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慈欣說,“人類的未來,要麼是走向星際文明,要麼就是常年沉迷在VR的虛擬世界中。如果人類在走向太空文明以前就實現了高度逼真的VR世界,這將是一場災難。”
喬布斯也有個說法:"I would trade all of my technology for an afternoon with Socrates" 意思大概是說:“我願意用蘋果所有的技術,去換取和蘇格拉底相處的一個下午”。
喬布斯這個說法,代表的就是人對精神層面的一種極致追求,你能從中感受到未來世界發展的一些趨勢和動向,也就是說,當人一旦有了更多的錢,實現了物質財富自由之後,會去幹什麼呢?決然不會去在意遙遠的外星文明,而是會更樂意轉向去探索人性自身極致的精神世界需要。
理解了這個邏輯,會有助於理解為什麼會有人願意花百萬美元去和巴菲特共進一次午餐;也能解釋老外現在為啥要死命地去吹捧元宇宙這種虛擬世界的東西,這裡面底層的邏輯,都是源於人對精神世界有一種更大的需要。
沿著這個脈絡方向,把精神、人文這些高大上的東西降一個維度,就蛻變成了當下的“內容付費”、“知識IP”,而疫情似乎也正在加劇和提速這種趨勢的到來。這能在一定程度上去解釋一些現象,比如為啥現在像內容分發平臺抖音、頭條會這麼火爆,同樣也能說清為啥會有人願意買門票去看羅輯思維這樣的二道販子,一些自媒體老哥一篇文章閱讀量動輒10萬+,簡直就是1人可當1個公司的存在。
“精神需要,內容付費”,這是一種永恆的人性發展模式,滿足和探索更大的精神世界的發展需要,在未來只會越來越受關注。
往期推薦:《小微專案的生存與競爭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