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地區是我國重要的一部分,這裡有著豐富的物產和優美的環境,在新中國建立之後,這裡更是成為了重要的工業基地。隨著對於東北土地的開發,這裡又成為了我國重要的農業基地,肥沃的“黑土地”養活了千千萬萬的中國人,是祖國不可或缺的“糧倉”。每一年,東北地區都吸引了國內外的大量遊客到這裡遊覽,而他們遊覽的一個重要景點就是長白山。
長白山是東北最著名的大山之一,也是滿族人民的“神山”。從金代開始,這裡就被統治者封為“神山”,成為了不可或缺的精神象徵。如今的長白山雖然沒有了“神性”,但對於我們來說依舊重要。
長白山不僅承載了重要的文化意義,也是一處重要的自然保護地區。長白山景區中有許許多多的珍稀動植物,其中就有我們的東北虎,還有金錢豹、梅花鹿等保護動物,它們自由自在地生活在長白山,讓我國的環境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近年來,在政府的大力保護之下,長白山地區的自然環境也變得更好,此前許多即將消失的野生動物都重新回到了這裡。不過在一系列的野生動物訊息中,有一個說法卻顯得尤為特殊,那就是關於長白山天池的“水怪”。和尼斯湖水怪一樣,這也是上個世紀世界上最流行的“水怪”傳聞之一。
長白山的天池
隨著人類科技的進步和研究人員的辛勤調查,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世界上並沒有所謂的“水怪”,這些被目睹的怪獸不過是人們的想象,或者是其他普遍存在於世界上的生物。但我們也會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是天池,而不是我國境內別的湖泊?這就要從天池的特殊性開始說起。
天池和我國的其他湖泊有著很大的不同,是因為它是一個火山口湖泊,而天池的火山口在宋代有一次大規模的噴發,正是這一次的噴發讓天池火山口進一步增高,並最終形成了湖泊,也就是說天池形成到現在也就一千多年的時間。
正是因為形成的原因比較“特殊”,天池的深度也是其他湖泊很難比擬的,一般的湖泊只有數米到數十米深,但天池的最深處達到了373米,平均深度是204米,正是因為這樣的深度,人們才會產生這裡面有“水怪”的想象。
與深度截然不同的是,天池的面積受限於火山口的大小,僅有9.8平方公里左右,這和我國面積最大,達到了4625.6平方公里的青海湖相比,簡直就像是“一滴水”。但就是這樣一個在高山之上,被人們認為是“天上飛來”的湖泊,卻有著一個困擾了學界多年的問題。
天池的水在不斷增加?
天池對於東北地區的意義不僅是一處美麗的湖泊,更是“三江源”。從天池流出的水是圖們江、松花江和鴨綠江的源頭,每年流出的水量達到了1.23億立方米,而整個天池的水量大約是20.4億立方米,如果沒有足夠的水源作為補充,那麼天池很快就會乾涸。
但是,我們現在卻完全不用擔心這個問題,因為天池有著源源不斷的水資源作為補充。一般來說,湖泊的水源補給主要是來自於降水和冰雪融水,但作為一個在山頂的火山口存在的湖泊,天池顯然沒有多少冰雪融水,降水對於天池來說更加重要。
奇怪的地方就在這裡,根據我國學者的統計,天池的每一年接收的降水大約是0.43億立方米,和流出的水比起來相差了8000萬立方米,一立方米水的重量是一噸,也就是說每年天池中“來歷不明”的水達到了8000萬噸。
除了單純流出天池的水,還有一部分水會蒸發,這些都需要進行補充才不會大量減少天池作為一個“孤零零”地存在於火山口內的湖泊,這麼多的水究竟是從哪裡來的?我國科學家針對這個問題進行了長期的研究,最後得出了一個令人驚訝的答案——天池的水很有可能來自於我國的青藏高原!
