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結束,美蘇兩大對立的政治、軍事集團形成,蘇聯似乎略佔上風。
制止中國內戰,建立親美的以國民黨為主、共產黨參加的政府,符合美國的最大利益。蘇聯壓根不相信共產黨能成氣候,為了維護在華不當得利,堅定地站在了蔣介石一邊。
因此,在美國的極力撮合下,弱小的共產黨以尊崇蔣介石為領袖、縮減軍隊為前提,和國民黨簽訂了《雙十協定》。
墨跡未乾,蔣介石在美軍的支援下,向中原、華北、華南、中原解放區發動了全面攻勢,搶佔平漢、平綏、同浦、隴海交通線和大城市,分割包圍解放區和共產黨軍隊。雖然,共產黨軍隊奮力迎戰,甚至打贏了邯鄲戰役,但由於裝備差、軍隊少且分散,總體上並不佔優勢。
中國即將爆發的內戰,也使美國著急起來。於是,剛剛退役的美國陸軍總參謀長馬歇爾,於1945年12月20來到中國,以期發揮無可替代的作用。
客觀地說,馬歇爾是公正的,是很有作為的,不愧於他的世界級聲譽。他威逼蔣介石停戰,必須和共產黨和談。馬歇爾還以美國的民主政治模式,起草一份《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憲章》。其中有:“非經國務委員會同意,政府不得釋出影響各縣各行政區純地方性事務的法令”。蔣的憤怒是難以形容的,他認為馬特使說出了連共產黨都不敢說的話。
12月27日,中斷一個多月的國共和談恢復。
在馬歇爾的極限施壓下,1946年1月10日凌晨,成停戰協議敲定,“1月13日午夜12時起停戰協定生效,屆時雙方停止一切軍事衝突。”
當日,蔣介石、毛澤東釋出停戰命令!
同日,國共兩黨在重慶談判中達成的政治協商會議召開!1月31日會議閉幕時,通過了《關於政府組織問題的協議》、《關於國民大會的協議》、《和平建國綱領》、《關於軍事問題的協議》和《關於憲法草案問題的協議》。
自1927年以來,中國共產黨、解放區、解放軍,首次合法了!和平曙光初現!
延安方面是滿意的,中共高層對“和平建國”持積極的、樂觀態度,甚至考慮,把中共中央總部搬遷到淮陰去,以便參加政府工作。
不久,馬歇爾開始在華北、西北、華中、中原、華東的近十個地方巡遊,檢查停戰協議執行情況,均受到熱情歡迎和盛情接待。特別是延安,搭起了歡迎的牌樓、訓練了八路軍儀仗隊,高接遠送,給予元首級禮遇。中共高層和馬歇爾交談融洽和諧,增加了互信。
苦難深重的中國,太渴望和平了!
共產黨人開始宣傳“中國革命的主要鬥爭形式,目前已由武裝鬥爭轉變到非武裝的群眾的議會的鬥爭”,批評懷疑的人為“狹隘的關門主義”。
最能體現共產黨人和平建國誠意的,是《關於軍隊整編及統編中共部隊之基本方案》簽署後,行動之迅速、規模之龐大。各解放區在三個月內至少將官兵數量減少三分之一,減少24萬。晉察冀解放區的復員工作最為徹底,將九個縱隊一下子減少為四個,復員官兵近十萬。
而國民黨的“復員計劃”,則是“縮小稱謂、人馬照舊”,把軍叫成“師”,把師叫成“團”,並藉機擴充人員。將150多萬官兵“集團轉業”為“兵工建設總隊”,將其中三分之二的力量部署在解放區的四周。即使這樣,到內戰爆發,依舊還有三十個軍連虛假的整編都沒有。
和談的表面之下,暗流洶湧,蔣介石完成了軍事準備。6月10日,他在國民黨中央黨部紀念週上講話說:“今天以前我是主張政治解決的。可現在我必須放棄政治解決了,已經給他們十五天反省期限。我在北伐是決定三年解決,結果不到三年便告統一。請同志們再次相信,我決於一年內完成軍事,兩年內恢復經濟。”
三天後,蔣介石向共產黨人提出最後通牒式要求,按照他的要求,共軍只能回老家了。
事實上,早在5月10日之前,國民黨已經制定了圍殲中原軍區的計劃。
抗戰結束時,中原軍區橫跨鄂豫皖湘贛五省交界處的廣大地區,人口一千五百萬,正規軍五萬,民兵三十萬。由於地處國民黨統治的腹地,交通便捷,日本投降後,國民黨軍很快到達這裡,進行包圍蠶食。到1946年1月,中原解放區的面積已經縮小到抗戰勝利時的十分之一。
宣化店,是中原軍區司令部所在地。此時,以宣化店為中心的解放區方園不足五十公里,聚集著數萬部隊和家屬,四十萬的百姓。國民黨三十萬大軍,從東西南北四面將這個狹窄的區域圍得鐵通一般密不透風,進行實質性封鎖圍困。
糧食斷絕,朝不保夕。更為可怕的是,截獲的情報顯示,國民黨軍將向中原軍區動手,製造第二個皖南事變。
1946年6月26日,駐紮在湖北、安徽、河南三省交界處的李先念部,突然從國民黨三十萬大軍的合圍下突圍而出。解放戰爭全面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