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CNNIC2021年第四季度釋出的《中國網際網路情況發展報告》,從給出的統計口徑上看,已經是連續第六次下降。
眾所周知,2010年因為嚴格執行ICP備案,導致當年中國網站數量下降了132萬個。而2009年年末給出的資料,中國網際網路網站總數大約為323萬個。
也就是說2010年ICP嚴格審查後,網站數量大約為省了200多萬個。
再反觀2018年以前的資料,就過去的20年而言,中國的網站數量,峰值是2017年。達到533萬個,隨後逐年下降。相比於2017年,目前網站總量已經減少了100萬個。
而這並不能代表中國網際網路的衰落,因為ipv6的地址,逐年增長。
截止2021.6,中國的ipv6地址,已經達到了6.2億,這個數量仍然處於增長渠道。
中國有14億人口,一般兒童大約十幾歲可以擁有手機並上網,所以他們也會有一個新的ipv6地址。
所以,中國網民的數量仍然處於一個增長渠道,而網站數量劇減,主要原因就是移動互聯的發達,APP的廣泛應用。讓網際網路網各個廠商之間的壁壘不斷加強,比如你在微信裡不能好好分享抖音(雖然他們理論上已經不再設坎,但仍然不是那麼方便)。再比如你使用抖音、快手的私信,如果提了微信這個詞,又或者在閒魚聊天裡,提到了微信,在淘寶聊天裡,提到了微信,都會導致官方提示,以及其他的各種問題。
而對於網站而言,這些壁壘並不存在。在網際網路發展早期,在網易、新浪、搜狐等入口網站還火的時候,互相提及其他人,並沒有問題,也可以直接點選進入競爭對手的網站。
網站日漸式微,也逐漸成為了夕陽產業。但是網站這個形式,應該不會消失。
想起了一個笑話:有個小朋友,覺得無線耳機容易掉落,提出應該有人發明一個帶線的耳機,和手機連線在一起,能防止丟失。
還有一個笑話說的是,有個人覺得手機必須充電,充電中使用麻煩,為什麼不把電池和手機分離開。
會不會有一天,比如2045年,有個人突發奇想:我們創造一種不用APP就可以訪問的資訊釋出點,大家透過每個手機預設的功能,就可以開啟、閱讀這些資訊?
我現在懷疑這件事真的有可能發生。因為對於00後來說,網站已經算是一個相對比較陌生的東西了,曾經火熱的域名註冊,因為受到APP的廣泛衝擊,目前整體也走向一個收縮的趨勢。域名總量也罕見地開始下降。不僅僅是新奇獨特的字尾,主流的域名也難免。
初代網際網路的產物,難以避免地走入了夕陽產業。目前想要開始做網站建設的朋友們,非常不建議入坑,確確實實是一個夕陽產業,錢少,活多,事多,糾紛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