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趙魏三國都是從晉國分裂出來,春秋末年晉國六卿混戰,經過幾十年才分出勝負,它們三家站在一起並肩對敵,前453年,它們終於擊敗另外三家範氏,中行氏和智氏,瓜分了晉國。
三家分晉過了66年之後,它們之間第一次出現值得一提的矛盾(前387年),過了70年,它們之間第一次發生戰爭。(前383年的剛平之戰)。
在前387年之前,三晉相處的很順利,很融洽,穿一條褲子都嫌多。墨子說過,當時有四個好戰之國,“齊、晉,楚,越”,在他眼裡,晉國還是和春秋時代一樣的統一國家,他都沒有察覺到晉國已經被分開。 保持這麼長時間友好關係,積累下的深厚感情足以形成羈絆了。
前387年之後,人們猛然發現,原來,三晉是三個獨立政權,它們有著各自不同的態度,立場,想法,利益訴求,國家目標,它們之間也會爆發衝突,而且是非常嚴重的衝突。
為什麼前387年的事件一發生,趙國反應就這麼激烈,以致於和魏國兵戎相見,連三晉聯盟都被破壞?
從立國那一刻開始,趙國政府分化為兩個主要政治派系,一個是以靠近邊疆的代郡為基地,受到遊牧文化薰陶的“代郡派”,另一個是以靠近中原的邯鄲為基地,受到華夏族農耕文化薰陶的“邯鄲派”。
趙國有著根深蒂固,源遠流長的文化分裂問題,在文化分裂問題的基礎上又產生政治分裂問題。每當君主輪替,即將展開權力交接的關頭,兩派都會各自推出一個人選爭奪繼承權,這很容易導致一場政治危機。 趙國發生內亂如同家常便飯,比如,趙武靈王時期的沙丘之亂就是其中最著名一次。
如果在內亂期間,其他強國趁機介入和干涉,對趙國威脅太大,這種事情也被容忍,口子一開啟,趙國會永無寧日,後患無窮。身上的傷疤是不能碰的,誰碰趙國就和誰拼命。 偏偏魏武侯不信邪,他碰了這個傷疤,觸及了這個逆鱗。他悍然用武力介入趙國內亂,打破三晉之間長期存在的互不干涉內政默契。所以,趙國一定要和魏武侯堅決鬥爭到底,始終不肯稍微原諒他。
羈絆就是羈絆,它沒那麼容易解除。等到魏武侯一去世,魏惠王一上臺,趙國馬上就決定和魏國言歸於好,三晉聯盟恢復過來。
趙國覺得魏武侯只是聯盟歷史當中一段不愉快插曲,插曲結束之後,聯盟應該回到正常狀態,繼續執行。它是真心誠意想維護三晉團結。
魏惠王后來的表現讓它失望透頂。比起魏武侯,魏惠王更加野心勃勃,胃口也更大,他不僅對三晉聯盟沒興趣,還變本加厲地準備吞併趙韓兩國,一統三晉,創造足以彪炳青史的豐功偉業。 魏惠王總共在位50年,其中40年他的主攻目標都鎖定為趙國或者韓國,對準它們大打出手,特別是桂陵,馬陵兩場戰役,他全力圍攻趙韓都城,想一舉端掉它們的中央政府,擺明了他的目標是滅國,吃掉趙韓兩國。
其他國家當然不會眼看著魏國吞併趙韓,它們也不是吃乾飯的,紛紛出手阻擾,特別是齊國行動最為積極,魏惠王的圖謀沒能得逞。但是,他的猛烈進攻給趙韓帶來巨大傷亡和損失,兩國的國土被他打成一片廢墟。
按照常理,經過魏惠王的統治,國家都瀕臨滅亡的趙韓應該很敵視魏國。我們卻看到,當前319年魏惠王去世,魏襄王繼位的時候,完整的三晉聯盟又一次出現。
趙韓還是認為,魏國永遠是好的,只有魏國領導人是壞的,無論魏國領導人多麼不上道,做的有多過分,只要他換人,趙韓就立刻燃起新的希望,三晉聯盟就立刻原地滿血復活。由於羈絆而形成的歷史慣性之難以動搖,可見一斑。
新三晉聯盟曾經在公孫衍指揮下進攻秦國,這場戰爭因而被稱為“第一次合縱攻秦戰爭”。這是一個很容易讓人產生誤解的名稱,以為這一次三晉結盟的動機就是專門衝著秦國來的。其實不然,公元前319-317年的新三晉聯盟僅僅是三晉的一次自救運動而已,它們的動機要比這個卑微的多。
由於魏惠王在戰略方向選擇上犯了錯誤,他一門心思集中力量去進攻趙韓,三晉陷入嚴重內耗狀態,與此同時,三個周邊國家秦齊楚卻在不斷茁壯成長,越來越強大。 魏惠王在位時間又特別長,長達半個世紀,等到他去世的時候,秦齊楚三國都已經變得非常強大,在它們包圍之中的三晉被壓制的快喘不過氣來。
這樣下去三晉只能坐以待斃。它們想獨立自主,擺脫外部強國的控制,自己掌握自己命運,辦法只有一個,那就是報團取暖,恢復過去的聯盟關係。
魏武侯和魏惠王都不珍惜三晉聯盟,魏襄王倒是對剛剛重建的聯盟抱有厚望,但是很不幸,這個時候魏國衰落,三晉凋零,聯盟能否存在已經不是它們自己能夠決定的了,而是由秦齊兩個新興霸權國家決定。
它們直接撞到秦齊的槍口上,齊國的齊威王,秦國的張儀早就給他們的國家制定了全面戰略計劃。而且,它們的戰略計劃都要求三晉必須聽命於它們,服從它們的安排。
秦齊不能允許三晉聯合起來,自作主張,那會從根本上打亂,破壞它們的戰略計劃。它們從一開始就強烈反對聯盟重建,不惜一切代價要把聯盟絞殺掉。
秦齊兩國都是聯盟的敵人,公孫衍指揮三晉聯軍進攻秦國,是因為他覺得秦齊兩國中秦國更弱一些,想首先打敗秦國來給聯盟立威,這只是順序選擇的後果。
結果,函谷關之戰,修魚之戰,觀澤之戰,和秦齊幾次對撞下來,三晉都一敗塗地。到了前317年,新三晉聯盟被打的崩潰,它們只能舉手投降,宣佈解散。 魏國再也沒了心氣,它徹底認命,接受了自己的小弟身份,從此,它一會做秦國的小弟,一會又倒向齊國,做齊國的小弟,在秦齊兩國當中朝秦暮齊,靠著這個辦法勉強餬口度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