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蔥是一種很受歡迎的蔬菜和重要的調味品,家家戶戶都離不開它,在我國各地普遍栽培,其中以章丘地區栽培的大蔥品質最佳,章丘大蔥在明代被御封為“蔥中之王”。2020年,一株長度為2.53米的章丘大蔥創造了新的世界吉尼斯大蔥高度紀錄。
蔥白是大蔥主要的食用部位,蔥白越粗越長,對應的品質就越好。很多人在種植大蔥時會遇到緩苗慢、長勢弱、葉片發黃、蔥白短、產量低、品質差的問題,嚴重降低了種植戶的經濟效益,那麼如何才能種出產量高、商品性好的大蔥?
大蔥晾曬後再進行移栽,有利於加快緩苗
一般的蔬菜在移栽時都會要求帶土移栽,並且要求起苗後快速移栽,這樣有利於緩苗。但是有經驗的老農在移栽大蔥前都會先曬一曬,然後再移栽,這樣緩苗快,有利於生新根。
特別注意:大蔥是一種根系新老交替非常快的植物,移栽後的大蔥會重新發新根,之前的老根會死亡。如果我們直接移栽,老根吸收水分和養分的能力差,緩苗會很慢,而經過晾曬(不要暴曬)1~2天的大蔥苗,可以加快“老根”的老化,同時我們最好把鬚根剪掉一部分,栽苗後及時澆定根水,這樣的蔥苗移栽到土壤後“根系跟新的速度”會很快,有利於緩苗。
新老根系交替的速度越快,大蔥緩苗的速度就越快,生長得就越健壯。因此我們在移栽大蔥苗時可以不用帶土移栽,這種鍛鍊可以促進大蔥長出新根。
大蔥先晾曬再移栽,除了可以加快緩苗外,還蘊含著大學問。首先,大蔥苗晾曬後會處於半失水狀態,能夠刺激鱗莖盤埋入土壤後儘早長出新根;其次,晾曬後的蔥苗韌性會變高,這樣在移栽的過程中不容易折斷;最後,蔥苗在晾曬的過程中還可以殺死部分病菌和蟲卵,有利於減少病害的發生。
大蔥移栽前需要剪葉子
大蔥移栽前剪葉子有三大好處:一是利於蔥苗的搬運,可以減輕對蔥苗的損傷;二是有利於緩苗,大蔥葉片修剪掉一部分後,可以減少水分的蒸發,能降低植株養分的消耗,能促進植株長新根、長新葉;三是能防止蔥苗移栽後發生倒伏,大蔥移栽時應保持垂直,不能彎曲,否則會影響大蔥的商品性。
那麼大蔥移栽前剪葉子要剪多長?大蔥的葉片在修剪時以保持10公分左右為宜,然後把多餘的葉片剪掉,修剪的時候不要損傷蔥白。
深栽蔥,淺栽蒜,想要蔥白長就要深挖溝、多培土
大蔥的蔥白如果露出地表,蔥白上部分就會發綠,造成蔥白短,因此大蔥在栽種時要儘量深一些。
大蔥在移栽時要挖定植溝,定植溝的深度以15~20CM為宜(深度不埋過蔥心),行距為90~100CM,株距為2.5~3CM,行距不要留太窄,否則後期不方便培土。
注意:要想蔥白長,僅僅靠深栽還不夠,我們還需要多次培土。大蔥在生長期需要進行3次培土(每次培土都需進行追肥),第一次培土在大蔥的蔥白長至20公分時進行,培土的高度在5公分左右,第二次培土在蔥白有40公分長時進行,培土的高度在10CM左右,第三次培土在收穫前25天進行,培土的高度在6~8公分。
人工培土工作量很大,對於大規模栽培的大蔥,最好用機械培土,這樣可以降低生產成本。
掌握大蔥的需肥規律進行平衡施肥,是大蔥高產的關鍵
大蔥是一種喜肥作物,主要偏愛氮肥和鉀肥,每生產1000公斤新鮮大蔥,需要從土壤中吸收氮3公斤、磷0.56公斤、鉀3.32公斤。
在大蔥苗移栽時,我們可以用充分腐熟的農家肥2000~3000公斤,並配合高氮、高鉀三元複合肥(15—8—17)40公斤作基肥。
我們可以結合第一次培土進行第一次追肥,可以追三元複合肥20公斤,以促進大蔥植株的生長。在第二次培土時我們可以進行第二次追肥,同樣的每畝追複合肥20公斤,此時植株正處於生長旺盛期,追肥有利於擴大葉片的總面積,有利於光合作用有機物的積累。
大蔥在收穫前25天結合培土進行第三次追肥,此時不要追氮肥,以免蔥白髮軟,應追施鉀肥以促進光合作用產物的運輸和積累。為了提高蔥白的韌性和耐儲存性,此時我們可以再適當補充鈣肥。即每畝追施15公斤硫酸鉀+20公斤硝酸鈣,追肥後再進行培土。
大蔥如何澆水?
農村有句老話說“蔥很少有旱死的”,這充分說明大蔥的耐旱能力比較強。大蔥不耐澇,長時間的泡水會慢慢死亡(地表積水1~2天,植株便會大量死亡),在雨水過多時,要注意及時排水防澇,防止爛根。
大蔥在苗期需水量較低,澆水的次數不宜過多,每半個月澆一次水;大蔥在生長旺盛期,對水分的需求量大,可以每7~10天澆一次水;大蔥在收穫前10天應停止澆水,以提高大蔥的耐貯性。
大蔥在收穫時應深刨輕拉,不要猛拔猛拉,避免損傷假莖(蔥白),收穫後抖淨泥土,分級打捆。
總結,蔥苗拔下來不能馬上栽種,應該晾晾根再栽,這樣緩苗快,有利於生新根。大蔥的產量和品質取決於莖粗細和長短,在生長季節要加強肥水管理(以氮肥和鉀肥為主,後期補充鈣肥),要多次培土,以增加蔥白的長度,這樣我們就能種出高產、高質的大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