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出品方/作者:太平洋證券,蔡雪昱,李鑫鑫,李夢鷳)
1、白酒行業分析邏輯
一、行業向品牌、頭部集中、消費升級的趨勢持續
在告別總量增長後,量減價增,行業進入結構紅利期,繼續向頭部集中。2016年後,白酒行業告別總量增長時代,行業整體呈現 量減價增趨勢,2015-2020年,白酒行業產量複合增速-10.8%,收入複合增速1%,利潤複合增速17%。2021年1~10月,行業收 入4692億元(+18.6%),產量558萬千升(+5.49%)行業向優勢品牌集中。隨著消費者品牌意識,健康意識的提升,白酒行業向優勢企業和優勢產區集中。2015-2021年H1白酒上市 公司佔行業收入從21%持續提升至47%,佔行業利潤從45%提升至61%。
二、十四五規劃下,增速必將呈現前高後低態勢
趨勢一:消費升級勢頭持續 , 次高階繼續擴容、批價穩步上行。
趨勢二:監管趨嚴,利好規範化管理的龍頭企業。 8月重提白酒消費稅(稅基、消費稅後置徵收),品牌與市場強勢的企業有能力傳導消化。8月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關於業外資本圍獵白酒行業進行監管,有利於行業內的有序整合、落後產能的淘汰、進一步提高集中度 。 仁懷市整肅貼牌生產醬酒、監管醬酒亂象,醬酒熱度迴歸理性。
趨勢三:股權激勵相繼落地或大步推進,激發更大動能。
三、行業監管趨嚴利好規範化運營的龍頭企業
明年短期利好因素:今年Q4控節奏更明顯、去庫存+維護市場秩序、庫存健康,確保明年Q1開門紅。從各家推出股權激勵目標來 看,不僅縱向比較、也放眼於行業對手橫向比較,有能力的企業、五年規劃達成預計節奏前高後低。
中長期利好因素:消費升級、品牌化消費、追求品質的趨勢不變
高階確定性強、量價上短期各家看點不同:貴州茅臺-新管理層推動營銷體系及市場化價格體系改革,推動商品屬性的迴歸。市場成 交價格理性化回落有利於企業和行業中長期發展。渠道結構持續調整亦或是潛在提價可能性帶來的利潤彈性。五糧液、瀘州老窖-高 端酒價盤適度量增下保持平穩、品牌價值迴歸到千元價位帶上的放量只是時間問題。五糧液歷史貼牌、總經銷等遺留問題審查清理 結束後,治理將更順暢。瀘州老窖股權激勵獲得國資委透過,激發管理及銷售團隊更大動能。
2、乳製品分析邏輯
一、乳製品行業需求增長,行業競爭環境改善
經濟回暖+消費者信心提升,疊加後疫情時代乳製品需求增長,行業產量持續提升。2021年產量同比提升近8%,高需求將繼續 帶動產量提升。
原奶價格上漲背景下競爭趨緩:2021年乳企的收奶價格普遍增加近雙位數,給乳企的銷售毛利率帶來一定的影響。疫情導致消 費者需求增長較快,供給不足,原奶價格持續上漲;未來上下游合作緊密,原奶價格大幅波動的可能性下降。
奶源偏緊、原奶價格抬升的背景下,打折促銷力度明顯減弱,價盤改善,毛銷差擴大。預計2022年奶價上漲趨緩、而競爭趨緩 也還將繼續保持。行業促銷逐漸放緩,乳品終端零售價格穩步提升:2021年12月,酸奶、牛奶零售價分別同比增長5%、3%。今年前三季度,伊利 、光明、新乳業的銷售費用率累計下滑1.3pct、4.1pct、7.2pct、3.3pct。伴隨行業需求回暖+競爭環境改善,上市乳企業績表現較好:2021年前三季度伊利、光明、新乳業、妙可藍多營業收入同比增長 15%、18%、43%、68%;淨利潤同比增長32%、5%、38%、171%。
二、乳製品細分品類好轉,常溫白奶、低溫鮮奶助力增長
常溫白仍是行業增長主力:金典2021年前三季度實現20%以上的增長,有機金典超過50%增長(份額+1.6pct),今年體量超過 200億。2021年上半年蒙牛常溫液態奶收入增長同比超20%,特侖蘇增長近40%。
