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軍隊到地方,輾轉多個崗位,被安徽人民尊稱為老省長
中國大學有千千萬,但是頂尖學府就那麼幾所,中科大就是其中之一。1958年於北京建立,由中科院直屬,張勁夫就是中科大的創校元老之一,他的一生完全奉獻給了祖國,輾轉各個崗位為我國科技與經濟發展做出巨大貢獻。
張勁夫出生於合肥縣,1927年,那年的張勁夫只有15歲,俗話說得好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張勁夫的家庭條件並不優越,家裡咬牙供他讀書,他也不負家人的期望,15歲就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南京曉莊學校。那時的中國貧困落後,在這裡,他感受到了久違的氣氛,革命的氛圍將他牢牢包裹住,雖說只在曉莊學校學習半年,但是這半年對張勁夫未來的發展有著不可磨滅的作用。
1931年九一八事變發生後,抗日戰爭全面打響,在這樣的背景下,張勁夫來到了上海,第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正式加入抗日救國的行動當中。在學校學習的知識,在曉莊學校感受到的氛圍一直在支援著張勁夫堅持革命的信念。不久前張勁夫也是學生,他明白這群青年對革命戰爭的重要性,他在上海以學校為基礎,逐步傳遞自己革命理念,他相信這些熱血青年能夠像他一樣也投入改革的事業當中。好景不長,上海淪陷了,張勁夫只好轉入郊區,沒幾年,接到中央命令前往安徽,在張雲逸的麾下幫助張雲逸建立安徽抗日革命根據地,並負責安徽省的宣傳工作。隨後幾年,他跟隨張雲逸輾轉各地,經歷了皖南事變,但他一直堅定心中所想,要將改革信念傳遞出去。
1949年,渡江戰役之後,張勁夫奉命前往杭州任職,負責推廣國家新政策。幾年後,又被調回中央前往中科院,這次負責的是科技方面,對於張勁夫來說是一次巨大的挑戰,首先就要面對的是中科院的領導層,外行人領導內行人,這不免讓科學家們感到不服,但張勁夫來到這裡之後,虛心好學,沒有領導架子,這種作態讓這些科學家們對他感到佩服,也贏得了院長郭沫若、副院長竺可楨等人的尊重,為後來建立中科大奠定了基礎。在這樣一個陌生的領域,沒有任何經驗,張勁夫一路披荊斬棘化身大家長,對科研人員無微不至的照顧,反“右派”開始後,他為了保護好科學家們,鼓足勇氣面見毛主席,請求保護這些科研人員,這個建議獲得了鄧小平等人的贊同,隨即便下發檔案劃分出了幾個“右派”的界限。
1975年,國家財政岌岌可危,張勁夫又臨危受命,在自己陌生的領域繼續馳騁,大刀闊斧的改革,穩住當時的經濟局面。1980年,張勁夫回到故鄉安徽擔任省長和第一書記。為了更好地為人民服務,他剛來到安徽,就進去縣鎮各級單位考察,每天都在考察和考察的路上,正是這種肯吃苦的精神,讓張勁夫拿到了第一手資料,進一步落實包產到戶政策。不僅如此他還治理好了多年的淮河問題,讓安徽的經濟大跨步,離任之後,安徽民眾親切地稱他為老省長。
2015年,尊敬的張勁夫老先生在北京逝世,張老先生這一生從學生時代就開始傳遞他的革命精神,人到中年老年,輾轉各地,領導各個陌生領域卻從不退縮,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後人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