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是:彭博士講《黃帝內經》系列-精華篇-之二百八十。(更多精彩內容持續更新中……)】
“故邪風之至,疾如風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膚,其次治筋脈,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臟。治五臟者,半死半生也。”——《黃帝內經•陰陽應象大論》
(接前文)所以中醫的東西,包括中國傳統拳術的東西,它都是一個東西,就是必須得有心法,必須得有傳承,有的時候需要老師在旁邊盯著你、看著你,生怕你出錯,這就叫師承。
我們現在國家提倡的中醫學要守正創新,要傳承,講的就是這個,你一定要有傳承,有老師帶,有很多東西,你自己悟,可能悟幾十年都悟不明白,老師一句話就給你點透,對吧?所以說不拜老師行嗎?肯定不行。老師是過來人,拿眼一看就知道你哪兒出問題了,然後三下兩下就給你指點明白了。(今日頭條@中醫彭鑫博士)所以有的時候我們有句話叫做“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名師指路。”大家一定要記住,有的時候一個好老師就是你生命中的貴人,他一句話可能就能讓你破迷開悟,讓你一下子能提升你的人生境界,升級你的認知,老師是非常重要。所以我們傳統文化講究天、地、君、親、師,師是放在上面需要我們去拜的,一定要尊重老師。
三因致病裡就有不內外因,不內外因裡就有飲食、起居、勞作等等。我總結一下,這致病因素一共有三種,內因是七情、內傷,外因是外感六淫,不內外因就是飲食、起居、勞作,這就是指的三因。所以《黃帝內經》這段話所謂的邪風之至,邪風講的就是外感致病的因素,所以說馬蒔在《黃帝內經素問諸證發微》裡註解邪風即《上古天真論》之虛邪賊風。我們把原文再帶大家再讀一遍,我一會兒翻譯一下,“故邪風之至,疾如風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者治肌膚,其次治筋脈,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臟。治五臟者,半死半生也。”
我們去理解,就是外感致病因素傷人就像疾風暴雨一樣,非常迅速,所以善於治病的醫生在邪在皮毛的時候就給他治療,這個時候治起來就非常的容易,容易去根,技術稍微差點的醫生,其次治肌膚。第一的是治皮毛,其次者治肌膚,技術稍微差點的,就等著這個邪到了肌膚的時候才治。再更差一點的,其次治筋脈,就是更差一點的技術的醫生邪都到了筋脈的時候才治療,這個時候就不太好治了。比如說有些風寒已經進入筋脈系統,你要給他祛除出來那就費勁了,但是也能祛除出來,不是不行,可能時間就耗得長點。再次一些的話是六腑,更差一些的醫生等到邪到了六腑才進行治療。再往下,再差一點的大夫,邪都到了五臟了才給他治,其次者治五臟,
到了邪到五臟的時候就不太好治了,所以說《黃帝內經》在這裡講的叫“治五臟者,半死半生”,也就是所謂的嚴重的意思,就是假如病邪已經傳到五臟了,這時候就非常嚴重了,這個時候要想治療的時候就不太好治了,就是屬於這個人是半死半生的狀態,治起來就很麻煩。
所以我們要是看《黃帝內經》的古代的書籍,比如說宋刻版的,明刻版的、清刻版的《黃帝內經·素問》,你就會發現臟腑不是我們現代的這個詞,一個月字邊一個莊,一個月字邊一個府。古代的臟腑,五臟六腑,五臟就是五藏,就是跟捉迷藏的藏是一個字,這是五臟,因為五臟是藏精氣,它是最深層。六腑是什麼呢?古代《素問》這本書上的府的寫法,府就是府邸的府,就是府邸的意思,也就是說六腑它是空的,它就像房屋一樣,裡面是空的,它需要疏通的,什麼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膽這些都是中空的,五臟全是實心的,全是藏精氣的,肝、心、脾、肺、腎。
很多人說這心臟不是空心,大家想想心臟怎麼不是空心?心臟裡邊全是血,怎麼不是空心?裡還有藏著神。以後再講五臟藏神,什麼肺藏魄、肝藏魂、腎藏志、脾藏意、心藏神,這都是五臟藏神,這裡非常有意思,很有趣,但是跟臨床的聯絡也非常的密切。所以這兩個字我單提出來跟大家分享,就是髒和腑,大家一定要注意,一個是藏,一個是府邸的府。到了“治五臟者,半死半生”,這就不太好辦了。所以這段對於這段話的理解,古代醫家有他自己的不同的理解。我在這裡跟大家也分享一下。
我們先看《黃帝內經素問注證發微》,就是馬蒔寫的。它裡註解是什麼呢?就是“但至五臟者,邪已入深,促難為力,成半生而半死也。”也就是說死和生是指的邪在五臟的精氣和邪直入本髒而已。這就是指的什麼?就是五臟的邪淫深入了,它很難治了。《素問集註卷二》裡註解,認為“邪在五臟,經氣之間,尚可救治而生,如干髒則死矣,故曰半死半生也。”這指的是邪是外感病而言,我們知道《素問集註》認為邪指的是就是外感,外感由淺入深,我們學過《傷寒論》六經辨證,你就知道進入太陽經病的時候還好治,但病邪一旦進入少陰或厥陰的時候,就是外感入髒了,已經進入最深層次了,身體就難治了,大多數都是死證。
要是在臨床上,外邪病進入五臟之後,也不是說非得死,也不是必死之證,在這裡用半死半生理解為病邪比較深、比較重,它是用這段話來與邪在表,比如說在皮毛、在肌膚、在筋脈以及在腑的相對而言,治療起來比較困難,所以說《素問集註卷二》裡有說“夫面板氣分為陽,經絡血分為陰,外為陽、內為陰、府為陽、藏為陰。邪在陽分為易治,邪在陰分為難治。以上論治之道,當取法乎陰陽也。”也就是說《素問集註》,我們看到這段話認為外感致病這些邪氣由淺入深、逐漸越來越難以治療的意思。
總而言之,我們看這段話就會很容易理解,《黃帝內經》所持的觀點就是有病初起的時候趕緊治,叫做善治者治皮毛,有些病在最淺層次的時候,我們可能用一些刮痧、拔罐的方法就給他治好了,不要讓他往裡邊走,要是病邪再往裡邊走的話治肌膚,我們用什麼方法?可能用艾灸或者針灸的方法來治,針刺的方法來治。再往下治筋脈,到了治筋脈的時候,我們就可能用上一些針藥並用的方法,但是到了六腑和五臟的時候就難治了,這個時候就需要盪滌五臟,什麼方法呢?大多數都是湯藥,而且這些湯藥我以前講課時候也講過,可能就會用到汗、吐、下三法,就是一些比較狠的方法,救一些重症的方法來治療。這就是這段話的整體的含義,講的是病邪由淺入深,必須要早期治療,否則這個病就會由淺入深、由輕而轉重,最後達到難以治療,不可治癒的這樣一個階段。
這就是今天跟大家分享的這段《黃帝內經》原文的意思。好了,這節課就講到這裡,謝謝大家的收聽,我們下次課再見。(未完待續)
本篇是:彭博士講《黃帝內經》系列-精華篇-之二百八十。(更多精彩內容持續更新中……)
免責宣告:本文為健康知識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藥物、藥方、針灸以及其他各種治療和養生方法,請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應用,切勿自行應用。如因不當使用所產生的問題,概不負責。
版權宣告:本文作者彭鑫,本文為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引用。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並保留相關法律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