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軍校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所著名的軍校,建立它的初心是孫中山想要為國民革命訓練軍官,希望能夠透過建立一支思想進步的軍隊來挽救中國的危亡。
孫中山先生是黃埔軍校名義上的創始人,但他事務繁忙併未主持學校的工作,實際上的校務工作是由校長蔣介石全權負責。蔣介石也是憑藉此位,後來逐步掌握了軍權。
除了蔣介石以外,對歷史影響最大的黃埔領導班子成員就是周恩來了。
周恩來是黃埔軍校的政治部主任,負責對全校的教職員及學生進行政治教育與革命宣傳,由於周恩來太出名,我們一想到黃埔政治部主任就只會想到他。但其實曾有七人擔任過此職,而且周恩來並非首任。
這七人有的一直跟隨蔣介石,有的遭到蔣介石殺害,還有的後來在為新中國添磚加瓦。
一、首任政治部主任戴季陶
戴季陶是蔣介石的結義兄弟,早年共同在日本留學,有著非常深厚的友誼,並且他也一直追隨在孫中山左右,出色的文采及宣傳能力給孫中山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因此在黃埔軍校黨代表、國民黨大佬廖仲愷的推薦下,孫中山於黃埔開學前三天簽署檔案任命戴季陶為黃埔軍校首任政治部主任。
不過戴季陶此時在國民黨中已經有很高的地位了,在1924年1月的國民黨“一大”上,他當選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中央宣傳部部長,所以他並不怎麼看重“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這個職務,基本上在軍校中就見不到他。
要他去進行政治教育,他也不早做準備,面對一群熱血的革命青年,他往往滿口“之乎者也”,這種舊文人的固執引起了學生們的不滿。他曾經為黃埔創作了一首校歌,然而因為詞曲不符、不夠革命等因素,並沒有得到全校師生的喜歡,因此並未流傳開來。
加上當時國民黨內派系已經開始傾軋,其他勢力不希望這所軍校校長和政治部主任兩大重要職務都是激進的右派,所以戴季陶在開學不到一個月就離開了。
離開黃埔後,戴季陶依然是國民黨高官,在臭名昭著的“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中,他就是主要劊子手之一,他制定的《離俄清黨謀略綱要》被蔣介石奉為至寶。
此後他還擔任過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委員、國府委員及考試院院長,一直充當蔣介石的智囊。
戴季陶是一直死心跟隨蔣介石的,因此後來解放戰爭局勢逆轉後,他的情緒日益低落,每天要吃大量安眠藥才能入睡。最終在1949年2月11日因安眠藥服用過量而去世,終年58歲。
對了,蔣緯國曾對媒體說過、在自傳中也明確記載:他的生父是戴季陶。
二、第二任政治部主任邵元衝
在戴季陶辭職的當日,廖仲愷就提議讓邵元衝來代理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其他人也沒有什麼意見,於是邵元衝就成了黃埔第二任政治部主任。
不過邵元衝跟戴季陶的處境非常相似,同樣還身兼了數職(粵軍總司令部秘書長、國民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所以重心也不可能放在軍校上。
邵元衝是清末的秀才,每次在校內做政治演講都要說孔孟之道,並且他還喜歡說孫中山先生的思想就源自於儒家。
這種老學究的說法自然不會引起熱血青年們的興趣,他的說法還被廣大師生認為是曲解三民主義,很多學生直接把投訴信寫給了蔣介石和廖仲愷。
眼看反對意見太大,蔣、廖二人便與蘇聯軍事顧問商議,最終決定由中國共產黨推薦一名合適的人選。
邵元衝後來隨孫中山先生北上,他是孫中山的遺囑證明人之一。不過隨後他就背叛了革命,參加了謝持、鄒魯、林森等人主持的西山會議,開始公開宣佈反蘇、反共、反國共合作。
1936年12月初,邵元衝應蔣介石之邀前往了西安,在不久後的西安事變中被西北軍開槍擊傷,送到醫院不治身亡。
三、第三任政治部主任周恩來
黃埔軍校的第三任政治部主任就是我們熟悉的周恩來周總理了,他才是真正為這個職位付出良多的人。一到任他就建立起一套切實有效的工作制度,之前政治部混亂無序的狀況被他給徹底改變了。
周恩來在職期間制定了很多擴大我黨影響力的政策,並且組建了很多進步的劇社,在他的不懈努力下,黃埔一期到黃埔四期有500多人是共產黨員、進步人士,其中有很多都成了黨後來的骨幹。
1925年10月黃埔軍東征,周恩來擔任了東征軍總政治部主任,因此而離開了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一職。
