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一位老人召集自己子女開了一場家庭會議,會議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籌集資金。
“海鑫鋼鐵是咱們家族曾經最輝煌的象徵,而且也是海倉的心血,你們一人拿出一個億挽救一下吧!”年邁的老人說道。
看到兒子們猶豫不決的樣子,老人知道這個錢大家是不會拿了。
果然,這幾個兒子聽說要拿這麼一大筆錢,紛紛拒絕了老人的提議。
這位老人就是李春元,曾經的山西首富李海倉的父親,也是另一位山西首富李兆會的爺爺。
此時正處於海鑫集團破產前夕,李春元不忍心李海倉的心血付諸東流,於是召開家庭會議令兒子們幫襯一把。
可惜的是,海鑫鋼鐵敗局已定,而造成這一切的“罪魁禍首”,正是李海倉的兒子李兆會。
這是怎麼回事呢?
李兆會臨危受命繼承海鑫集團
2003年,李兆會正在國外留學。
說是留學,其實就是換個環境繼續吃喝玩樂。他的父親是山西首富,作為家裡唯一的兒子,李兆會註定是個衣食無憂的富二代。
突然間,手機鈴聲響了。一看是爺爺打來的電話,李兆會並沒有多想,以為是往常一樣的家人聊天,於是按下接聽鍵。
“你現在趕快買機票回家,你奶奶要不行了,想見見你!”
“什麼,奶奶不行了?我馬上回去!”
掛下電話後李兆會趕緊收拾東西回國,心裡不斷地祈禱著:奶奶,您可千萬要保重呀,我馬上就回去了。
然而實際上並不是李兆會的奶奶病危,而是他的父親突然被槍殺,為了不讓他擔心,這才說成是奶奶病重了。
火急火燎趕上飛機後,李兆會心亂如麻,眼神不停地望向四周,希望能夠緩解自己的緊張。
就在東張西望之時,李兆會看到報紙上出現“李海倉被殺”這幾個字,瞬間升起一種不詳的預感。
“你好,可以給我一份報紙嗎?”
“好的先生,還需要其他服務嗎?”
“再給我來一杯咖啡,謝謝。”
報紙送來後,李兆會仔細閱讀著關於父親的每一個字,期望這一切只是自己的錯覺。
可報紙上連身份資訊都介紹得一清二楚,他意識到確實是自己的父親出事了。
知道父親意外身亡後,李兆會彷彿被抽去靈魂,根本不知道自己怎麼下的飛機,完全沉浸在悲傷之中。
他不知道的是,父親走後一場更大的挑戰正在等待著他。
李海倉在春節前夕被殺,當場死亡,沒有留下任何遺囑,誰來管理海鑫集團這個商業集團?
一切只能由李春元帶著大家一同商議。
按照公司內部的情況來看,李天虎和辛存海是呼聲最高的人選。
李天虎是李春元的五兒子,有專業的知識技能,也有出色的能力。辛存海雖然不是李家的人,卻是當初與李海倉一同創業的元老,對公司內所有業務都瞭如指掌。
現在的問題是,這兩個人誰更適合當海鑫集團的董事長。
考慮到海鑫集團是李家的企業,大家一致決定先將辛存海排除在外,讓他繼續擔任副董事長。至於李天虎這位候選人,因為李春元的六兒子李文傑極力反對,最終也只能就此作罷。
在大家為了海鑫集團董事長由誰來當爭執不休的時候,李春元再次拍板釘釘:“海鑫集團是李海倉建立的,就由他的兒子李兆會繼承吧。”
這句話一出,董事長人選的爭執終於落下帷幕。不過所有人都不看好李兆會,就連他自己都在打退堂鼓。
