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開年,除了重倉新能源的基金,醫藥主題基金同樣損失慘重,即使是“醫藥女神“趙蓓、葛蘭,管理的產品依舊跌幅約10%,不過,唯獨中藥是公募機構近期頻頻看好的細分領域,相關基金獲得了正收益。
有機構人士認為,中藥行情主要是因為中藥板塊估值水平低、部分OTC品種產品提價、政策支援依舊個股自身的變化而支撐此行情,也有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機構今年對相關公司研發出專門針對新冠疫情的特效藥充滿期待。
開年行業迎大跌
Choice顯示,截至1月7日,300餘隻醫藥主題基金(A、C份額分開統計)淨值年內平均下跌5.92%,其中,曲揚、範潔管理的前海開源醫療健康A、C均下挫11.54%,前海開源公共衛生股票C、A年內跌幅均在11.4%左右,基金經理為範潔,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四隻產品的前五大重倉股名單、重倉市值排序一模一樣。
此外,富國精準醫療混合、銀河醫藥混合、中歐醫療創新股票C、長信醫療保健混合(LOF)C、中信建投醫藥健康C等產品同期跌幅在10%以上。
就連曾爭奪“醫藥女神”的葛蘭、趙蓓也未能倖免。同期,趙蓓負責的工銀前沿醫療股票A、C和工銀醫療保健股票下跌均超9%,葛蘭管理的中歐醫療創新股票A、C跌幅超10%,中歐醫療健康混合A、C下跌達到8.5%。
主題基金的漲跌與個股的波動呈高度相關。以申萬一級行業分類,截至1月7日,醫藥生物行業年內跌幅3.94%,跌幅榜排名第7,個股來看,藥石科技新年第一週下跌20.55%,居行業跌幅首位,另有多隻公募重倉股如博騰股份、凱萊英、邁瑞醫療、金域醫學、泰格醫藥、通策醫療、九洲藥業、昭衍新藥等下挫在10%以上。
對於醫藥股開年大跌,長城基金權益投資部基金經理陳蔚豐告訴記者,其實,A股包括醫藥在內的很多板塊都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跌,主要原因應該不是行業層面基本面的變化,而是宏觀層面對貨幣寬鬆程度可能不及預期有所擔憂,同時市場風險偏好有所降低,對於高位高估值的個股不太友好,相反低位低估值的板塊更受青睞。
醫藥基金還能否持有?
值得一提的是,細分領域的中藥主題基金獨樹一幟。截至1月7日,不同於動輒8%以上的大跌,過蓓蓓管理的匯添富中藥基金LOF、C淨值漲幅在1%以上、範潔管理的前海開源中藥股票A、C漲幅約0.7%。
陳蔚豐認為,支撐該板塊大漲的因素有四點,一是中藥板塊估值水平低,本輪上漲之前很多個股估值水平在20倍以下,而業績持續是有增長的;二是部分OTC品種產品提價,醫藥板塊裡部分中藥企業掀起了一輪“提價潮”;三是政策支援,年末醫保局聯合中醫藥管理局出臺了《關於醫保支援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該意見在支付層面明確了對中醫藥產業的支援;四是很多個股自身發生了積極的變化,比如股權激勵,比如國企改革等等。
但中藥就能扛起整個醫藥生物行業的大旗嗎?有多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生物醫藥行業的產品應該以更長遠的眼光看待,而不是博短期;應該選主動產品因為內部會分化,而不是簡單地買個指數。
拉長時間,2019年至2021年三年時間,華安文體健康混合A漲幅365.36%,建信健康民生混合、工銀前沿醫療股票A、中郵健康文娛混合、融通健康產業靈活配置混合A、創金合信醫療保健股票A、廣發醫療保健股票A、博時醫療保健行業混合A、長城醫療保健混合、浦銀安盛醫療健康混合A等近30只主題基金漲幅在200%以上,另有近70只“翻倍基”。
這些“200%”的基金中,若以2020年至2021年兩年的時間來看,華安文體健康混合A、建信健康民生混合、工銀前沿醫療股票A、中郵健康文娛混合、工銀醫藥健康股票A、浦銀安盛醫療健康混合A、大摩健康產業混合A等10只基金依舊翻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