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照片上這個長相酷似黃曉明的人在美國的愛荷華大學犯下了一起駭人聽聞的槍擊案。 他是來自北大的學霸,公費留學美國,拿到該校的博士學位後,在一場研討會上將手裡的槍對準了包括自己導師在內的6個人,導致5死1傷。
時至今日,只要有學生在愛荷華大學公開提起他的名字,都將面臨被學校退學的下場。
他是誰?為什麼要這麼做?他最終的結局又如何呢?
01 學霸盧剛
他叫盧剛,於1963年出生在北京的一個普通家庭裡。他的母親是一位診所的醫生,父親則是一家汽車零部件企業的職員。
他家共有3個孩子,盧剛是家裡唯一且最小的男孩兒。
從小到大,他都是家裡所有人的關注點,父母姐姐們不僅對他噓寒問暖,並且也將光耀門楣的希望寄託到了他的身上。
在學業上,盧剛從來都沒有讓家裡人失望過。從初中起,他就在數學以及物理方面表現出異於常人的天賦,高中時更是拿到了許多全國性的獎項,並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北京大學物理系。
在北大這個高手雲集的平臺上,盧剛依然毫不遜色於他人,一直都是系裡的佼佼者。
1985年,22歲的盧剛通過了由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李政道主持的中美物理學交流計劃的人才選撥考試,並獲得了公費去美國愛荷華大學攻讀物理學博士的機會。
1986年,盧剛滿懷信心、鬥志昂揚地來到了美國,進入愛荷華大學天文物理系攻讀博士學位,導師是著名的格爾茲教授。在他寫給二姐的信中說到——
“我們的家庭只是一個普通的家庭,從來沒有權力和金錢,所以我們必須透過自己的努力來獲得成功。”
他一心想要出人頭地,更加刻苦努力地專研博士課程。因為表現突出,他還擔任了物理系的助教,第一學年就賺取了12000美元的工資。
他在愛荷華大學讀博的6年期間,成績始終名列前茅。他的研究方向比較冷門,撰寫的畢業論文甚至推翻了導師的一些相關理論。
本來,盧剛從愛荷華大學拿到博士學位後,應該會有大好的發展前景,他光耀門楣的夢想也可以實現,然而,這一切都毀於他的一念之間了。
02 盧剛事件起因
1990年4月,一向順風順水的盧剛在博士畢業答辯環節遭遇了滑鐵盧。他的答辯小組共有4名成員,包括他的導師格爾茲、導師助理史密斯、系主任尼科爾森以及另外一名教授。
在答辯中,盧剛沒有回答出教授們所提出的問題,被判定為博士畢業口試不及格。
這段經歷在他給二姐的信中被描述為“遭受了殘酷的個人羞辱以及情感痛苦。” 他將自己的失敗歸咎於導師格爾茲沒有實現向他透露答辯的具體流程,他認為導師對他不懷好意,於是對格爾茲心懷不滿。
因為論文口試失敗,盧剛又錯失了學校頒發給畢業博士生的學術獎2500美金現金。
這讓他感覺簡直受到了奇恥大辱。
6年裡,他始終認為自己就是物理系的頂尖人才,沒有人比他更有資格獲得這項獎項。
在得知自己與獎學金失之交臂之後,盧剛幾乎要瘋了。他一連多次找到系主任尼科爾森進行理論,要求他更改自己的決定。但尼科爾森考慮到他連論文口試都沒有透過,並沒有同意他的要求。
盧剛對於這件事耿耿於懷。他向愛荷華大學的管理人員投遞了多封申訴信件,指責系主任尼科爾森早在獎項提名截止日期前就已經選擇了山林華。他認為這件事對於他來說太不公平,要求對頒獎過程進行審查。
副校長安妮就此事和盧剛進行了長達一個月的溝通之後,做出了頒獎過程並無任何不妥的判斷。
然而,這樣的結果並不是盧剛想要的。因此,安妮也被他放進了有意針對自己的名單上。
最終,學術獎學金頒給了盧剛的室友山林華。
03 盧剛與山林華
盧剛和山林華同住一個宿舍,都是從國內過去的留學生,但二人的關係並不好。
除了在學術上,他們都屬於佼佼者之外,兩人的性格可以說是天差地別。
據認識二人的同學以及其他室友反映,盧剛性格內向,不喜歡與人交談,也幾乎不和別人來往,不管是來自國內的同胞還是外國人。此外,他為人還比較自私自利,也不願意聽取他人的意見和建議。
但凡有人不認同他的想法,或者對他的行為提出指正,他就會和對方針鋒相對,怒目相向。
在宿舍裡,他會隨意拿別人放在冰箱裡的食物,既不提前詢問對方,事後也不表示感謝;夏天,由於沒有空調,屋裡比較悶熱,他就會把冰箱開啟,自己睡在客廳裡。絲毫不在乎冰箱裡的食物是否會因此而變質;在系裡組織募捐時,盧剛每次都會開具一張支票,上面的金額卻只有1美分。
也有人說,盧剛剛開始還是會參加留學生的活動的。但是在一次郊遊活動當中,他的表現太過獨特,導致其他留學生都不願再和他來往。
