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裝修新房的人都是"小白",而裝修涉及到的方方面面比較多,有很多東西中看不中用。
尤其是一些看似“合理”的家居設計,入住後才知道,浪費了錢,還達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本期內容重點為大家分享,新家入住兩年後,我總結出來的,5個“中看不中用”的失敗教訓,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石膏線造型牆
第一次看到這種造型牆,瞬間就被種草了,聽工人說用石膏板就能做,很便宜也很出效果,我就做了很多這樣的造型。但是入住後,我感覺太失敗了。
家裡好多空間都做了石膏線的造型牆,確實能提高顏值,特別是輕奢風的家居空間。
猛然一看,確實“沒毛病”,但是這種石膏線做的造型,只可遠觀不可近看。
當你仔細看做工的時候,就感覺沒那麼美好了,新家入住久了,會發現石膏線特別容易開裂。
而且對角的地方看起來特別毛糙,雖然和做工的細心程度有關,但是看了別人家的造型牆,我才知道,主要是因為自己使用錯了材料。
原來人家的線條造型牆使用的是PU線條,而不是石膏線。
PU線條比較結實,不像是石膏線那麼脆,切割容易缺角,後期用石膏去補,也很難達到完美的效果。
PU線條是一種高分子的複合材料,強度高,切割完成面非常平整,所以對角的地方看起來很硬朗,近看也很完美。
PU線條是可以直接刷乳膠漆的,但是為了避免刷完“發花”,建議刷乳膠漆的時候儘量不要摻水,刷出來的效果才會均勻美觀。
@家居設計師coco的總結經驗:如果喜歡護牆板式的造型牆,一定不要選擇用石膏線去拼接,應該使用硬度更高的PU線條。
抽拉式的噴槍
抽拉式的噴槍是我家入住後,感覺最“後悔”的一個決定,看起來很“合理”,其實中看不中用。
這種水龍頭看似很合理,既能當水龍頭,還帶一個抽拉式的噴槍,但是入住後,才知道這種抽拉式的多麼雞肋。
抽拉式噴槍的“雞肋”主要表現在如下幾點:
- 時間長了,抽拉的效果特別差,每次回縮,都很費勁。
- 有人說重力球式的好用,但是重力球式的會佔用櫃下特別多的空間,基本不能放東西,不然會把它卡住。
- 水壓太小的話也不適合。
@家居設計師coco的總結經驗:噴槍是衛生間清潔必備的好物,如果需要,建議大家安裝獨立式的噴槍,在洗手檯和馬桶中間,安裝一個,兩者都能使用。
擴充套件閱讀:
如果你家裡沒有預留單獨的噴槍位置,也不用擔心,可以利用馬桶的上水口,連線一個外接的噴槍。
這種外接噴槍道理原理很簡單,利用一個三角閥,把上水口一分為二。
它安裝特別方便,女孩子自己都能自己動手安裝,自帶的伸縮軟管,幾乎可以沖洗衛生間的所有角落,非常方便。
如果馬桶和洗手檯不在一個區域,無法共用一個噴槍,同樣的道理,在洗手檯水龍的上也可以外接一個類似噴槍的花灑。
這樣就不用為了洗頭而煩惱,同時也可以沖洗,洗手檯的檯面。
透明穿線管
透明穿線管看似是施工方為了屋主考慮,其實,真實的目的就是為了多加錢。
當初施工方介紹這種透明線管的時候說,可以一目瞭然地檢視管內的電線是否有接頭。
聽起來十分合理,所以多花了不少錢,用了透明線管。
但是,後來又一想感覺哪裡不對勁,總感覺多花了冤枉錢,管內不出現線頭,不應該是穿線的基本要求嗎?為什麼需要屋主來買單檢查。
@家居設計師coco的總結經驗:在工人穿線的時候,現場監控看一下就行了,確實沒必要多花錢使用透明線管,看起來挺好看,但是中看不中用。
後來,一位幹裝修的工人朋友說,透明線管就是噱頭,工人在穿線的時候,肯定不願意使用帶接頭的電線,那樣穿線太費工,出了問題還要自己負責,不夠麻煩的。
45度瓷磚碰角
衛生間無論是包管,還是拐角地方,做陽角的時候大多會採用45度碰角,看似很合理,但是太容易出問題了。
這是我理想中的陽角處理方式,但是這個真的很看工人的水平,一旦遇到粗心大意的工人,真的想哭。
這種45度碰角的方式看起來是很美觀,但是真的太脆了,看我家還沒使用,就磕碰成了這個樣子,難以想象使用以後的樣子。
@家居設計師coco的總結經驗:陽角的收口,可以不選擇45度碰角,使用這種金屬收邊條,不僅施工便捷,而且看起來既精緻又美觀。
它的原理很簡單,就是在陽角的位置,做一個直角的金屬條,來美化縫隙;它有很多種顏色可以搭配不同的色系的瓷磚,而且不用擔心磕碰的問題,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
櫥櫃鉸鏈
房子入住兩年後,我發現櫃子的櫃門,要麼出現較大的縫隙,要麼就關不上門。
裝修公司告訴我鉸鏈壞了,讓我更換鉸鏈,後來才知道,根本不用更換鉸鏈,只要簡單地調節合頁上的螺絲就可以了,差點又交了智商稅。
前面這個螺絲是調節櫃門鬆緊的,可以調節櫃門和櫃體的前後縫隙。
後面這個螺絲是調節櫃門的,櫃門關不上逆時針調節,櫃門縫隙大順時針調節,這樣櫃門就變回原來的樣子了。
@家居設計師coco的總結經驗:櫃門使用久了,螺絲有鬆動是正常現象,根本沒必要更換合頁,只需要簡單的調節鉸鏈上的螺絲即可。
文末總結:
裝修材料在不斷的更新,施工工藝也在不斷的進步,很多看起來比較合理的設計,也許已經落伍或者是商家的套路。
建議大家在裝修某一處細節的時候,多做了解,避免入住後懊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