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駿(1895—1928),男,回族,出生于吉林省寧安縣(今屬黑龍江省)一個從事工商業的家庭。1920年馬駿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隨後加入中國共產黨。1921年至1925年馬駿曾在吉林省從事黨的地下工作,是吉林省第一位共產黨員。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6月7日,天津組成了臨時學生聯合會,他當選為副會長。全國學生聯合會於6月16日在滬成立。他以天津學生聯合會代表的身份,參加全國學聯的工作。為了制止北京賣國政府在《巴黎和約》上簽字,6月27日,天津各界聯合會派馬駿等人進京,共同向北洋軍閥政府請願,並與大總統徐世昌進行了面對面鬥爭。他同周恩來共同商討籌辦《天津學生聯合會報》。為聲援山東慘案,天津各界聯合會再次派代表進京請願,馬駿率第二批請願團赴京。8月26日,京津等請願學生四五千人,公推他為總指揮。9月16日上午,在天津草廠庵學聯辦公室,他與周恩來等20位同學共同發起組成了著名的革命團體——覺悟社。9月25日,馬駿等3人赴上海參加全國各界聯合會的籌備工作。11月10日,全國各界聯合會在上海舉行了成立大會,他當選為評議部幹事。會後,舉行了示威遊行,他被推選為遊行總指揮。
1920年1月24日,馬駿等愛國運動領導人被捕。7月17日,馬駿獲釋。同年底,馬駿在北京加入社會主義共青團。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成立後,他即加入中國共產黨,並負責哈爾濱黨的工作。
1924年,他領導當地群眾在寧安鎮老戲園子召開鬥爭劣紳和漢奸孫彥卿、何光甲大會。同年9月,他被迫離開寧安,來到吉林市私立毓文中學,以英文教員為掩護,繼續從事革命活動。不久,他被推選兼任舍監和訓育主任。他為吉林的反帝愛國鬥爭培養出一大批青年骨幹,並在其中發展了黨員和團員。
1925年6月7日,馬駿等以“吉林愛國六人團”的名義發表宣言,憤怒譴責英、日帝國主義的罪惡行徑,號召人民奮起抗爭。6月9日,他在吉林市江南農業試驗場召集吉林各校學生代表開會,決定成立吉林滬案後援會,與會學生代表一致推舉他為會長。1925年秋,他受黨的派遣赴蘇聯學習。同年11月下旬,馬駿到達莫斯科,入中山大學學習。1926年9月初,中山大學學生公社改選時,他被選為學生公社書記。
1927年夏,馬駿回國,被任命為中共北京臨時市黨部書記兼組織部部長,負責重建北京市委工作。同年12月3日,由於叛徒出賣,他不幸被反動當局逮捕。他被捕後堅貞不屈,繼續同敵人進行堅決鬥爭。1928年2月15日,軍閥張作霖下令將馬駿殺害,他犧牲時年僅33歲。
1945年在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馬駿被追認為革命烈士。新中國成立後,黨和國家在北京為馬駿舉行了公祭儀式,並在日壇公園修建了烈士紀念陵園,郭沫若在墓碑上親題:回族烈士馬駿之墓。
資料:學習強國
編輯:葉嘉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