李海倉在世時,李兆會是泡在蜜罐里長大的公子哥。雖然沒有做出什麼出格舉動,卻也沒有受過苦,更沒有接觸過任何公司的業務。
這時的李兆會20剛出頭,就已經有了中年人的大肚子。為了表達對朋克音樂的喜愛,他將自己的頭髮留長,擋住一半的眼睛。這幅形象的他出現在任何人面前,都會給人一種幼稚的印象。
李兆會對自己的情況一清二楚,父親留下的十億遺產並不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反倒像壓在心頭的大山,想到要繼承集團,李兆會心裡直打退堂鼓。
“爺爺,要不讓我五叔或者六叔來當董事長吧,我真的不行。”
“這是你父親的心血,你不接手誰接手?再說你是想讓你五叔接手還是六叔接手,不論誰接手,另一個都會不滿意。”
是啊,不論讓誰當董事長,勢必會引起另一人的不滿,只有自己繼承海鑫集團才能保證大多數人沒有意見。想到這裡,李兆會暗下決心:我一定要保護好父親的全部心血。
為了讓李兆會名正言順出任董事長一職,李春元與李兆會的母親紛紛將手中股權讓給李兆會,令他擁有九成以上公司股份。
又考慮到李兆會人微言輕,貿然上任容易引起公司的震動,李春元當機立斷成立一個監事會,他本人及李兆會母親出任正副主席,監事由公司重臣擔任。
這樣一來,即便李兆會沒有任何管理經驗,也不熟悉公司的業務,有了監事會的存在,公司便可以正常運轉。
對於這個決定,李兆會並不開心,因為他沒有任何權力,完全像一個傀儡一樣,尤其是叔叔們對他的態度更讓他難受。為了能夠重掌權力,李兆會開始偷偷學習。
藉助這段當傀儡的時間,李兆會剪掉自己的長髮,專心學習各種與公司有關的知識,很快站穩了腳跟,獲得公司內絕對的話語權。
李兆會與海鑫的起伏
幾個月的時間裡,李兆會成功將李天虎和辛存海“下放”,前者到鋼鐵廠工作,後者長年駐守太原。
直到這時大家才發現,曾經被自己看不上的李兆會已經成長起來,隱隱有超越父親的架勢。
李海倉生前已經為公司接下來的發展做出了全面計劃,包括投資建設高爐煤氣發電廠,以及投資民生銀行。
可惜沒等實施這些計劃,李海倉就意外身亡。
有了父親的規劃,李兆會按部就班地實施著,一年時間內就將公司的總產值提升20億,他自己也成為福布斯排行榜19位(中國富豪排行)。
尤其是他投資的民生銀行,兩年時間裡創收20億,遠比海鑫集團的收入高得多。
2018年經濟危機時期,全國鋼鐵業都在走下坡路,李兆會毅然放棄之前的升級計劃,轉而投入建材市場。
沒過多久,中國宣佈四萬億救市計劃,海鑫集團不僅挺過金融危機,還趁機大賺一筆,李兆會也成為身價125億的山西富豪。
在自己富足的同時,李兆會不忘提高員工福利,花重金為員工建造宿舍和公寓,並積極鼓勵員工自學。若是有人考上了大學,公司還會出錢資助。
對於李兆會這一系列操作,有人說他是繼承了父親的商業天賦,有人說他是背後有高人指點。
不過這一切都不影響爺爺李春元的開心。一是因為孫子也是自己用心培養起來的,如今的成就更說明了自己的毒辣眼光。
更重要的是,孫子要結婚了,物件就是當時大名鼎鼎的明星車曉。
李兆會與車曉的婚禮花費五千萬,如今看來這卻是二人跌落谷底的開始。
車曉自此之後演藝事業受阻不說,李兆會也從中國年輕富豪一步步淪落為一名老賴。
