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淡淡的鄉愁
明太祖建立明朝時,由於元未統治者殘酷的統治和壓迫,加之長期戰亂,社會經濟受到嚴重破壞,土地荒蕪,人煙稀少。面對這種局面,明太祖採取“勸農桑倡節儉”的政策”,立即著手醫治戰爭帶來的創傷,制定了“休養生息”的經濟政策,恢復生產。
其即位不久就召集各地方官員,親自向大家解釋這一政策。他說:“天下剛剛平定,老百姓的財力非常困難,就象剛會飛的鳥不可拔它的羽毛、剛種下的樹,不可搖其根。”他充分的認識到“百姓足而後國富,百姓逸而後國安”。他竭力主張透過發展生產,“阜民之財,息民之力”給人民實惠,以達到長治久安的目的。
為此,明太祖元末農民戰爭極大衝擊了封建土地關係和人身依附關係等方面的客觀有利條件,頒佈了一系列有利於生產發展的政策。釋放奴隸,獎勵開荒和實行屯田並大力興修水利。到洪武24年,全國墾田面積比明朝初立時增加了一倍以上。生產恢復,經濟發展,人口也繁衍起來,比明初增加了700多萬。這充分證明社會經濟已擺脫了危機,呈現出欣欣向榮的好局面。
這一位出身貧苦,飽嘗人間苦難,深知財物來之不易的皇帝,他教育太子說“凡居處食用,一定要想到農民的勞苦,取之有制,用之有節,使他們不受飢寒之苦。”他稱帝后,十分注意節儉。在南京修建首都,營造宮室,他親自審查修改,以求簡樸。完工後,他又叫人在牆壁上畫了許多警示的歷史故事,以時刻告戒大家,警戒自己。
自己坐的車他也是用銅代金。他的日常生活用品是十分樸素,他睡的床與當時中等生活水平人家基本沒有區別。他還令太監在宮牆旁邊的空地裡種菜,還讓他們製造麻鞋、竹藤器物,以作日常之用。在明太祖的親自帶動下,宮中后妃也十分節儉,穿的衣服也是多次洗滌,不捨丟棄。明太祖愛惜民力,提倡節儉,節約了社會財富。
明太祖由乞丐和尚當上皇帝的道路+分坎坷曲折,他是我國古代帶有傳奇色彩的帝皇,一生勤奮好學,勵精圖治,為大明王朝近300年的江山奠定基礎,也給後人留下了十分寶貴的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