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1644年三月李自成攻破了北京,但明王朝並沒有徹底滅亡,忠於明朝的勢力仍然擁有南方的大片國土以及近百萬的軍隊。但是僅僅三年後,清王朝就奪取了原明朝疆域的三分之二,明朝和大西大順軍隊的殘餘勢力被逐漸壓縮到西南地區,要不是1648年降清將領金聲桓,李成棟反正,以及之後的大西大順軍的聯明抗清,恐怕苟延殘喘的朱明朝廷等不到1650年的元旦就要灰飛煙滅了。為什麼實力雄厚的南明朝廷會在短短三年的時間裡潰敗得如此之快呢?
1644年下半年,福王朱由崧被四鎮軍閥(黃得功、劉良佐、高傑、劉澤清)等人擁立為皇帝,弘光朝廷建立。弘光朝廷的建立主要是因為四鎮軍閥的擁立。弘光朝廷建立之後,這些軍閥割據一方,不聽朝廷調令。等到1645年下半年,清軍南下,這些原先飛揚跋扈的武將除個別人外大多不戰而降。劉良佐,劉澤清以及高傑的幾名部將紛紛帶兵投降,在清軍圍攻揚州之前,史可法的愛將張天福張天祿二人率部投降,隨即率兵參加攻打揚州的戰役,估計連衣服還沒換,張天祿還在之後的蕪湖之戰中射殺了堅決抵抗的靖國公黃得功,黃部隨即徹底崩潰,黃得功部下總兵田雄,馬得功挾持依附於黃得功的弘光皇帝投降,總兵翁之琪投江而死,次年弘光皇帝就在北京被殺害。此外還有左良玉子左夢庚率部數萬人投降。清軍佔領南京後統計,在消滅弘光朝廷的戰役中總共收降南明軍隊23.8萬人。
而在之後攻打湖南湖北以及消滅東南沿海的魯監國以及隆武政權的戰役中,明軍不戰而降者更多。孔有德攻打湖南時,總共斬殺南明軍隊馬步兵三萬餘人,收降六萬人。而李成棟等人攻打福建時,因鄭芝龍事先勾結清朝,又有11萬明朝軍隊不戰而降,魯監國政權投降清朝的武將文官也不在少數。
綜上所述,清廷之所以可以在1645年之後對明朝形成優勢完全是因為,大量的明朝官軍輕而易舉的不戰而降,反而成為清朝滅亡明朝的主力。那為何這些武將軍人紛紛叛投清朝?他們不怕別人罵他們是漢奸嗎?
答案是當然不怕,不但不怕,有時候為了討得清廷主子們的歡心,這些人屠殺起自己的父老鄉親那可真是毫不手軟,比如著名的嘉定三屠就是李成棟部清軍所做,此人原為農民起義軍後跟隨高傑投降明朝,在1645年高傑死後率部降清。而在執行清政府的命令上,這些人也十分有效率,比如:1658年(順治十五年)清軍在佔領四川墊江縣之後,總督李國英(此人原為左良玉部將)命令李先品擔任知縣。李先品“以一僕一騎之官,始至則吏民皆蓄髮褒衣博帶來迎,而偽副將陳瑞雲擁卒千人戎服執兵伺道旁,意叵測。先品鹹慰勞之,居二日,出示一切冠服聽民自便。民皆歡呼。"結果李國英聽說後立刻"大怒,檄問狀,立限三日去發,不去即引兵進剿。"因為該寨平民不肯剃髮,就威脅要引兵進剿,可見其對於大清主子命令的重視程度。真不知從前大明朝廷命令這些人抵禦外敵的時候,他們這種"盡職盡責"的精神哪裡去了呢?
實際上,這些武將以及文官早就形成了自己的利益集團。比如江北四鎮軍隊的大部分將領都只是想著自己的利益,清軍大軍壓境,便把頭一剃,妄圖當個開國元勳,以求自己能撈取最大的利益,至於有人罵自己是漢奸,不管他!畢竟剃髮事小,自己和自己的明軍部隊失去了撈取利益的機會才是最要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