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是在20106年《中國政府工作報告》中,總理所提出的一種嚴謹、負責的態度,更是敬業、鑽研、刻苦、創新精神的集中體現,同時它也是一種匠人的情懷、執著、堅守與一份責任。
這份責任與堅守不僅僅應該體現在個人身上,現實中的方方面面也需要工匠精神,中國的企業更加需要工匠精神。據不完全的統計,截至2014年,中國的鄰國日本,總共擁有260多萬家企業,百年曆史的企業有2.5萬家。
這真是很令人震驚,小小的島國,並且對外發動過侵略戰爭的日本,百年企業居然佔比將近五分之一。按照百年企業數量的全球國家排名,前十中,沒有中國。
說起中國的製藥四大巨頭,阿膠、同仁堂、雲南白藥、片仔癀,這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百年老字號藥企。但是同仁堂,人們都明白它是中國製藥的領頭羊,更是中國百年老企業的代表。
可現如今,鮮為人知的是這家百年老字號的製藥公司正處在罕見的頹廢之中。中國的製藥企業,乃至全部的百年老字號,沒有幾家公司擁有能與同仁堂媲美的如此具有歷史內涵的頂級招牌,可如今的同仁堂開始“生病”了,怎麼了?它真的老了嗎?
352歲的同仁堂
人們一談起同仁堂,想到的就是古香古色的建築,充滿雕樑畫柱,藥香四溢的老式中藥櫃和經驗老道、長滿白髮的老中醫 。作為中國最出門的老藥店,同仁堂於1669年(清康熙八年)在北京建立,其目的就是為皇帝供奉御藥,為八代皇帝服務188年,至今已經351的歷史。
1907年-1979年,同仁堂經歷了公私合營、同仁堂煉藥廠的建立和同仁堂廠、牌的恢復;1985年,北京市政府在人民大會堂為同仁堂召開了建立315週年的紀念大會。在此之後的幾年間,同仁堂成立公司並且於2000年在香港上市。
同仁堂這麼多年來的發展靠的是什麼?不就是那塊具有百年曆史的金招牌,從最初的同仁堂藥室、同仁堂藥店到北京同仁堂集團,經歷了清朝的盛衰轉變,幾次的外來入侵,再到到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滄桑,其所有制形式、企業性質、管理方式也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但同仁堂經歷了無數的風風雨雨但卻依然堅挺。
其名稱遠揚海內外,樹起了一塊金字招牌,這可真是世界製藥史上的一大奇蹟。同仁堂的金字招牌為何可以三百年不倒。因為有“同仁堂”三個字就代表著品質的保證。
在十幾年前抗擊非典當中,340歲的同仁堂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自從4月北京相關部門公佈了預防非典的藥方以來,身為中藥界老字號的同仁堂一下就扛起重任,為保證老百姓能及時用上有效中藥。
自4月的藥方一公佈,其屬下的藥店每天為民眾抓的藥房多達十萬多,代煎的中藥每天出售萬瓶之多,同仁堂的全體員工全力以赴投入到抗擊非典的戰役中。更加可貴的是,在非典期間,其它家的中藥瘋狂漲價,但是同仁堂抱著“拳拳仁心 報國為民”宗旨,堅持藥材不加價,不停售。在此期間,同仁堂僅僅在北京的銷售情況,就虧損600多萬元。
現如今的同仁堂怎麼了?
