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一點,我們乘坐輕軌來到聖索非亞大教堂和藍色清真寺前,兩建築相對而立,距離很近,只有幾百米遠。右轉來到藍色清真寺,不巧中午休息,只有轉去聖索非亞大教堂。
公元三二五年,君士坦丁大帝為供奉智慧之神索菲亞修建聖索菲亞大教堂,後受損於戰亂。公元五三七年查士丁尼皇帝為標榜自己的文治武功而重建,從此作為基督教的宮廷教堂,持續了九個世紀。
公元一四五三年六月,奧斯曼土耳其蘇丹穆罕默德攻入了君士坦丁堡,終於走進了他朝思暮想的聖索菲亞大教堂。其下令將教堂內所有拜占庭的壁畫用灰漿遮蓋住,所有基督教雕像也被搬出,並將大教堂改為清真寺,還在周圍修建了四個高大的尖塔,這就是今天我們看到的聖索非亞大教堂的面貌。
聖索菲亞大教堂現在被稱為阿亞索菲亞博物館,勿庸置疑的它是歷史長河中遺留下來的最偉大的建築物之一,門票四十五里拉一張。
走進大廳,抬頭仰望,巨大的圓頂直徑達三十三米,離地高五十五米。站在這裡,其莊嚴肅穆似乎能使時光停滯。正面正在維修,腳手架直通屋頂,其下方有一條長長的幕布把遊人隔開,什麼也看不見。
教堂的壁畫殘缺破損,隱隱約約,斑駁陸離,已經沒有藝術欣賞價值。
教堂的左邊,一根矩形的大理石柱上有一個拇指大小的洞。人們可以將拇指塞在裡面,並費力地旋轉。這根石柱叫“哭泣的石柱”,據說將大拇指插入潮溼的小洞,旋轉一圈即可以實現自己的願望。
離開聖索菲亞大教堂,我們又回到藍色清真寺。藍色清真寺不收門票,其一側有三個門,其中有二個是進口,一個是出口。
清真寺男女有別,等級尊嚴。中間的門只能進男子,女子則要後面的側門進入,目的是沒有戴頭巾或者著裝短褲短裙的女子發放長長的有帽子的披肩。
進到清真寺內,一條木欄杆在三分之一處將其隔成兩部分。其中小部分供遊客觀賞,主要部分只有信徒才能進入。
建於一六零九年的藍色清真寺是回教世界最優秀的建築師錫南的得意弟子Mehmet Aga的傑作,也是伊斯坦布林最重要的建築之一。藍色清真寺其實是習慣性通稱,得名於伊茲尼藍磁磚的光彩,它真正的名稱是素檀何密清真寺。
遠遠望去,藍色清真寺上有一個高高在上的直徑達二十七點五公尺的大圓頂,其下伴隨著四個中圓頂,還有十三個小圓頂拱衛其間,搭配有序,錯落有致,有如大珠小珠落玉盤。
和聖城麥加的清真寺一樣,藍色清真寺也有六座宣禮塔,據說在興建時,建築師聽到素檀何密一世“黃金的”命令,沒想到“黃金的”和“六根的”音很近,結果藍色清真寺就逾矩有了六根宣禮塔。
走進藍色清真寺,寺廟內牆及牆頂的色澤讓我驚訝,看了許多攻略,我一直以為其牆與頂應該是藍色的,實際顏色是白色的,略微泛出一丁點藍暈。伊茲尼藍磁磚主要是以白色為底,其間裝飾細小的藍色花紋,牆面主要用這種磁磚。而圓頂、柱樑則在藍色花紋之間貼上其它顏色花紋的磁磚組成精美的圖案,色澤淡雅和諧、靜心養目。
腳下的地毯圖案精緻優美,腳感細膩柔軟。若大的地面用一整張波斯地毯鋪蓋,不知道有沒有吉尼斯世界紀錄評選,如果有應當能夠穩奪冠軍。
具有千年歷史的寺廟裡一定還還有許許多多令人嚮往的故事,即使只想初步瞭解,這一點時間也遠遠不夠。已定六點三十分飛機前往卡帕多西亞,四點半準時離開。太短了,兩個舉世聞名的建築一共只參觀了三個半小時。略感心慰的是時間比旅遊團己長出了許多。
讀萬本書,行萬里路,學無止境,旅遊也是。要想透過旅遊學到更多知識,請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