也需要觀察產品的反饋情況。那如果我們每次都選擇發比如FTW1這一類的預留倉的話,上架速度是比較慢的。對於很重視把握時機的季節性產品來說,會很容易錯失良機。那麼我們這個時候就會讓系統去分倉。分倉的正常都是會分成3個倉位,其中一個是預留倉,剩餘的2個倉都是小倉,基本送到FBA倉庫就能上架可售。
4、廣告:
我目前是不測評,不搞評價的,純粹廣告去推。裸奔的玩法不一定適合大家,但是這個廣告推廣思維大家可以借鑑下。去年認識一味君,學習了一味君的廣告思路。做廣告,不能被廣告牽著鼻子走,每一組的廣告任務是什麼,要很明確。
自動廣告,作用是測款,系統識別去拓詞。那麼我就只會開緊密匹配,同時在廣告初期,不停得否定不能帶來銷量的ASIN,我就告訴姐夫,這組只能出現買家搜尋詞。後面,你會發現,這組廣告乖乖得只會出現關鍵詞,不會在出現ASIN了。
手動廣告,目的是針對關鍵詞打排名。我的手動廣告會在同一個廣告活動中開一組廣泛匹配,一組精準匹配。當我明確的詞的範圍,我會把該詞透過廣泛進行放大曝光,然後去做一道道的篩選,再將出單詞提煉到精準組中重新打磨一遍。
精準廣告,只為出單。如果有覺得款式比較特色的,我會透過ABA資料去過往競品的出單詞,只要轉化分享不為0的關鍵詞,相當於說這個詞是出過單的。那麼我之前用前人的出單經驗來打詞,是不是該事半功倍。
ASIN定位廣告,這個包括SP和SD廣告,目的是直接定位到同款底下,噁心對手,搶對手單量。當然,這個的前提就是我的listing比對方有優勢。
品牌廣告,引流到店鋪,拉來店鋪粉絲,增強POST的曝光率。當關注這個品牌的粉絲越多,後續發的POST的曝光效果就越好。品牌廣告位的流量是比較大,但是流量也比較泛,一個展示的3個坑位,可以做個同類產品的價格差異化,效果會更好,當然,把落地頁好好裝飾下也是能提升轉化率。
我喜歡低出價高溢價來跑這一型別的廣告,因為長尾詞比較多,容易低成本把廣告坑位打到首頁。
5、站外:
我很看好用站外來推新品,站外作為一個銷量啟動的引擎。這個一味君比較好發言權,我也是今年有開始積累站外資源,正在做的一個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