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這一年,隨著疫苗接種的普及與防疫經驗的積累,整個世界正經歷著後疫情時代的緩慢復甦。而在這一過程中,全球運力與資源吃緊、新冠變種層出不窮、各國間疫苗分配不平等的現象為人類的前途蒙上了一層陰雲。一年間,“一界oneworld”公眾號始終緊隨時事變化、洞察國際觀園,謹以此文總結2021,在審視過往的同時,為未來聊作參考。
一月:“勤王軍”鬧劇與拜登就職
1月6日,儘管敗局已定,美國前總統特朗普仍舊在推特上廣發帖文、在寒風中召開集會,宣稱“我們不會退讓”,刺激著他的支持者們向國會山發起一輪又一輪衝鋒。混亂中,保安四散潰逃、國會的桌椅、演講臺都被搶走或破壞,甚至就連眾議院議長南希·佩洛西的辦公室都成了暴徒擺拍的“熱門景點”。然次日凌晨,美國國會聯席會議確認拜登勝選,特朗普也發表宣告承諾將向拜登有序移交權力,這場堪稱“進京勤王”的民粹主義狂歡在短短一天內就落下帷幕。1月20日,在華盛頓特區全域戒嚴的情況下,拜登正式宣誓就任美國第46任總統。
二月:緬甸驚變
2月1日,緬甸軍方接管國家權力並扣押包括國務資政昂山素季在內的一眾政府官員,並據憲法實施為期一年的緊急狀態。隨後,緬甸內部接連爆發了多場要求釋放昂山素季的抗議示威活動,國際社會也對緬甸局勢表達了強烈關切。緬甸軍方在2020年11月大選中全盤潰敗是導致他們採取“特別措施”的直接原因,彼時昂山素季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在國會兩院476個席位中贏得396個席位,鞏固了執政黨的地位。時至今日,緬甸各方的矛盾仍未解決,國家仍處於軍方的控制下。
三月:中美安克雷奇對話
3月18日至19日,應美方邀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在阿拉斯加安克雷奇舉行了中美高層戰略對話。這是拜登政府上臺以來中美雙方高層第一次線下會晤。在本次會談中,雙方就各自內外政策和雙邊關係進行了坦誠、建設性交流,為此後中美兩國間的進一步接觸打下了基礎。
四月:日本決定排放核廢水
4月13日,不顧本國民眾和國際社會的反對,日本政府執意決定,將在兩年後直接向海洋排放多達130萬噸的福島核電站事故處理後產生的核汙染廢水。研究表明,處理後的核廢水仍含有大量放射性元素,將對周邊水域造成嚴重生態影響。訊息一出,此舉立即引發國際社會一致關切與周邊國家強烈譴責。從長遠角度來看,日本政府不負責任的做法將危及全人類的健康。
五月:歐洲議會凍結中歐投資協定
5月20日,歐洲議會表決通過了一項動議,內容涉及“凍結中歐投資協定的有關討論”,將中國先解除2021年3月對歐洲個別議員的制裁措施作為批准該協定的先決條件。這一決議雖然不具備法律效力,但卻無疑惡化了中歐關係。對此,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表示,歐盟不顧中方嚴正立場和強烈反對,基於謊言和虛假資訊,罔顧事實,顛倒黑白,執意做出單邊制裁的錯誤決定,粗暴干涉中國內政,公然違反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嚴重損害中歐關係。中方對惡意傳播涉疆謊言和虛假資訊,嚴重損害中方主權和利益的歐盟有關機構和人員實施制裁,是維護自身利益的需要,也是對歐方搞制裁對抗作出的必要正當反應。
六月:G7峰會
6月11日,由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所主持的西方七國集團(G7)首腦會議在倫敦拉開帷幕。受新冠疫情影響,這是近兩年來G7領導人首次舉行線下的面對面會議。除七個成員國外,澳大利亞、韓國、印度以及南非領導人也受邀出席了此次峰會。6月13日,七國集團峰會閉幕並發表了一份長達25頁的聯合公報。這份公報中包含了對中國的多項不實指責,稱“中國公開的野心和強硬的行為對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和與聯盟安全相關的領域構成了系統性挑戰”。該公報還提出了在2022年年底前為全球提供10億劑新冠疫苗、維持長期經濟刺激計劃、在2050年前實現溫室氣體“淨零排放”等目標。
