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劉鄧大軍奉命前往大別山,經歷了幾天的苦戰之後,終於來到了汝河,距離大別山僅一步之遙,就在這時國民黨的部隊卻追了上來,圍堵在我軍的兩面,想要用前後夾擊之勢進行進攻。
當時的劉鄧大軍由於連續作戰幾天,人困馬乏,和增援的國民黨精銳部隊根本沒法比,在這樣的情況下,劉伯承與鄧小平只好下令與國民黨軍魚死網破,戰鬥到最後一刻。就在這萬分危難之際,一名國民黨旅長悄悄讓出了一條生路,幫助劉鄧大軍成功突破了圍堵。那麼,這名旅長是誰?他又為何幫助解放軍呢?
這名國民黨旅長名叫廖運周,1924年,他懷著保家衛國的志向進入了黃埔軍校,畢業之後,他在北伐戰爭中英勇殺敵,很快便從一名普通計程車兵成為了副團長,掌管軍中大事。
蔣介石發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之後,無數的報國志士死在了國民黨的槍口之下,廖運周意識到自己與蔣介石有著天然不同的立場,他參軍的目的是為了保家衛國,而蔣介石卻利用黃埔軍校培養出來的學生作為他爭權奪利的犧牲品。
於是,廖運周秘密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在入黨內之後,廖運周積極參與黨組織活動,在黨內受到了一致好評,南昌起義之時,廖運周憑藉著自己在以往戰鬥中的經驗,為起義軍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獲得了周總理的賞識。
1928年,在周總理的安排之下,廖運周等人潛入國民黨第33軍團從事兵運工作,恰巧工作的地點在距離故鄉不遠的壽州。有了這一身份的掩護,廖運周便在自己的家鄉建立了黨支部,在當地廣泛宣傳共產黨思想,發展了為數眾多的黨員,為後來的革命工作展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這一過程中,廖運周的思想也被不斷洗禮,保衛人民,保衛國家的信念更加堅定。
抗日戰爭爆發之後,廖運周擔任湯恩伯軍團第110師656團團長,在武漢會戰中成功隊襲擊了日軍的輜重,給了日軍一個沉重的打擊,全團上下都為這次戰鬥歡欣鼓舞,但是一個危險也正在悄悄向他們靠近。
廖運周部隊因為沒有及時收到撤退的訊息,導致656團孤軍戰鬥,而他們的後面還有正在追擊的日軍。為此,廖運周只能下令讓部隊全面撤退。
天色漸漸暗了下來,部隊也已經擺脫了日軍的追擊,就在這時,他們走過公路時,發現了路旁的一個小山坳,這個小山坳正好可以作為狙擊坦克的地點,因為日軍的作戰坦克火力只集中在正面,而側面卻沒有火力,只要他們埋伏在山坳中便可以對坦克側面進行攻擊。
而且小山坳附近竟然還有日軍忘記帶走的大量炮彈,廖運周突然產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他決定停止撤退,在這個地方和日軍大戰一場。
廖運周告知戰士們這個計劃之後,戰士們一呼百應,紛紛表示要打死日本鬼子。就這樣,他們埋伏在此處等待日軍的到來,優越的地勢環境和充足的彈藥裝備讓廖運周充滿了信心。
日軍隊伍跟上來之後,廖運周帶著戰士們對日軍發起了猛烈的攻擊,幾輛日軍坦克被擊中之後冒出了滾滾的濃煙,日本坦克毫無防備,在山路之上方寸大亂。
此次狙擊任務大獲全勝,廖運周所在的656團無一人傷亡,這在當時引起了極大的震動,蔣介石也發現了廖運周這個人才,很快便把他提升為110師少將師長。
成為師長後,越來越多的人前來巴結廖運周,送了許多金銀財寶,但是他並沒有被國民黨高官糜爛的生活所腐蝕,心中一直嚮往著能夠早日回到人民隊伍中來。