此後周總理的事蹟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了,他是新中國的主要締造者之一,也是最受尊敬的領導人之一。
四、第四任政治部主任卜道明
卜道明本是蔣介石、鮑羅廷的翻譯,臨時被安排頂替了周恩來的職務,但是他平日的事務也比較多,所以對於黃埔軍校的政治工作並不熱心。任命下來了一個多月他都沒去赴職,最後只好另尋他人。
他最開始是共產黨員,還去莫斯科參加了中共六大,然而1930年被中統逮捕後就叛變了,此後一直跟隨蔣介石。
1949年10月,國民黨大廈已傾後卜道明去了臺灣省,1964年病逝於臺北。
五、第五任政治部主任包惠僧
自從周恩來離開黃埔軍校之後,校內兩大青年組織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心向我黨)與孫文主義學會(國民黨右派)爭鋒相對,時常發生團體鬥毆事件,甚至發生過拔槍殺人的情況。
在這樣的環境下,廖仲愷想讓周恩來回來給大家做思想工作,然而前線戰事吃緊,周恩來走不開。我黨當時便推薦了包惠僧來擔任黃埔軍校的政治部主任。
包惠僧的人生也蠻曲折的,他是中共一大的代表之一,起點非常高,到了黃埔軍校後大體維持了周恩來制定的一系列規章制度,同時也按照實際情況進行了一些調整。
他還與黃埔教育長錢大鈞搞好了關係,希望對方能管理好右派學生,讓雙方減少衝突。這些舉措效果還挺好,此後至少沒有什麼流血事件發生了。在後來的第二次東征時期,前線政治幹部人員稀少,於是包惠僧便被調了過去。
可惜的是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包惠僧錯認了形勢,便做出了脫黨的錯誤行為,此後跟隨蔣介石20來年。
1948年解放戰爭逐漸明朗之後,包惠僧帶著全家跑到澳門,後又於1949年11月回到北京,擔任過新中國內務部參事、國務院參事等職。
1979年包惠僧病逝於北京。
六、第六任政治部主任邵力子
邵力子是我黨的發起人之一,也是我黨最早的黨員之一,他擔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期間,一直保持著文人做派,在管理上並沒有特別的建樹。
北伐戰爭開始後沒多久,他就不再擔任此職,1926年11月他又脫離了中國共產黨,此後就在國民黨中任職。
不過邵力子並不反共,他在國民黨中也一直堅持孫中山先生的聯共政策,國共數次會談都有他的助力。
在1949年4月的北平談判破裂後,邵力子就留在了共產黨這一邊,首屆人民政協會議、開國大典他都有參與。晚年他始終都關心著祖國的統一大業。
1967年邵力子病逝於北京。
七、第七任政治部主任熊雄
在黃埔軍校歷任政治部主任中,只有周恩來和熊雄是真心為這個職位付出的。
熊雄早在1913年就加入了孫中山組建的中華革命黨。1919年赴法勤工儉學後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與趙世炎、周恩來、王若飛、陳延年、陳喬年等人是好友,1923年他也成了共產黨員。
1925年回國後熊雄就在黃埔軍校工作,等邵力子離去他就成了政治部主任。他與周恩來一樣也特別重視學生們的思想建設,在《黃埔日刊》上積極宣傳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以及馬列主義。
他定期會在校內舉行政治討論會、政治講演競賽,使得這群革命青年非常活躍,並且他還邀請了毛澤東等人來校演講,革命思想得到了迅速傳播。
後來的新中國開國大將、黃埔五期學生許光達在回憶錄中對熊雄的印象非常深刻:
熊雄個子不高,但他和藹的容顏,吃苦耐勞的精神讓我們很敬佩……他指明瞭我們瞄準的方向,鼓舞我們沸騰的熱情,使我們一直打到武漢、南京,消滅了武器比我們優良、實力比我們強大的吳佩孚、孫傳芳……
從這段文字中,我們就能看出熊雄當年非凡的氣度,可惜的是他最後慘遭蔣介石的黑手。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發動反革命政變,4月15日反動派在廣州也展開了屠殺,當時的黃埔教育長方鼎英想要逼迫熊雄背叛革命,但熊雄斷然拒絕。
由於熊雄在軍校內的威望太高,反動派不敢在校內動手,便趁著他乘汽艇離開黃埔島時將他秘密逮捕關押。
期間很多人向熊雄“勸降”,然而熊雄對這些話都不予理睬,反而對被捕的同志進行革命革命氣節的教育。敵人眼見沒有辦法,便在5月中旬將他秘密殺害了。
不管是被捕還是殺害,反動派都是秘密進行的,連公開都不敢,可見熊雄的影響力之大。
同樣的職務,不同的人,所表現出的態度和作用也是不同的。縱觀這七任政治部主任,唯有我黨人士是真正繼承了孫中山先生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