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道山地處汝陽縣西南深山區付店鎮後坪村,山體盡是花崗岩。花崗岩經過長期的雨淋風化巖體上形成一道道凹陷和裂縫,故名白道山。我們慕名到白道山登山遊玩,誰知當走進大山深處,杳無人跡的深山老林中卻處處都是懸崖峭壁和萬丈深淵。我們進退兩難,簡單的登山意外演變成了一次歷險。返回的行程中,在山上的斷崖峭壁之間,心驚膽顫的艱難地盤旋坐萎,攀藤吊樹,花費了4個多小時,才帶著疲憊和渾身泥土下了山。
2022年1月1日,我們汝陽縣老年登山隊按照星期六登山的約定,從縣城出發一起去登白道山。8點多,車到了目的地付店鎮後坪村。車放在公路邊,我們帶上揹包跨過靳村河,就直接在白道山的西邊緩坡處開始登山了。因為白道山的東、南、西三面都是幾百米高的懸崖絕壁和佈滿雜樹、荊棘的陡峭亂石山體。所以我們繞道先登蛤蟆台山,順山脊攀爬到山峰蛤蟆岈,沿主峰懸崖根前行。費九牛二虎之力,登上蛤蟆臺後,觀望四周,除山峰北邊一峰高過一峰外,其它三面盡是萬丈斷壁懸崖,離白道山雖近,但只能隔溝相望。要想登白道山只有向北繼續行走,在攀爬4個山峰,迂迴成U字形羅圈凹才能到達白道山。
我們在樹木茂密的古樹林中,順山脊繼續北行。又連爬3峰後,開始休息,觀景、拍照、吃乾糧,商量下步行程。因為山峰-個比一個高沒有盡頭,我們商量不管前行走到那山,只要到中午12點就返程。吃過飯,我們又登上一峰,一排花崗岩裸露,四周懸崖沒有一點遮擋,集險、奇於一身,我們都非常興奮,心曠神怡。在山頂玩到下午1點,我們開始返回。因體力消耗過大,大家都不同意順山脊一高一低再爬山,都想原路返回,同意走山溝返回省力。
老張前邊帶路,到山岈豁口時,從70度陡坡處直接下山,兩山夾一溝,溝中也十分陡峭。地上鋪滿了幹樹葉,走在上面雖然軟綿綿的,但溝中陰深少見陽光,樹葉下淨是凍土。我們不時跌坐,順坡下滑。我們大汗淋漓艱難前行,前邊溝中出現斷崖,擋住我們不能前行。左邊是一排裸露的大石崖,也不能繞行。我們只好往右邊山上靠攏,斜插山脊前行。一上一下連續翻越兩峰後,視野忽然開朗,裸露的石峰上,大石連大石,奇形百態。站在山頂大石上,一望無際,遠山層層、河流淙淙、村莊座座、炊煙裊裊,一副美麗的畫卷,無不令人賞心悅目。不僅如此,後坪村近在咫尺,就在我們腳下。原來我們站的就是白道山,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我們的目的達到了,我們心情一下子興奮起來,高興在山頂來回跑,看看瞧瞧這邊,欣賞欣賞那邊,拍啊拍、照啊照,競留戀忘返。陳隊提醒說已2點多了,趕緊下山。
下山路在那裡?我們繞白道山頂一週除向北走,原路返回是連山脊外,其它三面全都是鬼斧神工的懸崖峭壁。這突如突其來的地理環境變數,使我們那份激情和快樂全煙消雲散了。向北好走,但走向深山,越走越遠,顯然不行。東西兩邊直壁懸崖百丈深溝。向南雖然也是百丈懸崖,但南邊懸崖是有崩塌堆石而成崖,峭壁上多有石縫,有錯落的臺石,有樹木荊條。從南邊山脊走,視野開闊,能判斷路徑,我們決定沿石縫下山。
