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看過去的戰爭,好像那些大人物們都睿智、聰明,一切都心中有數的樣子;實際上,今天看來,很多時候,大人物們就是在拼運氣,表面上裝著“一切盡在掌握”,實際心裡一點底都沒有。
比如二戰後期,蘇聯紅軍暴打盤踞我東三省的“關東軍”,就是典型這樣的局面。蘇聯對關東軍的進攻是在1945年8月9日開始的,指揮這場戰役的是蘇聯元帥華西列夫斯基;為了迷惑日軍,華西列夫斯基還化名為“瓦西里耶夫上將”,搞得所有人都不知道這是誰。
日本關東軍在“諾門坎戰役”前,一直由植田謙吉大將指揮,這是個參加過日俄戰爭的老頭,在日俄戰爭中還斷了條腿。諾門坎戰役,關東軍慘敗後,他因為太過激進,被拿下了,換上對中國局勢特別瞭解的梅津美治郎大將;1944年7月,梅津美治郎回日本任軍部的參謀總長,接替他的是山田乙三大將,這也是“關東軍”最後一個司令,也是最倒黴的司令,他做了蘇聯的俘虜。
一、日本人因為蘇聯的進攻不會很快到來
二戰打到1945年,勝負已經沒有什麼懸念,蘇聯不斷往東部運兵,各種態勢都表明:東線將有大戰。但是讓日本人疑惑的有兩點:一是蘇聯將以什麼樣的藉口廢除“中立條約”,二是蘇聯將在什麼時候發起進攻。
1945年4月5日,蘇聯外長莫洛托夫通知日本駐蘇聯大使佐藤“”蘇聯將不會延長“日蘇中立條約”。這就是說,蘇聯會隨時向日本發起進攻。1945年5月8日,德國無條件投降,至此,蘇聯對日參戰就只剩下時間問題了。
日軍大本營研究:八月份明顯是雨季,不適合進攻,蘇聯應該利用有利於機械化運動的季節進攻,那就在九、十月份;到了十一月份,天氣變冷,到處都下雪,也不合適。所以,日本人樂觀地認為:蘇聯可能不急於在1945年發起進攻,可能會拖到第二年。
而日軍的戰略已經圍繞著“本土決戰”進行。大本營給關東軍的命令是:可以放棄絕大部分關東地區,但是一定要堅守東北與朝鮮交界地,給本土做堅強屏障。為此,關東軍在東北構築了大量工事,尤其是中國東北與朝鮮交界的通化附近,修建的都是堅固的復廊工事他們好像做著打持久戰的準備。
但令關東軍司令山田乙三大將頭痛的是:兵員和武器。由於太平洋戰場需要,軍部不斷從關東軍調走部隊,他只能在東北不斷徵兵;但是兵員本就不足,好不容易弄來的兵,武器又配不上。到1945年7月份,關東軍好不容易拉起二十四個師團,總兵力七十五萬,但是有十幾萬人沒有武器。
1945年7月17日,波茨坦會議召開,會議發表一個重要宣言,勸告日本無條件投降,宣告:如果日本還不投降,盟軍將給予日本本土最後的、完全的、毀滅性的打擊。關東軍司令山田乙三大將知道蘇聯將會進攻關東軍,他知道自己現在的準備是不足的,只能暗暗祈禱:蘇聯近期不會發起進攻。如果到第二年,他就能把部隊整合好,武器配備全。
二、杜魯門的得意刺激了斯大林,他下決心提前打日本
斯大林並不急於進攻日本,他要拿這個和英國、美國討價還價;當蘇聯在流血和德國拼命時,英國、美國也不著急開闢新的戰場;當蘇聯快要取勝的時候,美國、英國才發起諾曼底登陸,搶著和蘇聯爭奪打敗德國的勝利果實。
實際上英國和美國也做了預估:德國投降後,如果蘇聯不參戰,美國徹底打敗日本,還需要一年半的時間,並且還要付出巨大的傷亡。而斯大林在雅爾塔給的答覆是:只要英美軍事援助到位,蘇聯可以在德國投降後三個月發起對日進攻。
“如果蘇聯這麼做,能大量減少美國士兵的傷亡和金錢的損失,那麼蘇聯得到遠東的利益,美國是支援的。”羅斯福說完自己的意見後不久就死了,接替他的是杜魯門。
