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浪漫的李白曾描過巴蜀地區崇山峻嶺,連峰絕壁的壯麗絕色,其書寫的便是古蜀國。
如果要讀懂古蜀文明,三星堆博物館和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是必打卡之地。據金沙遺址博物館副館長王方說,“從目前的考古資料來看,金沙極有可能是三星堆之後古蜀人在成都平原腹心地帶建立起的又一個政治、經濟、文化和宗教中心。兩者之間同根同脈,前後相繼(其中某個階段可能是同時),共同構架出古蜀文明最燦爛的篇章。眾多文物極強的相似性,也再次證明三星堆和金沙同根同源,是獨具特色和魅力的古蜀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讓我們把聚光燈分別打在四川·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和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看看能在這裡看到哪些特別的文物。
三星堆博物館 國之重器的饕餮盛宴
“三星堆是迄今在西南地區發現的範圍最大、延續時間最長、文化內涵最豐富的古城、古國、古蜀文化遺址。三星堆古遺址被稱為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昭示了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一樣,同屬中華文明的母體,被譽為‘長江文明之源’。” 三星堆博物館副館長朱亞蓉告訴紅星新聞記者,三星堆是古蜀國都城所在地。三星堆是以青銅器為代表的青銅文明,在同時期下可以與同期中原地區青銅文明相媲美,既獨樹一幟又相互關聯,是中華文明起源的重要組成部分。
若論全國博物館頂流,三星堆博物館一定位列其中。在剛剛過去的十一小長假期間,三星堆博物館門票,每天一大早就會售罄。奇特誇張的青銅藝術、侈麗雍容的金箔技藝、揚葩振藻的玉石雕琢,三星堆文明的藝術造詣令全國遊客心嚮往之。
青銅大立人像 圖據三星堆博物館
“青銅大立人,是三星堆博物館不可錯過的文物。”朱亞蓉表示,在三星堆眾多的青銅雕像群中,無論從服飾、形象還是體量等各方面看,大立人都堪稱青銅像中的“領袖”人物。就全世界範圍來看,三星堆青銅大立人也是同時期體量最大的青銅人物雕像。
其實,在金沙遺址也出土過商周銅立人,兩者之間除了體量、髮式等差別外,也有大體相同之處。“從體量上看,三星堆青銅大立人和金沙銅立人的大小懸殊,但從影象特徵、重要象徵符號的運用上,卻是一脈相承。” 三星堆博物館學術研究部部長吳維羲告訴紅星新聞記者,二者總體的賦形方式一致,包括總體姿態(立姿)、戴冠(太陽冠)、具有宗教祭祀意味的雙手姿勢等。雖體量有別,但顯示出三星堆文明與金沙文化之間的內在傳承關係。就造像本身看,三星堆青銅大立人和金沙銅立人都應是反映某種祭祀情境。“我個人認為,兩尊造像內涵大體一致,都可能與‘日祭’儀式有關。二者體量之所以差別甚大,可能與相應時期財力、銅礦石原料獲得的難易度有關。”
三星堆出土的金杖 圖據三星堆博物館
看到金杖的一刻,猶如看到古蜀國王拿著這一象徵最高權力的“法器”,指揮著古蜀臣民的一切。全長1.42米,直徑2.3釐米,淨重約500克的金杖,系金條捶打成金皮後,再包卷在木杖上而成。靠近細看,端頭上雕刻有兩個前後對稱的人頭影象。杖內部上方有兩隻鳥頭部相對,下方是兩條魚背部相對,鳥和魚的頸部各疊壓著一根似箭翎的圖案。
其實,在金沙遺址也有一件類似的文物——金王冠帶,兩件文物上有驚人相似的圖案,都出現了魚、鳥和箭的元素,吳維羲表示,目前學術界有觀點認為,該圖案表現的是以魚和鳥為祖神標誌的兩個部族聯盟,形成了魚鳧王朝;圖案中魚和鳥的圖案便是魚鳧王朝的徽號、標誌。還有一種說法認為,金杖上的魚、鳥圖象徵著上天入地的功能,是蜀王藉以通神的法器,對這件法器性質則有“王杖說”“法杖說”“祭杖說”等,“不論是哪種看法,認為金杖具有‘權杖’的性質是一致的外,也有很多相同性和差異性。”
金沙遺址 博物館變網紅打卡地
“最早在新石器時代晚期,金沙遺址就有人群活動的遺存。祭祀習俗不晚於距今3500年左右,這幾乎和三星堆遺址作為都邑的時代同時。”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館長朱章義說,金沙遺址物質文明最輝煌的時代是商代晚期至西周,其間很多文化因素極有可能受了三星堆影響:文化遺存相類,都有專門的祭祀區、居住區、生活區、墓葬區,以稻作農業為主,祭祀文化濃厚,神權政治非常明顯,器類同質化現象亦非常明顯。“從這個層面來說,不可否認它們有著極深的淵源。”
金沙遺址博物館
不過,兩者也有不同的地方,在考古學家們不斷追問三星堆與金沙的關係中,朱章義認為,“從種種跡象看,它們的主體文化明顯有前後延續的物證可循,因此,我們還是傾向於它們之間具有明顯的文化承襲與發展關係。”
金沙遺址博物館外的草坪上 小鹿沐浴在金色的晨曦中
其實,金沙遺址博物館不僅僅是博物館,更是一座遺址公園。考古發掘現場、珍品陳列、森林、草地、小鹿,都讓人忍不住拍照留念。在與金沙鹿苑的梅花鹿互動時,回想起埋藏在金沙遺址祭祀區內數以千計的鹿角,仿若闖入了另一個時空,踏上古蜀文明之路。
遺蹟館和陳列館是金沙遺址博物館內的兩大必逛館,分別位於摸底河的南北兩岸,一方一圓,剛柔並濟。“遺蹟館是金沙遺址大型祭祀活動場所的發掘地,是目前中國儲存最完整,延續時間最長,祭祀遺蹟、遺物最豐富的祭祀遺存。站在內,能看到發掘現場的原生態場景,可以沉浸式感受3000年前古蜀王國氣勢恢宏的濱河祭祀場面。”朱章義說。
“太陽神鳥”金飾
陳列館內,“太陽神鳥”金飾圖案靜靜躺在中央,熠熠生輝,作為中國文化遺產標誌,中國文物學會會長、故宮博物院第六任院長單霽翔曾說,“太陽神鳥誕生於距今約3000多年的商周時期,又在21世紀第一縷曙光照耀在中華大地上之時出土。這圖案多漂亮、多神氣,多麼富有動感,作為國家的文化遺產標誌,我認為是很好的選擇。”
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館長朱章義告訴紅星新聞記者,金沙遺址與成都平原的史前城址群、三星堆遺址、戰國船棺墓葬共同構建了古蜀文明發展演進的四個階段,共同證明了成都平原是長江上游文明起源的中心,是華夏文明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為中華古代文明起源“多元一體”學說的確立提供了重要佐證。
紅星新聞記者|喬雪陽 曾琦
編輯|段雪瑩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