自從民生銀行投資嚐到甜頭後,李兆會逐漸將精力放到投資上,對企業的管理越來越不上心,最後甚至完全交由自己的妹妹李兆霞及六叔李文傑管理。
李海倉活著的時候,員工的精神面貌根本不是現在可以比擬的。
他每天都會到公司實地考察,聽取大家的意見,所有員工都有為企業發展出一份力的幹勁。
等到李兆會成為董事長後,很少有人見過他。尤其是醉心投資股票和基金後,李兆會幾乎沒有踏過公司大門,更別提與員工之間的互動了。
不過投資生意有賺有賠,甚至很多時候靠的是運氣。
或許是李兆會的好運已經用得差不多了,他接下來的投資一直沒有獲得預期效果,反倒是不斷在賠錢。
直到2014年,李兆會的海鑫集團已經開始拖欠員工工資,企業內部也因為他長期甩手不管,被親戚插進許多心腹,不論是生產還是管理都出現致命問題。
公司賬上開始出現虧空、欠債的情況,眼看這個曾經的納稅大戶就要瀕臨倒閉,當地政府決定幫助一下這個民營企業。
可惜李兆會已經志不在此,沒有將政府的幫助放在心上,依舊沉迷於投資。
不久之後,李兆會將父親的遺產和自己投資所得全部賠光,還被查出賬目作假、欠債等問題。所有人都知道,海鑫集團完了。
此時最難過的人不是李兆會,而是李春元。他親眼見證自己的兒子創造一個偌大的商業帝國,又親眼見證孫子將其親手敗光。
原以為李兆會能帶領海鑫集團走向輝煌,現在看來這只是迴光返照。
李春元抱著最後的希望找到其他的兒子們,希望大家共同出手挽救這個集團。
不知是李兆會曾經對叔叔們的打壓讓人寒心,抑或是他們也不想再次冒險,他們紛紛拒絕了老父親的請求。
此時的李春元年事已高,沒有能力繼續管理這個巨大的麻煩,只能接受這個現實。
只是在回想起這一切的時候,不知道他會不會有這樣的念頭——若是李海倉沒有死……
那麼李海倉之死又是怎麼回事呢?
父親的支援下,李海倉開始經商
1955年末,李春元有了自己的第三個兒子——李海倉。
雖說家中已有兩個孩子,可在李春元的觀念中,孩子越多就越幸福。所以對於這個小兒子,李春元依舊充滿寵愛。
隨後的時間裡,李春元家中逐漸多了五個孩子,其中兩個是收養的。為了能夠讓家裡成員都吃飽飯,李春元給每個人都分配了任務。有的負責割草,有的負責砍柴,日子雖然苦,但卻充滿歡樂。
隨著李海倉的年齡越來越大,他開始思考起日後的工作問題。
當時的企業大都是國有企業,想要獲得一個編制並不容易。聽說當臨時工時間長了也能有轉正的機會,李海倉打算去試一試。
經朋友的介紹,李海倉來到鎮裡的一家企業從小工做起。可不論他如何努力工作,還是沒有看到轉正的希望。
加上當時臨時工的工作累、待遇低,李海倉乾脆辭職回家,在附近的油坊打工。
一次去買肥皂的時候,李海倉接連換了幾個商店都沒有買到肥皂。走在回家的路上,他內心疑惑不已:為什麼就是買不到肥皂呢?難道,是肥皂缺貨?
要是肥皂缺貨的話,自己正好可以學習如何生產肥皂,然後將它賣給商店,遠比自己現在當油工掙得多!
興奮之下,李海倉恨不得馬上就飛到家裡告訴父親這一發現。
“爸,我發現一個商機,咱們這裡肥皂缺貨嚴重,我們辦一個工廠做肥皂。”
剛進家門,李海倉就迫不及待的和父親說出了自己的想法。誰知李春元卻沒有想象中的驚喜,反而一臉愁容的問道:
“生產肥皂可以,場地怎麼選,錢怎麼辦?”