1945年7月16日,波茨坦會議召開的前一天,杜魯門接到國內報告:原子彈已經試驗成功。聽到這個訊息,杜魯門就像小孩子考試得了滿分一樣,興奮無比,他在波茨坦會議召開期間,忍著不告訴蘇聯人這個訊息。一直到會議快結束,他終於忍不住了,拉著翻譯到斯大林那裡說:元帥同志,你知道嗎?我們造出了威力無比的大炸彈。
斯大林當然知道美國在鼓搗原子彈,蘇聯其實也在研究。沒想到美國成功了,斯大林裝著不經意地說:那好啊,可以用到日本了。其實斯大林真實的考慮是:美國如果用大炸彈把日本打敗了,蘇聯就沒法要打敗日本的好處。所以,他當即和華西列夫斯基聯絡,要他儘快發起對日攻擊。
1945年7月30日,《波茨坦宣言》發表後的第四天,蘇聯啟動了對日本進攻程式,華西列夫斯基被正式任命為遠東蘇軍總司令,所有遠東紅軍皆歸他一體指揮。而日本這時還在幻想能透過談判結束戰爭,他們甚至希望蘇聯幫助斡旋,但是所以的跡象都給人一個感覺:日本壓根沒有把《波茨坦宣言》放在眼裡。
有了原子彈就想用的杜魯門等不及了,1945年8月6日,名為“小男孩”的原子彈被投向廣島,這是人類第一次在戰爭中使用核武器;緊接著第二天,美國又向廣島投下了第二顆原子彈。斯大林得到這個訊息,第一個判斷就是:日本馬上要投降了。他趕緊向華西列夫斯基下令:8月9日,發起對日本的進攻。
三、華西列夫斯基採用閃電戰的打法
1945年8月9日零點剛過,蘇聯紅軍的轟炸機就對關東軍駐牡丹江第一方面軍長春的關東軍司令部進行了轟炸。關東軍總司令官山田乙三當時正在大連,聽到蘇聯轟炸的訊息,他一下子就懵了。因為關東軍的部署他是清楚的:邊境地區主要兵力很少,重炮部隊還在邊境線後方,所有的安排都是以蘇聯在九月份發動進攻進行的。也就是說,這時候蘇聯發起進攻,邊境線是沒有什麼強的抵抗力。
8月9日天一亮,蘇聯又派出約350架轟炸機,在大批戰鬥機的護航下,對關東軍的各種目標進行更加深入的轟炸,日軍損失慘重,地面運輸幾乎癱瘓。轟炸結束後,蘇聯發現沒有關東軍飛機升空截擊,原來日本為了本土決戰,把空軍全部調回本土了。這下蘇軍航空兵們在空中就沒有任何阻礙了制空權完全在蘇軍手裡。
地面戰鬥沒什麼好寫的,蘇聯紅軍三路齊發,幾乎沒遇到什麼像樣的抵抗。到8月14日,蘇軍已經掃清大部分障礙,開始向哈爾濱和齊齊哈爾方向發起進攻。在這短短几天裡,有七萬日軍被擊斃,還有一些都被圍困在早期建築的地下工事和一些堡壘裡。
8月14日晚,關東軍總部接到大本營電報,要他們在15日注意收聽廣播,將有重大事項。第二天下午,關東軍司令部裡擠滿了人,大家聽到的是日本天皇親自宣佈的“停戰詔書”。英國和美國聽到這個訊息很高興,立刻張羅進行受降;斯大林並不高興這個訊息,因為遠東的軍事行動剛展開,還沒有達到他要的戰果,現在停止了,將來再想談判爭奪遠東就難了。
老毛子實在太貪婪了,他們想獨佔中國東北利益,而英美這時基本沒有興趣管。於是蘇聯人嚇唬蔣介石集團:最好趕快簽訂“中蘇友好同盟條約”,不然,中國共產黨打過來,一切就泡湯了。國民黨怕的也是這一點,他們就這麼稀裡糊塗簽訂了所謂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
這個條約太過惡劣,基本把東北作為蘇聯特殊利益的場所,大連地位是“自由港”,還有外蒙問題。總之,這是個很恥辱的條約,中國國民黨政府作為二戰戰勝國居然簽訂這樣的東西,可見他們的無恥、虛弱、外強中乾。
1949年建國後,我們才透過艱苦的談判,改變過來;透過朝鮮戰爭,讓局勢穩定下來。後來蘇聯人壓根不敢提東北,一提就挨呲,比如赫魯曉夫。