由於當時的環境比較特殊,廖運周與組織的聯絡十分困難,但是他仍然在暗中積極與組織聯絡,不斷向上級請示,希望能夠恢復自己的真實身份。
鄧小平同志得知他的請求後,便指示他:做好軍事的情報工作,遠比在戰場上與敵人直接對抗的意義更加重大。希望他能夠耐心等待時機,在最有利的時候發揮最大的作用。
得到了鄧小平的指示,廖運周明白了自己工作的重要性,便安心在110師中潛伏。數十年之間,面對複雜多變的環境,廖運周承受著常人難以想象的危險與艱辛。平日裡廖運周要擔任一個國民黨高官的職責,帶領部隊行軍,與國民黨幹部交涉,還要秘密傳遞情報和積極掩護我黨的同志脫險。
他每次回到家裡的時候都十分疲倦,癱坐在椅子上對自己的妻子說:“我覺得自己整個人好像分裂了一樣,每天都要跟人演戲。”
儘管臥底的工作是如此的辛苦,但是廖運周還是優秀地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任務。他按照上級的指示,在110師中找尋思想進步的國民黨士兵,然後將他們逐步發展為黨員。
有一次中央決定在武漢召集110師部的黨員秘密開會,開會的地點安排在廖運周家中,但是由於廖運周幾次給我黨傳遞訊息,導致國民黨高層懷疑內部有間諜,對很多高官幹部進行了監視,像廖運周這樣位高權重的師長也不例外。
可是會議即將召開,要怎麼樣才能保證此次會議的安全性呢?這個時候廖運周看到了自己的妻子,正在家裡面唱京劇,他靈機一動,想到了一個主意。
會議召開當天,廖運周讓妻子傅任秋在家中搭臺唱戲,而廖運周和其他的黨員幹部則在後院中開會。沒有特殊情況的話,傅任秋一直唱一齣戲,一旦發現軍統特務或者出現意外情況,她便改唱另外一齣戲來傳遞訊號。就這樣,在廖運周夫婦的努力下,此次會議才得以順利完成。
1947年,劉鄧大軍勢如破竹,強渡黃河後開進魯西南,揭開了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的篇章,全軍上下都為之歡欣鼓舞,然而毛主席卻眉頭緊鎖,他意識到儘管解放軍目前佔據優勢,但是並不會對國民黨造成重創,只有把部隊直插進大別山地區,直逼南京城,這樣才能對全面打亂蔣介石的戰略部署。
於是,毛主席立刻向劉伯承、鄧小平致去電報:半個月之內,進入大別山。劉鄧大軍在收到電報後立刻召開了作戰會議,當年部隊剛剛經歷了一個月的連續作戰,部隊中的戰士傷亡嚴重而且非常疲倦,需要一段時間休整,實在是無力再開戰。
做出了種種慎重的考量之後,劉鄧向毛主席發去電報,希望能夠暫緩挺進大別山的計劃,但是毛主席卻認為這是作戰的最佳時機,並親自起草了一封3A的絕密電報。
毛主席很少使用3A級別的電報,而這也不無顯現這這次戰役的重要性,在短暫的休整後,劉鄧大軍決定前往大別山。
此時的劉鄧大軍位於魯西南,與大別山相隔千里,中間還有幾條河流攔路,當時正值雨季,河水暴漲,在部隊行軍到黃泛區時,發現附近的村莊已經被洪水淹沒,只能看的到一片片的屋頂。
而沒有水的地上也是一片泥濘,酷暑難當中走在這樣的路上可知行軍艱難。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劉鄧大軍穿過了這片號稱“死亡區”的黃泛區,準備向汝河進發。
這個訊息很快傳到了國民黨營中,蔣介石大發雷霆,汝河距離僅剩下一道淮河,沒想到劉鄧大軍的速度這麼快,他立即調出整編85師,阻止劉鄧大軍的步伐。
此時的廖運周正是整編85師110旅旅長。自從劉鄧大軍揮師南下後,廖運周就一直在關注戰況希望能夠為此次戰役做出一些貢獻,因此當他收到蔣介石的命令之時十分激動,這個機會終於到來了。
但是,僅憑藉廖運週一人之力,終究不能夠解決劉鄧大軍當前遇到的困境。此時的汝河上的所有渡船都早已被85師的先遣隊全部砸爛,劉鄧大軍根本沒有工具渡河,這樣一來只能就地取材,搭建浮橋。