低溫鮮奶今年快速增長:2021年前三季度伊利、新乳業低溫鮮奶同比增長200%、40%。2021年上半年蒙牛鮮奶業務收入同比增 長120%。
疫情導致酸奶消費場景缺失、品類增長乏力,常溫酸略好於低溫酸。伊利常溫酸透過推出AMX、勺吃等新品今年上半年實現增長, 三季度受汛期和疫情影響下滑,預計全年常溫酸中個位數增長。蒙牛上半年常溫酸實現單個位數增長。今年上半年低溫酸行業雙 位數下滑。三胎政策利好奶粉業務,且奶粉市場國產化趨勢明顯、國產品牌奶粉收入高增。飛鶴、伊利今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長33%、15%。 另外,伊利金領冠單三季度90%增速,主要系去年低基數、及配方升級,伊利看好國產奶粉的發展機遇,未來目標實現內生25% 的增速。
三、行業集中度提升,龍頭地位強化
市佔率:乳製品行業中,伊利在常溫奶中市佔率最高,低溫奶市佔率低於蒙牛。液態奶雙寡頭格局穩定。嬰幼兒配方奶粉市佔 率飛鶴遙遙領先。
伊利:公司2021年Q3奶粉在全渠道增速行業第一、線下份額躍居國產品牌第二名,母嬰渠道持續滲透,目標22年嬰幼兒奶粉達 市場份額第二。公司規劃未來奶粉內生增速25%以上,並透過收購澳優形成業務合力,促進奶粉業務增長。
3 調味品分析邏輯
一、調味品:長期量價齊升、格局繼續集中
對標日本,非醬油品類有望繼續放量,價格貢獻佔主導。調味品滲透率來說,滲透率最高的是醬油、味精、醋,榨菜次之, 複合醬料、蠔油等比較低。對標日本90年代,日本調味品中醬油品類產量在下降,其他品類如醋等產銷量在逐步上升,一方 面是隨著人口老齡化發展,全國導致需要醋助消化,另一方面是健康需求導致的醋用量上升和醋飲料的風靡。(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對比國內,未來量價齊升仍有較大空間。對標中國,一方面,醬油雖然“放量”到了瓶頸,但醋仍有放量空間,其他滲透率 較低的如蠔油等未來也有放量空間,主要是因為隨著調味品健康化、功能化趨勢,調味品品類含鹽量降低、用量增加。另一 方面,隨著高階化等趨勢進行,醬油等調味品的價格有望繼續上行。未來調味品行業量價齊升有望延續。
對標國外,日本醬油龍頭市佔率30%+,食醋龍頭市佔率30%+。參考日本醬油行業格局,龜甲萬市佔率在30%以上,食醋 行業格局,日本食醋龍頭味滋康,龍頭集中度在30%+。歐美“酸味調味品”番茄醬,龍頭卡夫亨氏在美洲市佔率60%、歐 洲80%。從歐美及日本企業來看,調味品龍頭集中度均在30%-80%。
對比國內,中國調味品龍頭均有空間。目前中國調味品行業中,醬油賽道格局最好,龍頭市佔率接近20%。我們認為海天和 龜甲萬具有可比性,一方面是海天和龜甲萬都是面向中低端市場,另一方面兩者渠道鋪設都很好,因此我們認為海天市佔率 有望逐步提升,有望達到30%。同時國內食醋行業格局更加分散,未來也有望逐步集中。
二、基礎調味品:高階化、功能化是未來趨勢
日本醬油經歷過三次消費升級。日本醬油業的第一次消費升級發生於1972年-1990年,標誌產品為丸大豆醬油,相比之下, 全使用大豆製造的丸大豆醬油對醬油的品質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二次消費升級發生於1990年-2011年,標誌產品為有 機醬油,適逢有機種植熱潮,有機醬油需求量加大,健康要求進一步深化;第三次消費升級發生於2011年至今,標誌產品為 鮮榨醬油及各類釀造醬油。
