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每四年釋出一次《國防戰略報告》,以明確其戰略重點、戰略對手、戰略步驟等等。2022年《國防戰略報告》將於下個月出臺。五角大樓在諮詢中發現,美軍內部對下一步國防發展戰略究竟怎麼搞,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五角大樓採購部門前負責人艾倫·洛德認為,要注重武器裝備當前的採購計劃,必須明確“我們將要做什麼;我們什麼時候做;誰來做”。
前中央情報局局長大衛·彼得雷烏斯認為,這一戰略需要注重長遠,應該是“漸進式的,而不是革命性的”,”雖然戰略中的關鍵是技術,但五角大樓本身必須檢查其如何完成規劃、預算和評估過程,以確保在向國會報告之前明確國防部長遠目標。”
而退役海軍陸戰隊將軍詹姆斯·卡特賴特則提醒,要注重技術進步,這份戰略檔案“必須有更多的實質內容”,他建議為人工智慧設計一個分級指標,透過與“我們所有的盟友”共享未經處理的人工智慧資料,建立可互操作的系統,以對抗中國和俄羅斯。使用人工智慧、天基和網路平臺和網路構建防禦系統的速度要降到毫秒。卡特賴特說,“對手不會給我們提供一個攻擊的(固定)地理位置。”
美軍對未來戰略規劃如此混亂,主要是其把中俄兩個大國作為了主要對手。美軍從反恐戰爭轉變為與大國競爭的戰略是明確的,但具體到如何與大國開展軍事競爭,還沒有確定一個非常清晰的思路。
如果要趕在2027年前“制止臺海戰爭”, 就要多造定型了的戰艦、戰機,暫緩那些在2027年前拿不到手的新戰艦、戰機的研製。否則,還沒等到新型艦機拿到手,黃花菜都涼了。如果注重與中俄的長遠競爭,就要反過來,投入大量經費繼續研製軍事人工智慧技術、第六代戰機、超高音速導彈以及電磁炮等等。但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錢就那麼多,產生焦慮也就不足為怪了。
從美國的戰略焦慮中我們能得到什麼啟發?那就是,一定要讓對手切實感到大陸在2027年甚至2025年以前解決臺灣問題的決心和能力。同時,也不放棄未來和平統一的努力。讓美國處於戰略決策的兩難之中。掌握戰略主動權,打亂對手的軍隊發展步伐,比平時在海上、空中與其鬥氣更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