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碳交易市場的逐步成熟,在繼電力行業之後,鋼鐵、水泥、化工等高耗能行業也將被納入,實現碳排放交易的全領域覆蓋。
高耗能產業被納入碳交易市場,意味著碳指標的交易將日益頻繁,碳交易規模也會越來越大,碳指標價格必將水漲船高,這對可再生能源發電非常有利。
風電、光伏和生物質發電已經形成非常成熟的產業鏈,併成為能源領域碳減排的主力。全面參與碳市場交易,將是可再生能源發電產業發展的趨勢。
碳指標交易成為剛需
除了煤電行業之外,鋼鐵、水泥、化工、冶金等行業都是二氧化碳排放大戶,都是靠煤炭等化石能源作為動力源,是能耗雙控重點關注產業。
未來,高耗能企業要想維持生產或者擴大產能,必須要透過消納綠電或者購買碳指標,來對沖企業消耗化石能源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
目前來看,儘管風電、光伏和生物質發電裝機規模在日益擴大,但是實際上網電量依然有限,因此購買碳指標將成為高耗能企業的剛需。
碳交易價格將過百
當前,我國年碳交易均價在49元每噸。按照聯合國環保組織的資料顯示,碳排放的社會成本約每噸41美元,國際碳交易價格在47美元以上。
很顯然,我國的碳排放交易價格太低,不能真正體現風電、光伏和生物質發電等可再生能源電力對二氧化碳減排所做出的價值。
當然,隨著碳指標成為剛需,我國的碳交易價格自然會上漲。根據最新交易顯示,我國碳交易價格一度達到87元每噸,2022大機率會超過百元。
可再生能源發電再次爆發
碳市場規模的擴張和成熟,最大的受益者將是風電、光伏和生物質發電,因為在氫能未廣泛應用之前,它們是能源領域最大的碳減排、碳中和主力。
風電、光伏和生物質發電手中的碳減排指標,將會成為高耗能企業的香餑餑。一億度綠電,可減排近8萬噸二氧化碳,這筆收益是非常可觀的。
碳指標交易將大大縮短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投資回收週期,提高風光電和生物質發電的經濟性,因此,2022可再生能源發電投資將再次爆發。
資本將不加選擇的投資
未來,所有產業的耗能都將被“碳純色”衡量,無論是你消耗化石能源,還是清潔能源,碳指標將成為企業耗能實現碳中和的砝碼。
雙碳目標的大環境下,構建低碳社會是趨勢,碳交易將是一場全社會、全民參與的行動。即便是個人消費的電和熱,也都將成為碳交易的一部分。
爭奪碳指標交易權,將是未來資本關注的焦點。而風電、光伏和生物質發電,這些碳純色非常高的產業,資本將會不加選擇的進行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