七月:東京奧運會
7月23日,東京奧運會的聖火在新國立競技場被點燃,因疫情延期一年的2020年夏季奧運會正式開幕。在嚴苛的防疫要求下,這屆奧運會的賽場沒有向觀眾開放,且所有報到運動會的記者與參賽人員都必須接受新冠肺炎病毒的檢測。經過為期15天的比賽,8月8日東京奧運會正式閉幕,美國、中國、日本分別以113枚、88枚、58枚獎牌的成績位列獎牌榜前三名。
八月:“喀布林時刻”
隨著美國撤出阿富汗,阿政府軍與塔利班戰事迅速升級。8月6日,塔利班攻下首個省會城市,並在僅僅9天內迅速攻下了阿富汗大半省會城市。8月15日,阿塔佔領首都喀布林與總統府,阿富汗前總統加尼同日流亡。8月19日,阿富汗獨立102週年紀念日之際,塔利班正式宣佈成立“阿富汗伊斯蘭酋長國”。於此同時,喀布林機場呈現一片混亂,美軍的匆忙撤離與民眾的恐慌恍如1975年“西貢時刻”的再現,標誌著美國20年來在阿富汗“苦心經營”的徹底失敗。
九月:“AUKUS”
9月15日,澳大利亞、英國、美國三國領導人宣佈建立名為“AUKUS”的澳英美三邊安全夥伴關係,澳方將因此在美國支援下獲得核潛艇、“戰斧”導彈等尖端軍事裝置。該機制的設立將可能導致“核技術的擴散”。這一“公開遞刀”的行為不僅將澳英美小圈子遏制中國的戰略野心暴露無疑,同時也使此前法國與澳大利亞達成的潛艇軍售合同就此泡湯,引發了法國的強烈抗議。
十月:岸田文雄當選日本新一任首相
9月29日下午,岸田文雄在日本自民黨總裁選舉中成功擊敗河野太郎,當選新任自民黨總裁,並於10月4日正式就任新首相、組建新內閣,由此結束了短短一年的“菅義偉時代”。曾在安倍內閣擔任外相的岸田文雄在10月8日發表施政演說時將“外交、安全保障”、“新冠防疫措施”和“實現新資本主義”並稱為新內閣三大重要政策,並提出他的所謂“三大覺悟”:首先是“貫徹普世價值觀”的覺悟,即聯合美國、澳大利亞、印度、東盟、歐洲等同盟國,靈活利用日美澳印四方機制,大力推進自由開放的印度洋-太平洋地區;其次為“保衛日本‘和平’與‘穩定’”的覺悟,即著手改訂《國家安全保障戰略》、《防衛大綱》與《中期防衛力整備計劃》;最後則是“面對世界規模的問題,為人類做貢獻、主導國際社會”的覺悟,即在核軍縮、核不擴散條約、氣候變化等問題上增強日本的存在感。
十一月:COP26
因疫情延期一年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6次締約方大會(COP26)於2021年11月1日至13日在英國格拉斯哥舉行。會上,各國就降低對化石燃料的依賴、發展新能源、減少森林砍伐、氣候融資、淨零碳排放、社會經濟轉型等一系列話題進行了討論並最終達成了一項名為格拉斯哥氣候公約的新協議。該協議重申了《巴黎協定》的目標,即“將相對於工業化前的全球平均氣溫升幅控制在2°C 以內,並努力將其壓縮至 1.5°C”。此外這份新協議還承認需要快速、深入和持續地減少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包括到 2030 年使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對於2010年減少45%,並在本世紀中葉左右達到淨零碳排放。
十二月:朔爾茨當選德國新總理
12月8日,德國聯邦議院舉行全體會議投票選舉原副總理兼財政部長奧拉夫·朔爾茨為新一屆政府總理,為期16年的“默克爾時代”正式結束。此前,歷經兩個月的磋商與磨合,“社民黨+自由民主黨+綠黨”——這個德國政界前所未有的組合——終於達成組閣協議。根據協議,在社民黨的總體領導下,綠黨負責外交事務和氣候問題,自由民主黨負責財政。在16年的“默克爾時代”之後,這位新總理的執政風格將給德國與歐盟乃至世界的關係帶來諸多變化。
一年跌宕起伏,一年風雲變幻,世界在變局中度過了2021。2022年仍將是新冠疫情與各類國際、地緣政治挑戰、經濟風險相互交織的一年。在後疫情時代,人類一方面摸索著如何戰勝疫病、保護生態,另一方面又思考著怎樣處理分歧、加強合作,我們的經濟結構、應急機制都經歷著深刻調整,試看下一載,又將是一番變革與行動。
來源:一界團隊
瞭解更多資訊,歡迎關注“一界oneworld”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