然而,近幾年來,這塊金招牌不斷地被人們所質疑。資料顯示,同仁堂從2016年以來,累計被藥監部門點名通報20餘次。
多可怕,一箇中國老字號的藥企,中國最具有匠人精神的百年老字號在現代的經營中居然會出現被質檢部門點名,更可怕的是這些通報在同仁堂看來都是“撓癢癢”,居然沒有太在意。然而在18年,同仁堂就因為蜂蜜而陷入品牌的連環危機。
2018年底一家名為鹽城金蜂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作為同仁堂委託的蜂蜜生產公司,因為回收大量的過期蜂蜜,進行加工和重新包裝,重新列印生產日期並且上市進行售賣,而這背後的同仁堂也作為委託方被牽連進來。
這件事情一經爆料,使得同仁堂陷入“質量”的輿論之中。隨即,北京同仁堂公司生產的白礬產品,被山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 進行產品抽查,查出產品存在不合格的情況,並立即釋出了對同仁堂的通告
但是隨著這件事過去了大半年,同仁堂才釋出公告稱,其子公司北京同仁堂蜂業,因存在回收大量的過期蜂蜜,進行加工和重新包裝,重新列印生產日期並且上市進行售賣行為,被江蘇省鹽城市濱海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罰款人民幣1408萬元,並對此事造成的以前不良後果進行道歉致意。
現如今同仁堂在人們心中的形象已經不再如同之前一樣的具有代表。一個百年曆史的老企業居然會陷入質量風波,難道它真的開始“生病”了嗎?
更糟糕的是北京市紀委市監委對同仁堂公司進行了通報,這說明不僅僅是同仁堂的產品出現問題,連同仁堂的“匠人”們也出現問題:北京同仁堂集團的黨委沒有盡好自己的職責、在國有企業的政治核心和領導核心作用,導致內部管理混亂。
在媒體的曝光下,北京市紀委市監委就銷售過期蜂蜜一事,對北京同仁堂集團原黨委書記、董事長梅群等3名企業領導幹部給予黨紀政務處分,要求北京同仁堂集團紀委對相關11名企業幹部給予相應黨紀政務處分,按照企業管理制度進行職務調整、解除合同及經濟處罰。
毋庸置疑的是,同仁堂的企業內部的管理,人員的任用,產品質量的把關,接二連三地出現問題。何況現在的醫藥市場競爭相當激烈,有很多具有很大能力的後起之秀,如果同仁堂不進行改革,那麼連老字號也只能看著後輩們大放光彩而自己卻望洋興嘆。
另一方面,中成藥這些年的市景並不好。經調查研究的資料表明,2018年我國中成藥產量為261.9萬噸,較2017年同比下降0.97%;2019年中國中成藥產量為246.4萬噸,同比下降5.9%。整體中成藥市場呈現萎縮之態。大環境的不斷改變已經不再是依靠的老祖宗傳下來的東西就可以打遍天下的。
只有那些具有競爭力,綜合實力強的藥企才可以參與市場的競爭,這些具有綜合實力的藥企也透過自己的科學技術,來推動著中國醫學技術的發展。換句話說,要想在現如今的市場存活,必須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
因此,靠著祖宗傳下來的技術,同仁堂的未來真的應該好好考慮一下。資料顯示,公司2019年研發投入的研發資金僅僅佔營業成本的不到3%,遠遠地低於同行的水平。
更為可怕的是,同仁堂的核心技術是沒有專利的,也就是說,他們所謂的核心產品,核心技術在市場上是普通的,並不是一家獨有的。隨著更多的後起之秀的加入市場,同仁堂真的是越來越難抵得住晚輩的攻擊。
是偶然還是必然?