才開始下白道山主峰,在崩塌的岩石之間繞來繞去走之字形,向山下移動還較為順利。下了百十米後,眼前全是斷崖沒有路。大家希望破滅,非常著急。陳隊讓我探索前進,我只好在大岩石縫中爬上爬下,左轉右拐,硬著頭皮冒險為大家探路。成功一段,呼喊大家慢慢跟進一段。就這樣吊藤抓樹打鞦韆,一個懸崖一個懸崖征服著向下移動。不走不行,可前行又是未知數,只好挪一步算一步。我們幾乎是在垂直90度的懸崖間往下萎,好則懸崖程階梯狀。走到山半腰時,我找不到石縫,腳下是直上直下的斷崖。這時,大家都很沮喪,心情非常低落。繼續下山懸崖峭壁擋道,原路返回也無任何希望。大家心裡很清楚,走過的懸崖峭壁,在向上樊登光光的花崗岩,手根本無處抓,那是百分之百的危險。所以,再返回登上去是不可能的。況且在這時,最大年紀的老張因過度勞累,腿肚輕尾抽筋。陳隊把帶的傷溼治痛膏貼在老張腿上,命大家原地休息。
我擔負著找路,不能休息。有斷崖無法下,我只好再向上爬,爬一段遇到大石平臺,我在大石平臺上變換著角度,東瞅瞅,西望望,發現有石縫或水沖刷的石峽道,我就試著向下挪,我抱著車到山前必有路的信念找啊找。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向上爬了一段,又向右轉,終於找到了一條石劈裂痕。從石劈縫可以側身向下移動。我高興的返回,招呼大家說有石劈縫可走,雖危險可以再下一級懸崖。大家聽說有路,都來了精神。這時,陳隊也很著急,已經快4點了,山裡的冬天,5點天就黑了,天黑就別提下山了。陳隊說:能下就下。他一面催大家動身,一面要大家注意安全,手抓牢,腳蹬穩,要不就坐下一點一點萎爬朝下挪,終於又闖過了一個難關。就這樣,我們闖過了一個又一個難關。
繼續前行斷崖,絕路時刻出現在眼前,憋度的我們渾身冒著熱氣,憋屈的我們希望渺茫。我們身子緊貼壁崖萎爬著,艱難的又下了一大段路程,還是遇到了斷崖絕壁,實在無法前行。左右兩側都是高高峭壁,唯有右邊峭壁下的大岩石是3米長斜坡,斜坡象房坡一樣光滑陡峭,下有1米寬一道平臺,旁邊從下向上長著碗口粗一棵大樹,若抱著大樹下滑可躲過斷崖。我試探著身貼崖壁朝右邊橫著走,再坐下兩手落地萎著下了斜坡,抱著樹下滑,繞過了斷崖。因這一段太危險,一不留神,或一腳蹬空就有可能掉下萬丈懸崖。我返回去,在光滑的斜坡處接迎大家。大家都安渡過這危險地段後,我卻在光滑的斜坡處,沒抓住樹,腳一滑,身子後倒,左手本能著地,蹲坐著竄下斜坡,手掌擦掉皮流出了鮮紅的血,中指頭也扭傷腫了起來,好在右手摟住了樹跟,才沒掉下懸崖。陳隊拿出膠布給我包紮治血後,我們繼續試探著向山下挪動。我們在絕壁和斷崖中繞來繞去,找裂縫,找水道,只好往上爬了一段,再橫著找路,每走一步都非常艱難,扒石稜,抓草根,吊藤條,抱樹幹,或萎,或坐,或爬,或拱,手腳並用還怕不安全。因為在垂直懸崖峭壁攀爬下山,那真得危險的使人心驚肉跳,頭暈目眩。
