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韓國空軍一架F35戰鬥機迫降事故引起了各國軍界和軍事愛好者的廣泛關注。
據媒體報道,韓國空軍一架 F35戰鬥機在降落時因為前起落架無法放下, 被迫採取了機身著陸的方式實施了緊急迫降。按理說就是一起飛行事故,需要分析和反思的方面很多,但是在韓國人的一番操作之下這個事故竟然成了喜事,成了體現韓國飛行員飛行技術的一個鮮活事例。 因為韓國人的論調是,目前F35戰鬥機採用機腹迫降的事例還沒有出現,這在世界上是一個首例。
一些不明真相的人被吹牛的韓媒給帶歪了,認為韓國飛行員的技術確實了得。但真相是:這架 F35戰鬥機是用機頭迫降的,和機腹迫降有本質的區別。
所謂機頭著陸,就是飛機的兩個後主輪能夠正常放下,而前起落架卻無法放出。這時飛機只能採用兩個後輪著陸的方式進行迫降。就是2個後主輪著在跑道上著地,之後飛機以一定的仰角進行滑跑,等飛機速度降下來之後機頭再觸地滑行並最終停下。而機腹著陸就是飛機三個起落架都放不下來,飛機只能以機腹接角跑道滑行完成降落。
從這二個不同的迫降方式對比可以看出,顯然機腹著陸的難度、危險性以及對飛行員的要求是更高的:飛機需要在250-300公里/小時的高速下以腹部接觸跑道並高速滑行,在這個過程中很容易發生爆炸、解體、翻滾等不可控情況。因此世界上能夠實現機腹成功著陸的案例並不多。
而機頭迫降相對就簡單得多,其著陸的前半程是和飛機正常著陸是完全一致:即飛機以一定的攻角接近跑道,二個後主輪接觸跑道滑行,只是當飛機的速度降到一定標準後(大約是每小時150公里左右)再將機頭放下來觸地滑跑。由於這個時候飛機的速度已經降得很低了,因此機頭觸地之後飛機會很快停下來,其發生解體翻滾的機率要小得多。換言之,這只是一個能夠正常降落的飛行員都能完成的動作。所以客觀地說,韓軍F35此次迫降只是一個平時訓練水平正常的飛行員一種正常的操作。
至於被一些韓國媒體帶歪的所謂機腹著陸,俄國空軍倒真得實際操作過二次,而且機型都是著名的蘇27:在俄勇士飛行表演隊一次飛行表演中,一架蘇27飛機發生了起落架無法放下的故障,俄軍飛行員只好以機腹著陸的方式實施了迫降並取得了成功。另外還有一次俄空軍的蘇27UB教練機也發生了起落架故障,最後飛行員也成功地實施了機腹迫降。
當然,俄軍蘇27二次機腹迫降成功,除了飛行員技術比較過硬之外還與飛機的結構有關。蘇27的二個發動機艙能在迫降時形成穩定的支撐面,可以發揮出類似雪橇的效果。不僅可以防止飛機在滑行的過程中發生歪斜,而且還能保持機身滑行時的穩定。而這個先天優勢也是F35所不具備的。
所以對韓國人而言,與其不切實際的將禍事吹成喜事,還不如認認真真地找美國洛馬公司算賬找根源,以防止類似事故再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