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鍋飯”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對分配方面存在的平均主義現象的一種形象比喻。“吃大鍋飯”在各行各業都存在,但最不應該在事關民族興衰的教育行業出現。
一、什麼是“大鍋飯”?
“大鍋飯”的概念,最早可追溯到1958年人民公社(一種社會主義社會和組織結構的基層單位,其規模大、生產資料公有化程度高)的出現。那時農民的口糧由公社、生產隊掌管,也就是大家熟知的辦食堂、吃大鍋飯。當時所稱的大鍋飯是相對於口糧分配到一家一戶的小鍋做飯來說的,後來就演變為對平均分配主義的形象比喻。進入60年代-70年代,大鍋飯(平均主義)現象仍然存在,並導致諸多消極思想的產生,例如大家熟悉的“幹好幹壞一個樣”等,導致集體內耗現象十分嚴重,與當下的“內卷”有過之而無不及之處。
二、“大鍋飯”名稱的由來
“大鍋飯”一詞雖然成名於我國上世紀50年代後期,但他並不是社會主義計劃經濟的特有產物,其實,它的由來更為久遠。據傳建於明代的廣東慶雲寺內,有一口特大的鐵鍋,用其煮一鍋飯可供數百名僧人食用。然而,這口大鐵鍋卻並非真正用來煮飯,而是用來向那些朝神拜佛的施主化緣。這口從未煮過飯的大鍋是和尚的生活依靠,裝的是地地道道的大鍋飯。這便是“大鍋飯”一詞的由來。
三、當前義務教育都吃了哪些“大鍋飯”?
1.勤不勤奮、努不努力都一樣
為了遷就照顧一些懶惰不自制的孩子,老師們大都無力照顧或無視勤奮學習孩子的求知慾望和各種學習上的實際需求,以達成班級整體進步的目的,這個過程打消了勤奮和努力的激情,助長了慵懶之氣,對學習習慣差、不肯用功的孩子傾注精力是教育者的責任、同樣對學習習慣好、勤奮上進的孩子給予關注也是教育者的義務。
2.練沒練熟、學沒學會都一樣
計劃內的學習對於有的孩子來說過於簡單,根本吃不飽,對於有的孩子又太難,根本吃不夠,為了達成效果上的平衡(考試成績的均衡),老師選折以中間大多數學生的需求為參照,吃不飽的繼續吃不飽,吃不夠的照樣還給你喂,更有甚者天天炒剩飯,吃得孩子想吐,一看到某題就可以直接寫答案。
3.有無資質、有無潛能都一樣
大部分老師沒有精力和能力在關注整體的同時兼顧學生個體的差異,加之經驗主義節省效率的傳統做法主導,竭力探尋的教育規律只不過是對大多數孩子學習成長的一個被動適應,犧牲的表面看是部分學習資質好的孩子所具有的潛能,實際上埋沒的可能是一條條真正通往成功的能力生成“捷徑”。
4.用不用心、用不用情都一樣
園丁、靈魂工程師、蠟燭……都是對老師的比喻和讚美,現實卻是有些園丁為了短暫的外在美,削去了茁壯的枝葉,無視植株的健康和成長;有些靈魂工程師為了迎合群體意識的需要始終在“抑制”靈魂的飛揚,忘記了靈魂需要塑造和指引;有些蠟燭的光亮只夠映襯黑暗卻被用來照明整個房間。
5.教或不教、育或不育都一樣
素質教育理念先進,是直指人才培養目標的系統工程,從小學義務教育開始,新增的教學內容都是素質教育的重要支撐。有些老師照本宣科或針對考試劃出重點讓孩子自學或乾脆出好題目讓孩子背、記,以(應付)考試為目的的學習結果是:對所學知識不知其所以然、甚至不知其然。
6.近與不近、優與不優都一樣
在同一參照標準下,人和事物都能分出個好壞優劣,按照什麼原則和標準來分配教育資源才能保證相對公平呢?這個問題的確太過複雜,但不能就近入學、碰運氣式的搖號擇校、錢多關係硬上好學校……明顯不公平啊!眾多不公現象背後的根本原因我想主要是:教師能力水平、福利待遇差別太大!
四、怎麼看待和解決“吃大鍋飯”的問題?
1.“勤不勤奮、努不努力都一樣”的問題
一個連勤奮與慵懶、積極與消極……都無法正確區分的群體會有公平正義嗎?老師的作用就是要給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導向,讓勤奮的孩子吃糖,讓慵懶的孩子受責,併名正言順地告訴他們:我們要匡扶的正義就是要讓正確的正確、錯誤的錯誤!而不是讓他們從小就做一個犧牲正義、趨炎附勢的“和事佬”。
2.“練沒練熟、學沒學會都一樣”的問題
教育的結果是能力,能力的體現是獨立(思想和行為的自強自立),傳播知識不要做機械重複的無用功,注重對基本概念、原理、字詞句……的深度解析、精細加工、誘導思維、幫助“消化”才是具有真正教育意義的知識傳播。
3.“有無資質、有無潛能都一樣”的問題
孩子無優劣之分,但教育要圍繞目標提升效率,因材施教發展個性古往今來已成共識,穩中間、拉兩端,形成優生主導、向優聚焦的氛圍是前提,批判錯誤、激勵後進也是一種手段。對於個別溺愛孩子的家長,試問你家孩子如果連自己慵懶的事實都不知道、面對缺點的勇氣都不具備,談何發展和進步?
4.“用不用心、用不用情都一樣”的問題
傾注真情的教育像澆灌的細流長久不衰,老師的每一句話都可能成為孩子未來人生旅途的座標和航向。老師對待學生要比母親對待孩子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要基於熱愛傳播知識、基於真愛傳遞情感。
5.“教或不教、育或不育都一樣”的問題
知識無貴賤,每一種知識於大千世界都是同等重要的,孩子學習知識是其能力提升的必要經歷,不具備自學能力的孩子需要老師的指引和點撥;“死記硬背”不光是一個學習方法問題,更是一個職業素養和道德操守問題。
6.“近與不近、優與不優都一樣”的問題
保證優秀人才在同一區域內自主流動、均衡發展必須解決待遇不公的問題,真正讓教師擔起民族振興的重任,按照能力和貢獻大小提升公立學校教師的福利待遇是當務之急,不能再讓教師隊伍進入“吃大鍋飯”的惡性迴圈了,尤其是教學能力素質不行、不用心用力、不善於專研的那一撮人,別再打著“內卷”的幌子謀取私利了,“能者上、庸者下”才是自然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