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浙江省旅遊業“微改造、精提升”開局之年。
“微改造”改出了“大天地”,“精提升”繡出了“新畫卷”,之江大地,繡花妙筆,一個個“微創意”“微投入”“微更新”,於“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全域扮靚“詩畫浙江”,成為撬動新時代文旅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之舉。
謀深謀實
旅遊業“微改造、精提升”,是我省從扮靚詩畫浙江大花園、打造“重要視窗”、助力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的戰略高度做出的決策部署,是新發展階段浙江推進旅遊業高質量發展、打造全球遊客心中“詩和遠方”的重要舉措。
今年3月,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6部門聯合印發《浙江省旅遊業“微改造、精提升”五年行動計劃(2021-2025年)》。以不搞大拆大建為前提,從挖掘當地文化內涵和提升遊客微觀感受入手,全省各地紛紛與這項“繡花”功夫較上了勁。
謀篇佈局,系統推進
浙江省旅遊業“微改造、精提升”,總體按照“1550”工作思路推進,聚焦“實現席地而坐、悅心而遊,打造全球遊客心目中的“詩和遠方’”一個總目標,堅持“以人為本、以質取勝、以點帶面、以小見大、以文塑旅”五個原則,實施“體驗精緻、環境精美、設施精良、服務精心、運營精細”五精工程,推出“一個工作專班、一個數字系統、一項評價指數、一個推進辦法、一張問題清單、一套獎懲機制、一批專家與志願者隊伍、一批技術規範、一批評選活動、一個宣傳專欄”“十個一”舉措,以系統思維引領全省旅遊業“微改造”,做足“繡花”功夫,共同繡出百花齊放的詩畫浙江大花園。
落細落小,清單整改
各地堅持問題導向,聚焦旅遊核心吸引物、旅遊目的地、旅遊接待場所三類場所,聚焦“遠看像幅畫、近看不像話”核心問題,梳理問題清單,建立“問題發現-清單建立-立項推進-整改落實-綜合評估”工作閉環體系,實施清單化管理,加快補齊短板。截至2021年11月,全省共查詢梳理“微改造”問題37752個,整改問題36747個,整改率97.34%。
如今,旅遊業“微改造、精提升”已成為全省各地文化和旅遊跨越式高質量發展的“重頭戲”和“主抓手”,在市縣區域內形成互相學習、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各地從“動起來”到“跑起來”,全面推動全域“微改造”。
實踐證明,推動“微改造”工作,是一項具有“小切口、大文章”特點的工作。這一年,“微改造、精提升”以“全域秀美、點上開花”實現城鄉蝶變新生,帶動縮小三大差距、加快富民增收、文化傳承,讓浙江大花園顏值越來越高,繪就了一幅天青水綠景美人和的新時代“富春山居圖”,為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源源不斷注入文旅力量。
精準精美
專案牽引,微改精提
全省在清單化管理的基礎上,堅持專案化推進實施,按照“謀劃一批、開工一批、推進一批、竣工一批”“四個一批”,推進旅遊業“微改造”專案建設,不斷提高開工率、竣工率、完成率。截至2021年11月,全省微改造專案8514個,總投資209.25億元,當年計劃投資199.78億元,實際完成投資181.32億元,投資完成率90.76%。
紹興柯橋區安昌古鎮等景區,透過引入醬米文化體驗工坊等特色業態,完成河道治理、沿河亮化等工程,彰顯文化與時尚;麗水遂昌縣大柘鎮大田村打造茶文化俱樂部,引入了觀景民宿、運動拓展等旅遊業態,助力當地經濟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
試點探路,摸石過河
透過試點探索,力求形成經驗,以點帶面。在全省推出省市縣三級試點,省級層面先行推出2個試點市、31個試點縣(市、區)和133個單項試點,將山區26縣全部納入省級試點縣,同時推進文化場館景區化建設,推動博物館、美術館等建立A級旅遊景區。全省試點因地制宜,持續在“微”上發力,在“精”上破題,已經形成初步經驗。
諸暨市聚焦“微改造、精提升”,著力在提升城市景觀風貌、增強遊客旅遊體驗、營造主客共享空間三方面下功夫,推進文旅深度融合;縉雲縣以啟動軒轅文化街“微改造、精提升”行動為切入口,率先對街區道路進行整治,扮靚“新街景”。仙居縣做足“名山、古鎮、秀水”文章,打造“最美”展示區、“智享”體驗區、“共享”富裕區;平陽鳳臥村實施“微改造”紅都十大提升工程,抓好“以紅促農”政策落地,串點成線發揮集聚效應。
數字賦能,提質增效
用數字化推動旅遊業“微改造、精提升”工作,建立浙江省微改造專案全生命週期管理系統,設立微改造評價指數,實現專案數字化、工作資訊化、成效指數化。各市(縣、區)也在“微改造”中融合“微科技”,以數字化改革推進旅遊業高質量發展,形成“乘數效應”。