老張為保護腿不在抽筋,趁摸著慢慢挪動,漸漸拉在了後邊,我們每轉個彎,下個崖,只要瞧不見老張,我們都停下等等,問問還能不能走,怕他腿再抽筋走不成,更擔心天黑,我們都下不了山。好不容易克服重重困難,在懸崖間又下了一段,遇到一個有3平方米大石平臺,大家停下休息,在石臺上向下望去,後坪村一目瞭然,近在咫尺,垂直距離不過200米。但直壁懸崖就是無路可走,好則大石邊的山體有一縫隙,我獨自順崖縫向下前行探路。過了崖縫,我背靠石崖走過懸空地段,又垂直爬下3米多高石崖,轉彎向右前行,忽然眼前出現了一個天然石洞。我高興了,一是上山前,當地的老鄉就告訴我們白道山腰有布鴿洞,有洞必定有路;二是不會在有斷崖了,天黑前一定能下山。
我興奮地嘲著山上喊,“喂!有路了趕緊下山,這裡還有一個洞。”大家沿著石縫順著我走過的地方,一個-個安全的到達了洞口。天然石洞是地殼運動形成,由特大花崗岩石堆集而成。洞呈喇叭形,洞口大,洞身小。洞囗高約7米,寬約5米,深約10米多。老張和我想進洞一探究竟。可由於時間關係,陳隊不停告誡天黑必須安全下山,我們只好遺憾地放棄了對石洞的詳細考察。離開洞口不遠,懸崖峭壁下出現了一條寬溝,溝雖然陡峭,但在叢林之中影影綽綽有一條羊腸小道。我們不用提心吊膽了,心總算放在肚裡了。
溝裡之字形小徑,在大石間繞來繞去,雖然還是五六十度陡坡,但和剛才來回攀爬的垂直花崗岩懸崖石縫相比,那就是平地的感覺。我們加快了速度,一路不敢停頓,一袋煙功夫就到了山下河邊。這時,是4點20分,從海拔1200米的山頂,到海拔750米的山根河邊,垂直落差只有450米。但我們在懸崖峭壁的石縫中,上上下下,左轉轉,右繞繞,萎萎爬爬,扒石稜,吊藤條,抱大樹,攀荊條,來回迂迴,歷盡艱難萬險,耗時2個多小時才到山底。
過了河,我們大家都鬆了一口氣,話又多了起來,開始談論剛才的歷險感受。突然,陳隊感覺身體不舒服,由於疲憊出現低血糖。我們又緊張起來,因為回程陳隊是我們的唯一司機,陳隊身體出毛病,我們必定隔在後坪村。這時,老張恰好帶有甜食月餅,讓陳隊就開水吃下。陳隊兩個小月餅下肚後,立馬有了精神,大家又活躍起來。我們團結協作,相互關心,克服重困難,有驚無險告別了白道山那山崩地裂形成的懸崖峭壁,安全到達公路旁。
天已掃黑,車啟動後,大家又七嘴八舌的談起白道山。白道山是否是古時太和山?因為白道山到處都是山崩的花崗岩亂石和水晶礦洞,而且在白道山下1000米處,有一古村,名為泰山村。宋代蔡絛在《鐵圍山叢談》中說:“政和間,伊陽(汝陽)太和山崩,奏至上與。魯公有慚色,及復奏山崩者出水晶也。以木匣貯之,進匣可五十斤,而多至數十百匣來上。”古人記載與現在遺蹟遺物和實際山體吻合,有可能白道山就是太和山。我們忘記了勞累一路各抒己見,發表著自己的見解。公路上車燈流火,成了一道風景線。我們在流火中飛馳,到達縣城時,已是滿街燈火。雖是冬天的夜晚,但商家門口五光十色的燈光閃爍,像鑲嵌了一串美麗的珍珠,照過路行人的身上彷彿都披上了漂亮的綵衣。那此起彼伏的叫賣聲,不絕於耳。那撲鼻而來的香味,勾起了我們的飢餓…。這次登山歷險一定會使我終生難忘。
汝陽縣民政局地名辦公室褚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