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消渴病)中醫治療小案:陳博士按,糖尿病是怎麼回事?想來大家都知道;我在臨床上用中藥治療這個毛病也不少,我認為早干預早治療具有非常好的療效;這裡結合名中盛國榮教授的案例予以說明;案例:吳xx,男,62歲。初診:1973年5月20日。患者於1968年2月,突然頭暈,眼花,耳鳴,四肢痠楚,精神疲倦,口渴喜冷飲,煩躁不安,小便頻,數量多,易於飢餓,經xx醫院檢查診斷為糖尿病,住院治療四個月後,症狀改善而出院,繼續用中西藥治療,症狀反覆發作。現在症:體格肥伴,面色潮紅,頭目眩昏,口渴煩躁,睡眠欠佳,夢多,多食善飢,腰痠腿軟,小便清長量多,大便乾燥,舌質紅少苔,脈沉弦而細數,血壓160/95毫米汞柱。尿檢:糖尿(+++),空腹血糖350毫克%。治以滋陰降火、生津止渴、兼補腎陰,知柏八味丸加減。藥用:生地、丹皮、淮山、澤瀉、茯苓、山萸肉、黃柏、知母、葛根、麥冬、石斛、首烏、五味子、天花粉、五味子等。依上法加減,服藥一個月後,諸症明顯改善,續服知柏八味丸二個月,尿檢和血糖均正常。《素問·奇病論》說:“此肥美之所發也,此人必數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故其氣上溢,轉為消渴”。王冰說:“口通脾氣,故口甘。津液在脾,是脾之溼,食肥則腠理密,陽氣不得外洩,故肥令人內熱。甘者性氣和緩而發散逆,故甘令人中滿,然內熱則陽氣炎上,炎上則欲飲而嗌幹,中滿則陳氣有餘,有餘則脾氣上溢,轉為消渴”。張志聰說:“此人必數食甘美而多肥,美者香美。肥者厚味也”。厚味令人內熱,甘者主於留中津液,不能輸佈於五臟,而獨留在脾,脾氣上溢,發為口甘,內熱不清,轉為消渴。糖尿病在祖國醫學最早的《內經》已有敘述,嗣後,漢·張仲景《金匱要略》說:“男子消渴,小便反多,飲一斗,小便亦一斗”。唐·王燾《外臺秘要》說:“焦枯消瘦,或寒熱口乾,日夜飲水,小便如脂,不止欲死”。對糖尿病症狀的描寫,更加詳細。唐·孫思邈《千金方》更進一步描寫說:“內消之為病,當由熱中所作也。小便多於所飲,令人虛極短氣;夫內消者,食物消作小便也,而又不渴。......梓州刺史李文博、先服白石英久,忽然房道強盛,經月餘,漸患渴,經數日,小便大利;日夜百行以來。百方治之,漸以增劇四體羸惙,不能起止,精神恍惚,口舌焦乾而卒”。可見消渴病在古代有相當認識的,對患消渴的人也是比較多的。如漢·司馬相如和唐詩人杜甫,據文獻記載,都患過消渴病。前漢書說司馬相如“口吃著書,常有消渴疾”。唐杜甫自詠消渴病。說:“新亭舉目風景均,茂陵著書消渴長”和“飄零仍百里,消渴已三年”等等。在治療消渴病雖各有不同的方法,患病久暫,體質、性別、年齡和生活習慣等等的差異,但不外命門火衰和陰虛陽亢兩大類。而以六味地黃丸為主方,基本上是一致的。本病例屬於陰虛火旺、以知柏八味丸配合生津止渴而獲效。(免責宣告:文中如有涉及到治療或者保健方法僅供參考,若有朋友需要使用,請諮詢專業醫師後使用,本人不承擔相關責任)。本人在微信群和朋友圈及其他渠道所發相關帖子謝絕轉載;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sponsored links
糖尿病(消渴病)中醫治療小案
分類: 數碼
時間: 202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