江山市創新打通部門資料壁壘,推出“放心購三色碼”,著力提升遊客景區購物體驗;洞頭區透過“島遊通”數字化改革專案,建立全域車流“三色預警”系統,提升線下精細化管理水平;天台縣以土灶頭引進“互說寶”餐飲管理系統,透過“電子沙漏”實現數字管理,提高後廚出餐效率,節省近40%人工成本;平湖市體育中心進行智慧化改造,僅靠“刷臉”就可自動完成核驗、場館開放等操作,平均等待從30秒降低到13秒,效能提升56%;吳興西塞山旅遊度假區打造“一碼慧玩”數字平臺,為遊客提供一條龍智慧旅遊服務。
長效運維,創新聚力
將“微改造、精提升”行動列入省、市、縣三級旅遊專班重要工作,設立專項工作小組,建立全省“賽馬”“晾曬”制度。全省旅遊業“微改造、精提升”工作動員會在寧海召開後,大幹快上的良好工作氛圍已經形成。
麗水市蓮都區率先召開建立省級旅遊“微改造”試點動員會,先行啟動古堰畫鄉景區“微改造”工作,實施“1485”工程,形態、生態、文態、業態和行態全方位改造提升。湖州市第一時間成立以市委、市政府領導任雙組長的“微精”專項行動領導小組,迅速啟動行動。常山縣建立“一月一推進”工作機制,每月擇優確定一個示範點召開現場推進會。
全域統籌,獎優懲劣
把旅遊業“微改造、精提升”工作與“四大建設”“四條詩路”、海島公園、鄉村振興、美麗城鎮、千年古城復興等工作有機結合,做到資訊共享、資源整合、成果疊加。強化激勵先進,全省每年安排1000畝規劃建設用地指標,對進度快、程度深、亮點多的縣(市、區)予以獎勵。
省文化和旅遊廳與省農信聯社共同推出“微改易貸”專案,為相關工作提供總授信額度為1000億元的貸款資金。衢江區區財政每年安排不少於5億元的文旅發展專項資金,重點保障“微改造、精提升”相關工作;長興縣對納入“微改造、精提升”的文旅專案,竣工後按實際投入比例進行補助。嵊泗推動海島民宿高質量發展,促進海島居民共同富裕,入選浙江省首批“文旅助力共富最佳實踐案例”,花鳥島以“藝術主題島”為整島定位,對空間形態進行視覺化表達,增強遊客旅遊體驗;安吉餘村獲評世界最佳旅遊鄉村,並獲得聯合國旅遊組織及其合作伙伴在鄉村旅遊發展上的支援,極大地提高了浙江在鄉村旅遊的國際影響力。
共享共富
“小創意”變出“大花樣”,風貌改造換新顏
做好“微改造”的“繡花”功夫,重要的是營造景美人和、主客和諧的幸福圖景。注重遊客體驗感,也注重市民的獲得感,讓市民和遊客共享美好生活,營造一個個主客共享的美好生活空間。
千年古村與夢幻燈光相遇,投資800餘萬元的新昌縣梅渚村“微改造、精提升”專案一期正式完工,全新打造的音樂噴泉為村民和遊客帶來不一樣的遊玩體驗,融入式夜秀燈光、三維水幕電影也陸續開放,使遊客的參與度、滿意度、舒適度、體驗感得到進一步提升。
“創新範”繡出“致富花”,活化業態添內涵
各地不斷豐富旅遊業態,堅持融入文化因子,讓各式各樣的業態都成為文化輸出的渠道之一,為全域旅遊注入新內涵。
在開化縣,大源頭藝術村落、高田坑、下淤村等按照“深處挖掘、小處植入”的要求,將自然環境與藝術融合,透過藝術與設計賦能,讓鄉村既有原真性的環境,又有現代舒適的居住空間,讓好山好水“變現”為實實在在的經濟價值,將文化創意產業與民俗文化、休閒旅遊等有機融合,重新賦予了村莊新的活力。
創新探索鄉村文旅運營的浙江模式。杭州市臨安區透過引入專業的市場化運營商來經營村莊,探索出一條“政府有為、市場有效”的創新路徑。據統計,臨安共招引19個專業運營商,招引鄉村體驗專案98個,投資額3.4億元,累計實現村集體經濟增加值4708萬元,實現村民收入增加257萬元,實現旅遊收入4.2億元,有效激活了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在近日召開的全國鄉村旅遊工作現場會上,浙江鄉村文旅運營模式(杭州臨安)、會呼吸的民宿(吳興野界)、鄉村旅遊數字化管理(長興水口)3個案例入選大會展示。
“小變化”盤活“大幸福”,共建共享促共融
“微改造”不是為改造而改造,而是指向旅遊發展的痛點難點和百姓的訴求願望。因此,推動“微改造”共建共治共享常態化、長效化,讓改造紅利惠及越來越多的百姓顯得尤為重要。
吳興區依託資源稟賦和人文底蘊,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韻”。以鄉村“微改造”為切入口,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遊,推動鄉村振興,共打造示範點62個,專案95個,計劃總投資2.56億元。吳興區實現村集體收入同比增長30%以上。龍山村利用破舊糧倉改造成鄉創產業特色專案——谷堆鄉創,帶動周邊農戶每年每戶增收6800元。利用原破舊養豬場打造成嘻嘻水上樂園遊樂專案,帶動村集體每年增收36萬元。
“精微爛金石,至心動神明。”下一步,浙江將繼續用好“繡花功夫”,發揚“工匠精神”,精益求精,盡善盡美,深度推進旅遊業“微改造、精提升”,全力扮靚詩畫浙江,不斷書寫全域旅遊百花齊放的精彩篇章,打造“詩和遠方”的靚麗視窗。盡精微致廣大,掛雲帆立潮頭,齊心“繡”出共同富裕大場景下新時代詩畫浙江新圖景。
來源:浙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