按照“雅爾塔密約”,蘇聯將取得遠東大部分地區,包括南庫頁島、千島群島等,但斯大林並不滿足,他試探著給杜魯門打電話,要求得到北海道,實在不行,北海道北部的一半也行。杜魯門這時有“原子彈”加持,說話硬氣得不得了:不行,日本必須完整地置於美國管制之下,決不能跟德國那樣分成幾個部分。
斯大林的名字叫“鋼鐵”,但他就是個服“鋼鐵”的人,見美國人這麼剛,斯大林退縮了,罵罵咧咧地搶別的地方去了。在北海道,他們也發起了一些小規模登陸,但被美國一頓轟炸,搞得非常狼狽。
四、“等過幾天再停火,我們還沒有打過癮”
日本宣佈投降以後,這仗也就基本沒什麼好打的了。8月16日,關東軍總司令部透過長春的廣播,向蘇聯遠東軍總司令華西列夫斯基請求停戰。但這時候的斯大林正在氣頭上,因為他想要北海道被美國拒絕,那麼,雅爾塔密約裡其他的內容,斯大林要立刻兌現,免得夜長夢多。
8月17日,華西列夫斯基根據斯大林的命令,用無線電回答了山田關於停戰的請求:所有關東軍於8月20日12點以後停止戰鬥行動。也就是說:不要太急,再打幾天。為什麼要這樣呢?蘇聯想利用這幾天儘快佔領更多的地方,畢竟中國東北那麼大。於是就有了所謂的“蘇聯坦克”在東北如入無人之境,到處碾壓。
8月18日,蘇軍佔領哈爾濱;8月19日,蘇軍解除長春關東軍的武裝,抓走偽“滿洲國皇帝”溥儀及其日本顧問;在8月20日,蘇軍三大方面軍的快速支隊陸續進入長春、瀋陽、哈爾濱、齊齊哈爾、旅順、大連以及北朝鮮的平壤。除了虎頭和東寧幾個要塞的日軍不投降以外,關東軍全部投降了。
虎頭要塞位於黑龍江省虎林縣虎頭鎮周邊的高地丘陵之中,這裡有日軍裝備的410毫米大口徑榴彈炮和從法國購進的240毫米口徑加農列車炮,火力強勁,要塞裡面物資儲備豐富,要塞裡面還有水井,約2000名日軍和家屬、工人在這裡把守。
要塞共有“猛虎山、虎東山、虎北山、虎西山、虎嘯山”等六個抵抗樞紐,三個獨立支撐點。其正面每公里有七個炮兵永備火力點、十二個機槍永備火力點、八個機槍土木質火力點、六個觀察所、兩個鋼帽堡、六個掘開式炮兵陣地。
蘇軍從8月14日開始,到8月26日全部攻下要塞,用了十二天時間。雖然進攻不是很容易,但是隻要在外面堵住要塞裡面的通風口,即使裡面物資再豐富、火力再強大,也是沒有辦法支撐的。要塞防禦,也是要外面兵力支援的。要塞裡的日軍全部悶在地下。
攻打“東林要塞”是二戰時關東軍最後一仗。東寧要塞位於黑龍江省東寧縣,從1935年開始,日軍就抓來17萬中國民工開始修建這個如同“地下城市”般的要塞。這個要塞是日本關東軍建的“規模最大、駐軍最多”的要塞,大到什麼程度呢?要塞裡不但有醫院、飯店,還有兵工廠等設施,還有“慰安所”,裡面有中國、朝鮮、俄羅斯、日本等各國各地的女人。
蘇軍對這個要塞的進攻從8月9日就開始了,但日軍在要塞裡一直堅持到8月30日才完全放棄抵抗。“東寧要塞”之戰成為名副其實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終結地”。蘇軍在東北戰場,一共犧牲約32000人,消滅關東軍84000人,俘虜60萬。這些俘虜都被蘇軍押到西伯利亞當苦力去了,陸續又死了近十萬。
五、歷史終究是公平的
戰爭真的結束了,蘇聯如願以償地繼承了沙皇時期的“遺志”,趕跑了日本,搶佔了東北;無能的國民黨還默認了蘇聯的佔領,轉而派出大批部隊打起了內戰。1949年,新中國成立,透過各種形式,我們終於把佔據東北多年的外國力量“請”出中國。
從此,再也沒有一個國家領導敢對東北有非分之想,否則,得到的就是一頓臭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