中國醬油正在進入第三階段,即功能化、健康化階 段。我國醬油大致分為三輪產品升級,第一輪消費 升級發生於2003-2008年左右,傳統醬油逐漸細分 為生抽、老抽,生抽提鮮,老抽上色;第二次消費 升級發生於2008-2015年左右,2003年味事達公 司首次推出味極鮮高鮮醬油;第三次消費升級發生 於2015年至今,2008年千禾味業首創零新增醬油, 不新增任何食品新增劑釀造出更濃郁、醇厚的醬油, 滿足健康和美味的天然需求。
三、複合調味品:高景氣延續、行業分散格局最佳化
市場規模:目前已突破千億,複合增速15%+。中國複合調味品的市場規模從2013年的557億元增長至2018年的1091億元,CAGR 為15.83%。隨著城市化程序持續推進,消費者節奏不斷加快及連鎖餐廳日益重視效率,預期複合調味料市場在未來講進一步擴大。
行業分散:發展最成熟的火鍋底料,市場仍然很分散。火鍋底料在複合調味料中發展相對成熟。根據Frost & Sullivan資料,2015年 我國火鍋底料市場CR3約為21%,其中紅九九、頤海、天味為前三大品牌,市佔率分別為9.2%、7.9%和7.0%。
品類分析:B端、C端同等重要,核心競爭力來說,B端靠產品研發、C端靠營銷+渠道。不同於基礎調味料,複合調味料在2B端和2C 段發展基本處於相同發展階段,均在萌芽及消費者教育階段。同時,借鑑日本發展經驗,隨著生活節奏加快、90後成為家庭主力,家 庭消費將在複合調味料的需求中佔據較大比例。核心競爭力來說,2B端企業品牌轉換成本高,對產品品質要求高;2C端消費者尚處 消費者教育階段,誰先搶佔消費者心智,誰將成為最大獲利者,因此客戶佔比不同,核心競爭力不同。
4 休閒食品分析邏輯
一、市場空間巨大
市場規模:目前對休閒零食尚未有確切定義,窄口徑市場規模約在5000億左右。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資料,中國休閒零食市場 規模從2011年的3205億元增長至2019年的5439億元,CAGR為6.83%,其中銷量CAGR為3%,單價CAGR為2.7%。雖然行業 增速在個位數,但是一些品類增速較快,如烘焙、休閒滷製品等。
行業未來:未來休閒零食行業市場規模將持續擴大,面臨量價齊升機會。未來隨著國民收入的提高和消費升級的持續,休閒零 食業態逐漸升溫,整體市場規模持續擴大,其中量增來自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價增來自產品結構升級。
二、商業模式多元
品類分析:零售商佔優、線上主導的特點。1)休閒零食品類分散、上游製造商門檻低,在模式上零售商具有比較優勢。零售商 可透過組織上游生產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組織下游銷售提升消費者客戶體驗、透過資訊系統加強對各個環節的控制管理。2)休 閒零食具有可延遲消費、類標品屬性,更適合線上主導銷售,同時線下門店零售也可滿足部分衝動性消費需求。B2C電商零售主 導,結合線下的模式為其渠道的最優解。
商業模式:品牌商、零售商均可很好生存。根據公司耕耘領域品類是否集中、上游製造商門檻高低(護城河是否已建立),我 們把休閒食品分為四個象限,我們認為第一、第三象限企業具有比較優勢。其中第一象限為渠道優勢的品牌企業,第三象限為 品牌優勢明顯的零售企業。
三、估值體系不同
財務表現:不同模式財務表現不同。1)品牌商高利潤、低週轉。品牌商淨利率一般在10%-18%,週轉率再0.5-1.5次左右。2) 零售商低利潤、高週轉。零售商淨利率1%-5%,遠低於傳統品牌商,週轉率在1次以上,高於品牌商。
估值對比:不同模式估值體系不同。1)品牌商採用傳統食品飲料估值體系,即PE估值法;目前A股相關公司PE(ttm)基本在 30-50倍;2)零售商更適合用零售估值體系,即PS估值法;目前A股相關公司PS(ttm)在1-2倍之間。(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5 速凍食品&預製菜分析邏輯
