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公元前600年之前的美索不達米亞和埃及來說,雅利安人的入侵,並沒有使他們產生什麼根本性的變化。希臘以前的愛琴人的失敗和諾索斯城的毀滅,對於埃及和巴比倫的人民來說,只不過是一些遙不可及的災難。
在這些文明的發源地,王朝一代一代地更替,但是人類生活的主流,仍然一代一代緩慢地向著更高階、更復雜的方面繼續前進。埃及本來就已經有很多的古蹟了——金字塔歷經了3000年的風雨,至今仍然吸引著無數遊客前去憑弔——之後則更增添了許多神奇宏偉的建築物,特別是在第十七和第十九兩個王朝,卡納克和魯克索兩大寺院就是在這一時期完工的。
尼尼微所有主要的古蹟,如偉大的寺院、那些有翅膀的人首牛身像、那些帝王,戰車,獵獅,都是在公元前1600年到前600年間完成的傑作。這個時期也是巴比倫最輝煌燦爛的時期。
長著翅膀的人首牛身像,公元前9世紀前半葉亞述王巴尼巴爾王官遺址復原圖。
現在,美索不達米亞和埃及兩地的許多歷史紀錄,已被人們發現,其中有商業文書、故事、詩篇以及私人信件。透過它們我們可以瞭解到他們當時的生活狀況。比如,在巴比倫和埃及的底比斯等城市中,富人們的生活和現代人的富裕生活沒有根本的差異。
這些人住在豪奢的房屋裡,衣著華麗,渾身珠光寶氣,過著有規有矩的禮儀生活。他們不時舉辦宴席和慶典,用音樂和跳舞相互應酬款待。周圍有成群的奴僕侍候,也有醫生和牙科專家來祛除百病。
他們不經常旅行,即使旅行也遠不到哪兒去。但在尼羅河和幼發拉底河上泛舟消遣卻是常有的事。運東西主要靠驢。那時的馬仍然只用在戰車及公務上。騾子很少見。駱駝雖然在美索不達米亞有,但還沒有傳入埃及。
那時的鐵製器具很少,紫銅和青銅是流行的金屬。質地上好的棉麻織物和毛織物都發明出來了,但還沒有出現絲。那時玻璃已為人所知,而且還有顏色,但是玻璃製品還不常見,還沒有透明的玻璃,也沒有人用玻璃做眼鏡。
雖然人們已開始鑲金牙,卻還沒有學會給鼻樑架上眼鏡古代底比斯或巴比倫在生活上與現在最大的不同是他們沒有貨幣。
大多數的貿易仍舊是物物交換。巴比倫的經濟要比埃及繁榮得多。金與銀已被用來作為交換物品的等價物而鑄成鍵。在貨幣出現之前,一些“金融家”開始在貴重金屬塊上烙上他們的名字和金屬的重量。商人們在出行時可以攜帶寶石,以便在旅途中變賣換取必需品。大多數僕人和做工的人都沒有薪水,他們只能獲得一點實物。貨幣出現以後,奴隸制就衰落了。一個現代人如果到這些古代繁華的都市去,會覺得缺少兩種重要的食品——雞和蛋所以一個法國廚師肯定不會喜歡巴比倫。雞和蛋大約是在亞述帝國沒落時期才從東方的某個地方傳入到這裡的。
宗教也像別的事物一樣有了長足的進步。例如用活人獻祭已經絕跡很久了,早就代之以動物或麵粉做的假人。(但是腓尼基人和在非洲有大量殖民地的迦太基人,仍然崇拜用活人做犧的祭獻,並因而受到後代的瞻責)在古時候,一個大首領死亡時,為了使他在陰曹地府不至於無人侍候或沒有武器,都要用他的妻子和奴隸來殉葬,還要在墳墓上折斷槍,弓等物品。埃及至今還盛行著把房屋、店鋪、僕人,牲口等的模型和死者共葬的風俗。這些模型栩如生地向我們展示了3000年前人們安定而文明的生活。
這就是雅利安人從北方森林中出來之前的古代世界的大致情形。印度與中國也已同步地發展起來了。這兩個地方的大江大河流域,都出現了棕色人的農耕城市國家。
但在印度,這種城市國家似乎沒有像美索不達米亞或埃及的城市國家那樣迅速地得到發展、統一。印度文化似乎與古蘇美爾或美洲的瑪雅文化發展水準接近。中國的歷史現在也有了許多傳說材料,尚待中國學者去整理。
當時中國可能比印度更進步。與埃及的第十七王朝同時,中國曾出現過一個號稱商朝的王朝,教皇式的皇帝君臨於組織鬆散的諸侯國之上。這些古代帝王的首要天職是舉行祭典。現在還有商朝瑰麗的銅器留存於世,這些作品的精美,使我們不得不承認在這些巧奪天工的作品出現以前,這一文明已經存在好多個世紀了。
(H·G·韋爾斯《你應該知道的世界史》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