那次,大家表示郊遊的費用會進行平攤,盧剛卻將自己帶的薯片等食物都算了進去。但事實上,他的食物並沒有分給其他人吃。
透過這些小事兒,大家都對他的為人有些微辭,慢慢地就開始遠離他,排擠他,他也因此越來越孤僻。
而山林華則恰恰相反,他性格開朗、活潑,大方、愛說笑,老師和同學們都很喜歡他。
他和盧剛就好像白天和黑夜。
也許,盧剛是妒忌山林華的。但在畢業論文答辯之前,盧剛始終覺得自己在學術上還是能壓山林華一頭的。
然而,當他的論文口試失敗時,山林華卻通過了;當他錯失獎學金時,山林華卻拿到了。
此外,畢業後,盧剛因為自己的研究方向比較冷門,一連向50多個學校發出求職申請,都沒有得到答覆,而山林華卻輕輕鬆鬆留在了愛荷華大學擔任了教職工作。
在盧剛眼裡,山林華獲得的這一切都不是因為他的實力和能力,而是因為他是一個善於阿諛奉承的人。
而他一貫都討厭這樣的人。
04 盧剛的怒火
在盧剛寫給二姐的最後一封信中,他這樣寫道——
“我死活咽不下這口氣。你知道,我一生都剛直不阿,最討厭溜鬚拍馬的小人和自以為是的髒官。我早就有這個意思了,但一直忍耐到拿到博士學位,這是全家人的風光,你不要過度悲傷,至少我找了幾個貼背的人給我陪葬。”
1991年5月24日,盧剛經過多番努力拿到了持槍許可證。之後,他又先後購買了兩把手槍。
5個月後,也就是1991年11月1日那天的上午,盧剛將自己的全部積蓄4千多美元以及一些衣物等個人用品打包連同最後一封信寄回了國內。
下午3點30分,他帶著兩把手槍走進了範艾倫大樓的309室。此時,這裡正在進行一場研討會。參與會議的人員除去數名研究生之外,還有愛荷華大學天文物理系的格爾茲教授、史密斯副教授以及山林華博士等。
盧剛徑直走到了格爾茲教授的座位旁邊,毫不猶豫地將槍口對準了他的頭部。砰地一聲,格爾茲應聲倒下後,山林華也隨之倒地。隨後,史密斯也倒在了一片血泊之中。
在這三個目標人物倒下之後,他又摸進了系主任尼科爾森的辦公室,對著他連開了三槍後又回到了309室。他看到有學生正在搶救奄奄一息的史密斯,又朝他的頭部開了三槍,順帶著,已經死亡的格爾茲和山林華又分別捱了兩槍。
下午03:42,聽到動靜的副校長安妮走出了辦公室,被盧剛迎面給了一槍。之後,盧剛又轉身擊中了在辦公室外臨時工作的23歲菲律賓裔留學生米亞的嘴巴。
一分鐘後,接到報案的警察抵達了案發現場。 而盧剛卻在一間空教室中飲彈自盡了。
短短20分鐘,先後6人倒在了盧剛的槍下,5人死亡1人重傷,終身殘疾。殘疾的那位正是菲律賓裔留學生米亞。
人們不清楚盧剛為什麼會對米亞開槍,她在這件案子中極有可能是一個無辜者。而其他5人,他們全部和盧剛有密切的關係,均被他列為了報復的物件,成為了給他陪葬的人。
05 結束語
這件事的發生轟動了整個美國,絕大多數人都認為盧剛的思想太過極端、偏激,導致他自認為走入了絕境之中,在絕望之下將他對不滿釋放了出來。也有少數人覺得,盧剛確實遭受了很多華人留學生都在面臨的學術打壓,只是只有他一個人選擇了這種極端的反抗方式。
在他的最後一封信中,他提到由於找工作不順利、對物理研究失去了興趣,感到前途渺茫。但其實,就在他自盡後不久,有一所大學通過了他的申請,打算對他進行面試。而這個機會正是倒在他槍下的三位教授幫他爭取的。
而且,在他口中對他有所不滿的導師格爾茲教授經常在外人面前對他讚不絕口。如果,他能夠開朗一些,遇到問題能夠先透過溝通來解決的話,他或許會了解到導師對他真正的想法。
然而,他始終沒有看到自己性格中的弊端,不懂得反思自己,而是一再將問題一股腦歸咎於他人,最終將自己逼入了絕境。
在信中,他甚至將自己的下場歸罪於父母。“我走到今天這一步,可以說有父母的過錯在內!”
他埋怨父母太過普通,不能給予他人生選擇上的指導,比如他認為當初選擇學習物理就是一個錯誤的決定,而他的父母在專業選擇上不能給他任何意見,只能任他自己瞎闖。
但是,在他父親口中,盧剛從小就不喜歡和家人交流,只有二姐和他的關係好一些。在他博士畢業,在美國找不到工作時,父親也建議他回國發展。以他的學術背景,在國內找到一個好的教職工作是不難的,但是盧剛死活不願意回來。
所以,這一切又能怪誰呢?!
不論盧剛是出於個人原因採取報復行為,還是受到打壓選擇了在沉默中爆發,人生的路要如何選擇始終是他自己的決定。
在任何一種情況下,終結他人以及自己的生命都是最不可採取的行為。
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何不換一個角度看世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