一、速凍火鍋料:市場規模兩位數增長,行業集中度低
市場規模:速凍麵點快速增長,速凍火鍋料穩定增長。速凍面米:根據 Frost & Sullivan 統計,速凍面米市場規模從2015年的535億 元增長至2019年的773.5億元,CAGR為9.65%。傳統速凍面米行業已接近飽和,繼續保持三全食品、思念食品和灣仔碼頭“三足鼎 立”格局,而新式麵點佔據速凍面米行業40%,新品頻出,市場空間廣闊。速凍火鍋料:根據華經產業研究院統計,我國速凍火鍋料 市場規模從2012年209億元增長至2019年502億元,複合增速達到13.3%;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響,市場規模雖降至462億元,但無 礙速凍火鍋料快速發展。
海外對標:速凍食品人均消費量遠低於海外,市場空間廣闊。雖然隨著城鎮化不斷推進,消費水平提升以及生活節奏加快,我國速凍 食品需求量逐年上升,速凍食品消費量已達到9千克/人,但目前仍遠低於海外,是美國的七分之一、歐盟的四分之一、日本的二分之 一,未來市場空間仍然廣闊。
行業未來:速凍面米C端格局穩固,B端市場成為驅動增長重要引擎。在速凍面米領域,三全、思念和灣仔碼頭銷售渠道以商超和經銷 為主,面向C端市場,CR3超40%,行業競爭激烈。根據IBIS諮詢統計和測算,我國速凍食品B端市場佔比約36%;而速凍面米B端市 場佔比僅約16%。對標日本,C端與B端通路的比例分別為56%和44%,B端渠道將成為驅動速凍面米制品增長的重要引擎。
新式麵點持續出新品擴大市場規模。我國餃子、湯圓和麵點老三樣佔據速凍面米行業超75%,對標日本,前十大速凍產品包括烏冬麵、 炸土豆肉餅、炒飯、餃子等,市場佔比僅55%,集中度遠低於國內,因此,未來品類豐富度提升仍有可觀空間,挖掘爆款單品是企業 突圍方向。
二、速凍麵點:新式麵點新品頻出,規模快速擴大
市場規模:發展初期,千億藍海。根據中國產業資訊網的統計,預製菜市場規模從2017年的1000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約2600億元,預計 2021年超過3000億元。從B端市場看,2019餐飲行業規模4萬億左右,按食材佔比30%計算,餐飲行業食材規模1.2萬億,預製菜市場空間 較大。
行業空間: C端受飲食便捷化需求,B端受餐飲行業工業化需求驅動。C端來看,隨著經濟發展和生活節奏的加快,飲食便捷化需求催生,消 費者需要預製菜節省做菜的時間。B端來看,房租人力成本持續上漲增加餐飲企業負擔,同時,預製菜可以幫助解決餐飲企業口味標準化,食 材損耗,某些菜品製作流程耗時長,需要食材種類多的問題。
對標日本來看,日本預製菜滲透率已突破60%,中國有望加速滲透。將中國預製菜滲透率與日本對比,未來預製菜有機會成長為萬億級市場。
三、預製菜:藍海市場,受飲食便捷化,餐飲行業工業化雙重需求驅動
今年以來原料價格持續上漲對大眾品成本斷造成一定壓力:瓦楞紙,牛肉,大豆價格均漲幅較大,豬肉價格持續下行,雞肉基 本維持平穩。對速凍食品各公司毛利率造成負面影響,前三季度安井,三全,海欣,惠發,味知香毛利率分別-5.86pct,- 10.7pct,-6.7pct,-4pct,-3.4pct。
報告節選: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我們的任何投資建議。如需使用相關資訊,請參閱報告原文。)
精選報告來源:【未來智庫】。未來智庫 - 官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