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55年我軍的大授銜上,有上千名的我軍高階指戰員們被授予少將以上軍銜。除了名望最高的10大元帥之外,以粟裕為首的10大將可謂是對我軍高階指揮人員中的最高榮譽。不過在授銜的過程中,因為種種原因,有的人因為職務的原因轉到地方工作因此未參與授銜。
那麼在大將軍銜的授予過程中,又有哪些人因為各種原因,和“大將”失之交臂的呢?
原定為14位大將。
在最初我軍大將評定的過程中並非是10位大將,而是14位。
不過根據當時中央軍委的授銜規定,已到地方工作的部隊幹部原則上不參加授予現役軍銜,因此對於已經到地方工作的我軍4位老一輩革命家——李公、譚震林、張鼎丞和鄧子恢等人,並未在這次授銜名單之列。
因為這個事情,當時主席還找這4位進入地方工作的我軍指揮員進行了交流。在1955年2月份召開的中共中央書記處會議上,主席對著看李公、鄧子恢、張鼎丞等人幽默地說:“你們幾位的大將軍銜還要不要啊?”當時李公首先表態,用濃重的湖北口音說:“我沒想過當大將,我也不要評大將。”隨後張鼎丞和鄧子恢也直襬手道:“不要評了,不要評了。”最後主席拍了拍板說:“依我看吶,現在在地方工作的同志都不評軍銜為好。”,就這樣我軍也從14名大將,變成了10位大將。
但即使是這樣,雖然這4位老一輩革命家們都婉拒授銜,但實際上他們的戰功是配得上大將這個軍銜的。
先說李公,作為老一輩革命家和紅四方面軍出身軍政雙優的大將,為革命做過的很大的貢獻。紅軍時期就擔任過方面軍的副指揮,在作戰中曾重創胡宗南起家部隊之一49師,到了抗日戰爭期間,又南下組建新四軍和華中抗日根據地,並率部進行中原突圍,保留革命火種。隨後一直作為中原局和中原軍區主要領導人,在大軍南下後,進入地方主持中南和湖北工作,才慢慢遠離的部隊,但軍政皆優的李公無論是作戰還是資歷足以成為大將中的一員。
譚震林,也被人稱為譚老闆,早期作為新四軍7大師長之一(和粟裕是平級的)。在這裡有個有趣的事情,當時這4位拒絕大將的革命家除了鄧子恢,都是抗戰時期新4軍的師長。譚震林在解放戰爭期間,先後擔任華中野戰軍的副政委,在1947年7月分兵後,一直帶領山東兵團在內線和國軍作戰,發展解放區經濟和土改等。
我軍反攻後,時期先後參與了濟南、兗州和碾莊等戰役,並在渡江戰役中率領中集團30萬大軍橫渡長江。而在渡江戰役後,面對殘破的東南半壁,譚震林主動到地方工作,主持浙江工作,恢復民生。故而從譚震林的履歷以及解放戰爭中的貢獻,成為大將也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同樣堅持在南方的張鼎丞也是新四軍第7師的師長,在解放戰爭初期還擔任當時華中軍區司令員(當時的粟裕也才是華中野戰軍司令員)。在華中野戰軍和山野合併成為華野之後,張鼎丞也慢慢離開前線,轉移到地方上工作。隨後又作為華東局常委,並主政福建,最後進入最高法院,成為新中國首任最高檢察長。
鄧子恢則是張鼎丞的老搭檔,同樣是閩西蘇區出來的,也一起主持過華中軍區(政委)。在解放戰爭中,被調到了中原局和中南局等,先後擔任農村工作部部長等。從資歷上來說,這兩位閩西蘇區的老搭檔,同樣具有資格擔任大將軍銜。
而從14位變成10位大將,也反映了我軍老一輩革命家們一切聽從安排,高風亮節的精神,成就了我軍10大元帥和10大將軍的美談。
授銜前犧牲的大將
當然除了上面這4位讓銜,轉入地方工作的革命家之外,還有幾位本身就有資格,但因為在戰爭年代英年早逝,而沒能等到1955年的授銜,但以他們在戰爭年代的職務和資歷來看,也是有角逐大將的資歷。
在1955年的時候,我軍對於大將的評比標準是:
硬指標上是土地革命時期擔任過的職務不低於軍一級,至少是副軍這一級:而對於解放後的職務要求是總參謀長、總政治部主任、總後方勤務部部長、軍兵種司令員以及政治委員可以被授予上將至大將軍銜。
