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出英雄,困難是鍛鍊人的最好方式。如果將中國古代歷史看作一個人的一生,魏晉亂世便是此人記事以後經歷的第一個挫折期。
長江、黃河等地的文明之火開始遍佈全國大地時,國家形態就如呱呱落地的嬰兒,開始塗抹自己的歷史長卷。經過夏、商、周、春秋戰國的嬰兒期,中國歷史進入秦、兩漢的孩童期,正式記事了。
就像每個人都要經歷孩童的天真、迷茫、躁動和十萬個為什麼,才能告別童真成為少年,期間有磕磕絆絆,會受傷流血,甚至可能面臨種種威脅。
從3世紀初到6世紀後期的三百多年,是中國歷史的挫折期。反覆的分裂混亂和南北征伐,導向了隋唐的輝煌。而魏晉亂世是這段挫折期的前半段,到南北朝達到高潮,但也最終形塑了中國歷史的永恆記憶。
魏晉南北朝的簡介
魏晉指的是東漢瓦解後的三國、兩晉時期。該時期開始於220年曹丕篡奪漢室江山建立曹魏,而兩晉又脫胎於曹魏,因此得名魏晉。
“魏”指的是三國北方政權曹魏,“晉”指的是司馬氏建立的晉朝。晉朝又分為短暫統一全國的西晉和永嘉之亂後司馬睿在南方延續的東晉,因此稱為兩晉。
東晉時期,北方主要有五個少數民族建立的十六個大的割據政權,史稱“五胡十六國”。316年,匈奴人劉曜攻佔長安,俘獲晉愍帝,西晉亡國,北方進入“五胡十六國”時代。420年,禁軍將領劉裕篡奪東晉政權,建立了劉宋王朝,魏晉思想結束。
魏晉南北朝時的遷移
魏晉時期,少數民族紛紛湧入原先的漢族地區,開始紮根建立政權,鍛造民族融合的偉大熔爐。中國56個民族可謂是有歷史緣故的。
長江以南地區得到了第一批大規模的移民、技術和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開始告別茹毛飲血的蠻荒階段,日漸繁榮,直至成為中國的人口重心和經濟中心。
歷史的變革會不斷上演,人口的遷移也在不斷地變化。近代中國有富有的東北、中路變為沿海城市,外國侵略者的到來,這些地方變成重要的戰略之地,也是國家開發,與國際貿易接軌的重要之地。經濟的發展,人口也不斷增多。
魏晉南北朝時的思想變化
亂世中,更深層次的是思想觀念的碰撞,正如孩子要在探索中消除迷茫徘徊、辨偽存真一樣。
竹林七賢的癲狂不羈,可以解讀為對自由的追求、對權威的藐視和反抗,但也暴露了那一代中國知識精英對自身、對世界及其對兩者關係認識的迷茫與徘徊。
先前的道法思想,無法解釋當今的混亂,歸於沉寂。肯定自我、迷戀塵世、灑脫自然的思想大行其道,進而演化為士人的魏晉風度。
而一種乘虛而入的思想是講求報應和避世的佛學。佛教在中國飛速發展,外來的佛經大放異彩,佛學廣泛滲透到政治、經濟、社會、民俗及文化等各個方面。後世蔚為壯觀的北方佛像石刻和隱現在江南煙雨中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就是這個時期佛教大興的例證。
不同的人在人生髮展的不同階段,都能從三者中找到思想的養分乃至歸宿。
總結
“羽檄起邊亭,烽火入咸陽”,文人們“對案不能食,拔劍擊柱長嘆息”。跌宕劇變的時代背景和坎坷曲折的個人際遇,賦予他們南方的成熟精緻和北方的剛健爽朗,逐漸積澱成中國思想文化的一種底色。
走出魏晉的中國,持續擴充套件能量與疆土;走出魏晉的中國人,認識到統一、平和與自我的珍貴,更加自信豐盈。這就是中國歷史的成長,也是中國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