聽到父親的疑問,李海倉這才想起這些現實的問題。自己家裡本來就不富裕,哪裡有錢開工廠呢?還是老老實實打工吧。
正在李海倉即將放棄之時,李春元開口說道:“你先去學習技術,剩下的我來想辦法。”
有了父親的支援,李海倉來到城裡一家肥皂廠當起了“小偷”,跟著一位老師傅學到了肥皂的製作方法。
學成回家後,李春元將房子抵押給村裡貸款,為李海倉籌集肥皂廠的啟動資金。從建廠開始,兩年時間內李海倉就憑藉著肥皂廠成了村裡的有錢人。
當週圍的肥皂廠越來越多時,李海倉意識到這樣下去也不會有太多收益,隨即關閉肥皂廠,用這些年積累下的銷售渠道及錢財再次創業,開了一家綜合超市。
超市開了五年,李海倉賺的盆滿缽滿。不過他並不滿足於此,轉而對焦炭行業打起主意。
自從他開超市進貨以來,一旦他山西人的身份暴露,別人就會前來詢問煤炭相關的問題。時間一長,李海倉意識到這是一個巨大商機。穩妥起見,李海倉還是先回去徵求父親的意見。
“爸,我感覺焦炭行業有市場,我想開個焦炭廠,您覺得怎麼樣?”
“你要感覺可以就去做,需要什麼幫助就說出來,咱們一起想辦法。”
得到父親的肯定,李海倉模仿之前肥皂廠的方法,先去學習所有工藝,然後回到家中籌集資金開設一家焦炭廠。
一年時間,李海倉不僅收回之前的投資成本,還淨賺四十多萬。到了1992年,李海倉的焦炭廠已經身價千萬,還從原本的焦炭產業發展成為鋼鐵廠,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海鑫鋼鐵集團。
到了2001年,海鑫集團已經具備將原料逐一加工成各種產品的技術,海鑫集團也成為了當地最有名的大企業。
作為這個企業的創始人,李海倉更是成為寒門貴子發家致富的勵志典範,媒體記者紛紛前來採訪。
可惜的是,這次商業大亨還沒來得及實現自己的全部理想,就被好友暗殺在辦公室內。
事業有成,意外被殺
在李海倉事業更進一層時,他與友人的差距也越來越大。正是這種落差,最終使得他的朋友馮引亮動了殺人的念頭。
馮引亮與李海倉一起長大,從小就是好兄弟。不過李海倉家裡太窮,並沒有上過幾年學。馮引亮家裡條件還可以,讀到了高中。
在李海倉辦肥皂廠前後,馮引亮也在村裡的土地上辦了一家造紙廠。
同樣是廠子,馮引亮的廠子明顯更加賺錢。首先造紙的原料可以就地取材,其次紙的銷量要更大一些。而且由於地理條件的限制,造紙行業競爭沒有那麼大。
憑藉著這個造紙廠,馮引亮成為名副其實的“土豪”,遇事喜歡一擲千金,吃穿衣著講究檔次。更重要的是,馮引亮在外面包養了一個情人。
若是從時間上來看的話,馮引亮比李海倉更早富起來。當初李海倉缺錢辦廠,馮引亮二話不說就拿出一筆錢支援自己的好兄弟。
可當海鑫集團越做越大時,馮引亮開始走下坡路,與李海倉的矛盾也越來越多。
最開始時,馮引亮的造紙廠電路有問題,希望能從李海倉這裡接一條電線。
“你放心,我不白用你的電,咱們安電錶計算,我正常付錢。”
“什麼錢不錢的,你先接過一條電線用著。”
馮引亮看似大方的付電費,卻動起了歪心思,將電錶改裝了,無論怎麼用,走得速度都十分緩慢。沒過多久,海鑫集團的一位電工發現了電錶的異樣,直接掐斷了對造紙廠的用電供給,並報告給李海倉。
知道自己理虧,馮引亮並沒有過多表示,李海倉也沒有追究這件事。這對兄弟看起來一切照舊,其實已經產生了隔閡。