而因為這些烈士都是在建國前去世的,因此還是以革命年代的標準來對其進行衡量。
首先,是大機率入選的左權和彭雪楓。
其實網上很多人都在說左權如果不犧牲肯定是元帥,這其實是對將軍的惡意捧殺。當時左權將軍擔任的是八路軍的副參謀長(正參謀長是葉帥)。在犧牲前,左權將軍更多是幫助彭總制定作戰計劃。實際上,參謀長一職在我軍中軍銜並不算太高,比如大決戰時期,我軍4大野戰軍的參謀長都是清一色的上將和以下的(西野張文舟是少將,東野劉亞樓、中野李達和華野陳士渠是上將,而後來接替陳士渠的張震是中將)。這就和他們的集團主官(元帥)有2個以上級別差距,當然考慮到左權是總部,而且在土地革命時期擔任過副軍一級以上幹部(1936年,他擔任紅一軍團代理軍團長),因此授予大將無可厚非,但元帥是不可能。
彭雪楓將軍在紅軍時期,最高的職務是紅4師的政委,並不是副軍級的。但到了長征結束後,我軍進行改編,彭雪楓擔任陝甘支隊第二縱隊的司令員。當時跟他搭班子的是肖勁光和羅瑞卿大將,下面的大隊長有陳賡大將和李天佑、楊勇等上將。
到了抗戰期間,彭雪楓以八路軍總部參謀處處長的身份到南方主持新四軍工作,擔任新4軍4師師長,都知道在新4軍7個師中,在7個師長中,有6個入選最初14個大將,二期在當時新四軍中,彭雪楓所部戰鬥力應該算前三,故而,同樣作為的師長的彭雪楓成為大將的可能性很大。
其次,是有可能入選的朱瑞和陳光將軍。
朱瑞將軍,作為我軍中的學院派將軍,早年留學蘇聯是高階知識分子,在歸國後組織了“寧都暴動”,並在林總麾下擔任紅1軍團任政治部主任(副軍級幹部),在抗日戰爭開始後,以八路軍第1縱隊政委的身份和徐帥一起到山東主持工作,並擔任山東局局長,統一指揮八路軍部隊。不過因為1縱是129師系統,而早前來山東的是羅帥帶領115師系統,最後軍委讓更為務實和接地氣的羅帥主持山東工作。
在解放戰爭進行過程中,朱瑞將軍先後作為技術兵種,且部隊改成東野之後,成為特種兵縱隊首任司令員,如果以這個發展態勢,不一定能成為大將,要知道3野特種兵司令也才上將,2野是參謀長李達上將兼任。不過因為資歷,以及我軍將炮兵作為陸軍6大軍種之一(許光達上將裝甲兵,羅瑞卿大將的公安軍),因此朱瑞將軍有大機率成為上將以上,或許是大將。
陳光將軍和左權一樣,都是擔任過紅1軍團代理軍團長的,不過時間較短,到了八路軍開始整編時,陳光則成為了八路軍6個旅長之一,當時我軍的旅長有多牛?在建國後當時的旅長起碼是上將起步,在林總受傷期間,陳光還短暫擔任過115師師長(元帥級),和羅帥一起去山東展開工作,不過在解放真戰爭中,陳光表現並不是很突出,只是作為東滿軍區和6縱司令員,後來東野入關,他也就是擔任副參謀長(參謀長劉亞樓是上將),再加上在1950年後的一些原因,陳光即使到授銜時大機率可能是上將,當然也不排除大將的可能。
最後,可能很多人在質疑,如果葉挺將軍也參與授銜的話,會不會也是大將?想啥呢,看看1955年授銜儀式上聶帥和陳帥的對話,就能知道葉挺的地位:
“葉挺要是還健在,能看到今天該多好啊!”聶榮臻的語調,充滿了深情。“要是葉挺還在,你們新四軍就會出兩個元帥。”
“如果新四軍中有兩個元帥的話,十大元帥中應該是兩個葉帥嘍!”
雨田君說
1955年的大授銜是對革命年代我軍將領的一種表彰和肯定,在這次授銜中即有在戰爭年代一直跟隨我軍的老一輩革命家們以及在戰火中成長起來的指揮員。也有諸如董其武、陳明仁等在解放戰爭中棄暗投明的起義將領,可以說是相容幷蓄。
當然,在我軍1955年的大授銜上,確實有很多老一輩革命家們因為各種原因,未加入到授銜名單裡面,但並不能磨滅他們在革命和戰爭年代對祖國和我軍做的貢獻,用我軍的話來說“去哪都是幹革命”,這些未授銜的幹部們同樣也在地方上為新中國建設奉獻……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