為了佔據有利的時機,劉鄧大軍派出隊伍在附近找來了木材,發動當地百姓,依靠人力把眾多的木材運到岸邊,在敵軍轟炸機的炮火之下,戰士們終於在河岸上搭起了一座浮橋。
儘管如此,正值漲水的季節,汝河的河面水深浪高,臨時搭建起的浮橋搖搖晃晃,十分難行,雪上加霜的是,劉鄧大軍的身後還跟著3萬的追兵,而汝河的南岸也有國民黨的堵截。
看到這樣的情況,廖運周十分焦急,他恨不得立刻起義,帶著110旅與國民黨展開對抗,但他還是冷靜了下來,鄧小平曾經對他說過:“靜待時機,在最有利的時候發揮自己的最大作用。”
經過了仔細的思索之後,他有了一個幫助劉鄧大軍擺脫困境的好主意,但是這個方法的施行還需要多人的配合,因此他立刻與隊伍中的地下黨員召開了秘密會議,當廖運周說出自己的方法時,大家都稱讚此計甚妙。
彼時的劉鄧大軍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難,劉伯承已經在會議上號召:“狹路相逢勇者勝,儘管敵人攻勢兇猛,但我們要全力以赴,殺出一條血路。”廖運周便利用這一點,讓黨員們在85師中散佈共產黨要與國民黨拼命的言論。
因為蔣介石用人唯親,85師本不受他的重視,缺衣少糧也是常有的事情,所以,士兵們一直對蔣介石有著非常多的怨言。當這個言論在軍中傳得沸沸揚揚的時候,軍中的將士紛紛表示不願意為蔣介石賣命。
就連85師的師長吳紹周也有這樣的想法,吳紹周為蔣介石打了許多勝仗,卻仍然不受到蔣介石的重視,他心中不滿蔣介石已久。在得知110旅士氣低迷後,他不僅沒有訓斥,反而覺得有些慶幸。
110旅可以說是85師中的主力軍,如果因為此次戰役受損,那對於85師來說將會是巨大的打擊,所以他雖然表面上仍然做出積極應戰的,實際上卻默許廖運周消極應戰。
就這樣,在廖運周的努力下,110旅的全員都達成了某種默契。
1947年8月24日凌晨,劉鄧大軍準備趁著夜色強渡汝河,110旅按照計劃和85師中的各部在汝河南岸對我軍進行堵截,一時間,火光四起,槍炮聲和呼喊聲響徹汝河兩岸。
戰鬥打響後,劉鄧大軍在敵軍飛機的轟炸中頑強向前,不知道倒下了多少戰士,但是58師攻勢猛烈,將劉鄧大軍圍得水洩不通,眼看戰局陷入了膠著中,我軍的戰士們也已經做好了英勇就義的準備。
就在此時,廖運周感覺時機到了,他帶著110旅佯裝不敵,緩慢地向後撤退,在國民黨各部的軍隊進行奮力的圍堵中,廖運周的110旅格外顯眼,劉鄧大軍很快發現了廖運周讓出的這個缺口,他們朝著缺口高歌猛進,最終順利地衝出了58師的包圍。到了第二天中午,劉鄧大軍已經渡過了汝河,隨後一鼓作氣渡過淮河,挺進大別山。
進入大別山後,鄧小平彷彿透過群山看到了不遠處的南京,他向劉伯承說道:‘蔣介石的反動政權就要垮臺了!”挺近大別山的勝利是解放戰爭的一次轉折,為後來的全國解放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廖運周為此做出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
在此之後,廖運周繼續為解放事業而努力,同年11月,廖運周帶著110旅起義,並對黃維軍團造成了嚴重的打擊。自此廖運周恢復了自己共產黨員的身份,在接下來的解放戰爭中立下了汗馬功勞。
新中國成立後,廖運周被授予了少將軍銜,他曾經在國民黨中的潛伏歲月也被更多的人所熟知,《人民日報》在報道廖運周的事蹟時曾這樣描述:“廖運周同志的一生是愛國和革命的一生,他為中國的獨立和解放,為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為祖國的統一大業,奉獻了畢生的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