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看到了一篇日本經濟新聞對優衣庫老闆柳井正的採訪,在採訪中,這位日本首富對當前的中美對立有著自己獨立的看法。首先他認為,中美之間當前看似激烈的對立,其實並不是中美關係的主旋律,至少在經濟上不是。他認為,中美之間看似激烈對立的背後,是美國金融資本不斷地流入中國,美國企業將大量的採購和生產都放在中國,中國對美國出口的不斷增加。他認為中美之間的經濟關係發展得遠比人們從表面上看到的要順利。在柳井正看來,美國今天到處發動的對中國的打壓,真實意圖是為了打壓潛在的競爭對手,就跟日本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遭遇的一樣。
當年,日本汽車風靡美國市場,美國方面為了打壓日本汽車,使用了各種手段。目前,中國企業遭遇到的情況跟日本企業當年的遭遇沒有什麼本質上區別,美國的根本目的是打壓自己的競爭對手。在所謂的棉花問題上,柳井正做為優衣庫的老闆,公開表示,他希望保持中立,他認為美國的操作手法是在逼迫企業選邊站隊,而他本人就是不會上這個當。在柳井正看來,中國和美國都是巨大的市場,都是他無法忽視,不可放棄的巨大市場。他認為,日本本土缺少資源,日本企業只能去世界各地賺錢,必須要吸引世界各地的人才,同時也要把日本人輸送到世界各地去發展,日本這個國家只有開放才能生存下去。
柳井正的這些看法,其實代表了相當多的西方跨國公司,特別是日本企業的看法。跟美國企業不同,日本企業面對的本土市場狹小,而且嚴重老齡化的日本,本土的市場在未來會一直處於萎縮的狀態,市場空間會越來越小。在日本企業眼裡,美國和中國都是自己生產和發展的空間。儘管日本是美國的盟國,需要在政治和安全上追隨美國,但是在目前中美鬥而不破的這種局面下,日本企業仍然會重視中國這個龐大的市場,不願意放棄在中國的龐大機會。按照柳井正的話講,隨著日本國內少子老齡化的加劇,如果出口也越來越難的話,人們會選擇離開日本去國外工作,日本國內到時候就可能只剩下老人。
當前中美兩國處於戰略博弈的時代,美國面對中國的崛起,或者說復興,意識到了自己長期在實力地位上碾壓世界各國的地位越來越岌岌可危,美國從心底裡的這種恐懼反映到行動上就是對中國實力的增長會竭盡所能去打壓阻止。然而,當今的世界畢竟早已經不再是冷戰時代,全球化讓世界各國的經濟利益高度交織在了一起,從產業鏈到供應鏈,從原材料市場到消費市場,世界各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早已經形成了。所以,柳井正看到美國在高調打壓圍堵中國的同時,在經貿往來上跟中國的關係卻仍然緊密,美國的企業該從中國採購的還從中國採購,美國商品該開拓中國市場的還是在開拓中國市場,蘋果的產品仍然交給中國企業代工生產,也仍然在中國市場銷售賺取著高額利潤,但與此同時,美國在科技領域,在一些他認為有著戰略重要性的領域,卻竭盡全力不擇手段地打壓限制中國。
面對美國出於政治利益的這些操作,西方各國的跨國公司們就放在了一個很尷尬的境地。不追隨美國不符合自己的政治正確性,同時也有著來自本國和美國的政治壓力,包括法律政策上的壓力,而如果追隨美國就必須要承受巨大的經濟損失,這不僅僅是對中國市場的喪失,同時還可能要面對中國法律的制裁,中國透過的反域外法律法規,比如商務部公佈的《阻斷外國法律與措施不當域外適用辦法》就明確了對美國長臂管轄的懲罰和應對措施。正如柳井正所講,現在美國的做法就是在逼迫跨國公司在中美之間選邊站隊,脅迫外國企業在美國選擇的領域和行業孤立和離開中國。
面對這種尷尬的境地,西方的跨國企業如何應對呢?這個時候就要看企業自己對損失的承受能力,以及自己所在國家的立場了。如果不追隨美國對中國的制裁法案,那麼這些企業在美國的業務必定會受到影響。比如優衣庫可能會選擇在中美兩國市場投放不同原材料來源的產品,在美國市場使用的棉花等原材料來源不同,透過這樣來滿足美國製裁法案的要求,美國這個龐大的市場是優衣庫肯定不想放棄的。但與此同時,在中國等美國之外的市場,優衣庫跟原來一樣,該如何操作就如何操作。當然,這樣做的代價是一定會提高優衣庫的供應鏈成本,被迫打造兩條獨立的供應鏈,這也是在目前這種國際政治形勢下跨國企業無法迴避的代價。這是優衣庫,還可以透過供應鏈上的調整來加以應對,避免美國的綁架。
但對於其它行業的企業來說,事情可能就遠沒有這麼簡單。比如我們看到之前美國對華為的制裁,美國不允許任何使用美國技術或者裝置生產的產品,在不經過美國政府批准的情況下賣給華為,這種操作就讓這條產業鏈上的外國企業無法迴避。我們知道,在晶片這個行業,你的產品很難避開美國技術和裝置,這對於華為的很多上游供應商來說,意味著被迫放棄華為這個大客戶。
之前咱們講過,包括我國臺灣的臺積電,日本的很多晶片企業,都不得不放棄華為每年上百億美元的採購訂單。這就是企業的無奈了。當然,如果這些企業所在國有實力而且有膽量跟美國的這種長臂管轄做鬥爭,也並非都一定要這樣逆來順受。就像中國商務部出臺的《阻斷外國法律與措施不當域外適用辦法》一樣,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英國和歐盟為了應對美國對古巴和伊朗制裁法律的長臂管轄,都出臺過類似的法律,用法律的形式禁止歐盟企業執行美國的長臂管轄,對遭受美國長臂管轄的本國企業進行救助,懲罰那些美國法律在歐盟的幫兇,事實上,也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削弱了美國長臂管轄對本國企業的影響。
未來,中美之間的這種戰略競爭和博弈將會長期存在下去,美國對中國的圍堵和打壓一刻也不會放鬆,美國會不斷逼迫外國企業在中美之間選邊站隊,這種情況不僅是日本企業要面對,全球各國企業都不得不面對。企業和它們所在的國家如何應對,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它們如何看待中國經濟,如何看待中美之間這種博弈的性質,只要世界沒有新的冷戰爆發,博弈仍然是競爭關係,哪怕是再激烈的競爭,世界各國的政府和企業也都會避免在中美之間選邊站隊,都會繼續選擇從跟中國的經貿合作中互惠共贏。當然,對於全球各國企業來說,中國這塊蛋糕能給它們帶來的利益越豐厚,中國這個市場越龐大,它們就越是難以割捨,就越牴觸美國政治干預經濟的倒行逆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