2020年,同仁堂的資產為218.38億元,看似還不錯,主營業收入為1283587.91萬元,相比去年減少了45114.41萬元,下降3.4%;營業成本為1073002.72萬元,相比2019年減少了51033.74萬元,下降4.54%。從淨利潤方面來說,20年的第一季度的淨利潤與2015年一季度相同,2015年一季度同仁堂的淨利潤為2.4億元,但是同比增長了13.72%。
20年上半年,新冠疫情席捲了整個中國,幾乎全部企業都受到了影響,同仁堂的業績下滑也情有可原。那麼對於同仁堂“老”了嗎?這一說法,在20年的上半年是體現不出,那就再往前看。同仁堂09年至16年,總資產處於逐年增加的情況,但是成長的速度較慢,更糟的是總資產的增長率處於下降狀態。
2009年至2017年,同仁堂的營收保持著穩定的10%增長,2018年的營收為142.09億,但增長率僅為6.8%。19年對於同仁堂來說是轉折的一年,在這年中同仁堂的淨利潤首次出現下滑,上次下滑還是14年前。
這也是同仁堂自2007年以來,首次出現營收和利潤下降的現象。更糟糕的是2019年,同仁堂的總負債達626160.12萬元,負債率為29.9%,為近五年來的最高負債率。
同仁堂的主要營銷還是以中成藥為主,同時它還擁有三個核心的子公司:“同仁堂科技”負責的是中成藥的生產;“同仁堂商業” 負責的是全國的藥房”;“同仁堂國藥”則重點負責海外發展分銷網路。顯而易見,同仁堂科技是負責藥品的生產,掌握核心技術的;而後者就是同仁堂的銷售渠道。
2019年同仁堂醫療保健方面的產品總生產量 1446.18 萬盒,同比下降34.44%;銷售量 1821.1萬盒,同比下降24.5%;庫存量 377.24 萬盒,同比下降 51.5%。產量的降幅大於銷售的降幅,也就是說問題主要集中在生產與銷售渠道方面。
同仁堂官方對於自己產能不足給出的解釋是為了“節能限產”,才導致旗下的子公司,負責製藥的同仁堂科技的產能不足。從而導致其年度的銷售額下降。
產能的不足也導致同仁堂在全國的銷售渠道和銷售門店的數量有所縮減,據不完全統計,19年同仁堂在全國有著809家銷售門店,同去年增長43家.因此,由於產能不足引起的一系列連鎖反應,是導致同仁堂開始下坡的一個因素。總的來看,結合自身因素和產品銷售來看,同仁堂的下坡之旅是必然的。
激烈的競爭
在中國的製藥業,並不是一家獨大的情況,而是各個藥企之間的不斷競爭,不斷淘汰。同為藥企的片仔癀,可謂後起之秀。它是可以與同仁堂並肩的藥企。雖然前一段時間,它也被指責說所謂的“吃老本”,但是近幾年的發展,可把中國製藥四巨頭中的其餘三巨頭:同仁堂,雲南白藥,阿膠,遠遠的甩在身後。
同仁堂在1997年上市,市值34.44億元;片仔癀則在2003年上市,市值22.37億元。多年過後的今天,同仁堂的總市值為359億元,但是後者的總市值則高達917億元。同仁堂比片仔癀上市的早,初始市值多,但是現如今卻只有片仔癀市值的一半還不到。
但是看了兩者的財務報表,就不足為奇了:同比過去的三年,同仁堂的營收和利潤的增長均為負數,而片仔癀的營收和利潤僅為正增長。
另一方面,中國的製藥四巨頭,阿膠,片仔癀,同仁堂,雲南白藥,其中除了同仁堂之外的三家企業都有自己的核心產品,並且具有專利的保障,這三家企業也在拓展自己核心產品的用途,如市場上面的雲南白藥牙膏,阿膠棗,以此來打破增長的天花板,可就只有同仁堂沒有自己過硬的核心。
也是依靠著自己的獨家本領,其餘三家藥企可以透過提高價格和跨界來提高自己的銷售額。而同仁堂只能靠不斷地增加門店,來被動的帶動業績增長。因此,同仁堂的情況要比其餘三家更加的艱鉅。
片仔癀有著過硬的核心產品,雲南白藥有著創新的產品,阿膠有著優秀的單品,而同仁堂卻一無所有。難道同仁堂就要病倒了嗎?
現如今的同仁堂,我想唯一能做的就是靜靜地等待,先穩住自己的發展,為的是不至於走到破產的地步。等待的是新的高層,等待的是自己過硬的核心。
總結
現如今的同仁堂已經失去了金字招牌的庇護,但這可能是個好事。這可以避免一些壓力,讓同仁堂自己創新出自己的核心而不是濫竽充數。其次需要重拾老祖宗的匠人精神,我想同仁堂的招牌能儲存至今,和老祖宗踏踏實實製藥的精神是密不可分的,而這正是中國企業的短板,普遍的企業都是短期的,賺快錢之後就了無音訊。
但作為百年老字號的同仁堂,更不應該賺快錢。我想再經歷幾年的發展,或許未來同仁堂的成長不可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