令馮引亮始料不及的是,之後檢查組查出他的偷稅證據,明令他補交十萬稅款。若是在前幾年,十萬塊錢還真不是什麼難事。
可最近馮引亮的造紙廠已經走下坡路,加上他自己還要維持排場以及包養情人,十萬塊錢還真不好籌集。
為了能省下這筆錢,馮引亮直接給李海倉打電話,希望他去求個情,不要罰自己的款。
誰知李海倉直接將他的電話轉接給辦公室,讓他直接和工作人員說出自己的請求,然後再報給他處理。
馮引亮明白了,這是李海倉在拒絕自己的請求,這才想出這麼個辦法。掛掉電話後,馮引亮咬牙湊齊十萬罰款,發誓不再與李海倉聯絡。
可惜沒過多久,馮引亮的造紙廠因為汙染太過嚴重被關閉了。雖然造紙廠經濟效益越來越不好,可畢竟還有不菲的收益。廠子一停,馮引亮徹底失去了經濟來源。
為了自己的生活,馮引亮不得不再次拿起電話打給李海倉:“看在咱倆一起長大的份上,你能不能和政府說說,不要關閉我的造紙廠。”
“造紙廠汙染太大,早晚得關,這不是我能決定的事情,你還是快想想別的出路吧。”
聽到李海倉的回答,馮引亮電話一摔,破口大罵李海倉忘恩負義。隨後變賣資產,來到其他城市一邊投資,一邊重開造紙廠。
可惜馮引亮這些投資全都打了水漂,沒有帶來任何經濟效益。此時他的小情人不願意了,跟隨他這麼多年,到頭來什麼都沒剩下,白白搭上自己的青春。
“要麼跟你老婆離婚,要麼給我20萬分手費。”
馮引亮害怕她鬧到老婆那裡,答應給她20萬的分手費,不過得過段時間,因為他現在沒有錢,得去和李海倉談一筆生意。
原來馮引亮雖然造紙廠關閉了,可那片土地卻是他的資產。原本想著用這片土地東山再起,可現在情人要錢,自己也需要生活,這才想到將地賣出去。
在馮引亮看來,李海倉是最合適的人選。他的工廠那麼大,一定需要土地擴張。何況二人曾經的關係,怎麼也能賣個高價。
馮引亮手中的土地市場價在一百萬左右,他自己想要180萬賣給李海倉,被李海倉直接拒絕。
這樣一來,馮引亮最後的希望破滅了,對李海倉的恨增長到了極點。
土地不值那麼多錢,馮引亮知道。可他沒想到李海倉竟不顧朋友之情,接二連三拒絕幫助自己。
2003年,春節之前,馮引亮從抽屜中拿出兩支獵槍,走進了李海倉的辦公室。
雖然門外有人把守,可李海倉的辦公室向來是開放的,不論是記者還是其他的拜訪者,都可以直接進入。
大家知道馮引亮與董事長是老朋友,也沒有看清馮引亮手中的獵槍,就這樣將他放了進去。
不久之後,外面的人聽到兩聲槍響,再進去時,地下躺著已經身亡的李海倉和馮引亮。
就這樣,海鑫集團的創始人死在春節前夕,死在辦公室內。他的老父親李春元不僅要忍受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痛苦,還親眼見到了海鑫集團毀於兒子們的爭權奪利,毀於孫子的不管不顧。
自從海鑫集團破產,李兆會在媒體面前表示一定會還錢後,就再也不見蹤影。即便將集團所有能抵押的物品抵扣債務,李兆會依舊欠下上億的債務。
有人說李兆會偷偷回來看望過爺爺,也有人說李兆會早就預料到集團的衰退,所以將錢套現後過自己的小日子去了。
不管是哪種情況,都無法否認李春元晚年時的悲傷。最引以為豪的兒子被殺,企業在孫子手裡破產,兒子們雖然都是成功人士,卻各有私心,再也不像從前那樣團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