水來自於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被稱為“世界屋脊”,同時也是“亞洲水塔”,這裡流出的冰雪融水形成了多條河流,滋養了大片土地。但是無論怎麼看,遠在我國西部的青藏高原冰雪融水與河流都無法到達我國的東北地區,更不要說遠在山頂的天池了。
這個說法其實是我國河海大學的陳建生教授所提出,他的理論被稱為“地下水深迴圈”,從這個名字就可以看出來,陳建生教授認為這些水並不是透過地表徑流,而是從地下來到天池。
在陳建生教授看來,我們的地殼並不是“鐵板一塊”,在地層的分割處也有很多縫隙,其中一個明顯的原因就是熔岩在冷卻之後會熱脹冷縮,原本岩漿充斥的地方會變成多縫隙、多孔洞的結構,也就是“熔岩隧道”。
這種結構存在最為明顯的就是各種曾經活動或者近期還在繼續活動的火山地下,長白山天池之下就是這樣的結構。這樣的縫隙最深可以達到地下15千米,進一步減少了這些地下水的蒸發和流失,讓其得以跨越漫長的路途,最終來到遙遠的東北。
“地下水深迴圈”理論提出,水在進入熔岩隧道之後會持續向低海拔地區流動,而這些在地下受到了擠壓的水分會在遇到“出口”之後持續湧出。既然是熔岩形成的地下隧道,那麼最主要的出口就是各大火山口,天池也是其中之一。
天池距離自己的上一次噴發時間相對並不長,火山口和地下熔岩隧道之間的通道並沒有完全被堵住,因此每年都會有源源不斷的水流從天池下方湧出,補充天池在平時流失的水資源。
青藏高原的“失蹤”水分
儘管陳建生及其團隊的理論已經很完整,但我們一時之間還是很難想象,青藏高原到長白山天池之間這麼長的距離,可以透過這樣一條長長的地下水隧道來進行溝通。在論證的過程中,陳建生教授還提到了一個證據:青藏高原上的水確實每年都有很大一部分“失蹤”,這一現象剛好可以證明地下熔岩隧道的存在。
陳建生團隊經過調查之後發現,在青藏高原最大的內流區羌塘高原上,每年都有將近540億立方米的水在流經了大裂谷之後莫名消失,這些消失的水很有可能就是滲進了地下。
對於青藏高原來說,540億立方米的水並不會造成巨大損失,但這相當於黃河一年徑流量的水資源卻對於天池來說至關重要。從青藏高原開始,一條“地下黃河”橫跨我國國境,從西南流向東北,給沿途帶來了豐富的水資源。
對於這龐大的水量來說,天池所需的8000萬噸水實在是不算什麼,一路上有所損耗也不影響最終的補充。如果這個理論完全正確,那麼青藏高原滋養的可就不止是我國的西部,而是整個中國了,真不愧為“亞洲水塔”。
雖說陳建生教授的理論雖然至今都還沒有得到大部分學者的認同,但他的團隊已經透過這個理論,在極度乾旱的巴丹吉林沙漠地下找到了珍貴的水資源,證明這個理論並不是“信口開河”。
現在的問題就是,青藏高原的水是否真的能夠做到一路流往長白山天池而不間斷。目前陳建生教授還在不斷地對此進行研究,如果能夠找到更多關於青藏高原地下水和長白山天池的聯絡,那麼他的理論也會得到更多學者的承認,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天池的未來
除了對於天池水量的疑惑以外,人們另一個更加擔憂的問題則更加現實:天池之下的火山還會不會再爆發?
長白山天池是一座比較活躍的年輕火山,上一次的大型爆發是宋朝慶元五年到嘉泰元年,而在之後也並非一直“風平浪靜”,在明朝萬曆二十五年、清朝康熙七年、四十一年都有爆發,距今也不過是三百多年的時間,地質活動往往以萬年、億年計,今天的天池仍然還處在“蠢蠢欲動”的狀態中,但相對於此前的爆發期,現在的長白山天池相對來說處在較為穩定的階段。
當然,我國絕不會對天池的觀測掉以輕心,隨時隨地都在對這裡進行一系列監控,畢竟如果天池大規模爆發,不光會帶來熔岩、火山灰的汙染,天池湖泊中的大量湖水也不會在短時間內被全部蒸發,一旦湧出將會給山下的聚居地帶來難以想象的巨大危害,而以天池作為源頭的幾條江河,也不得不面臨著斷流的威脅,對於整個東北地區的生態環境來說都是一個壞訊息。
因此在未來如果天池有什麼“風吹草動”,必然會引起我國的充分重視,並在事情發生之前找出解決的方法。
結語
不管是天池還是青藏高原,對於我國乃至於亞洲、世界的生態環境來說都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是我們在未來的發展中需要重點保護的物件。
如果天池的水真的來自於青藏高原,那麼這對於我國的建設來說也有非同一般的意義,比如我們可以利用類似的原理來進行南北、東西之間的水資源調動,讓我國那些因為缺水而難以發展的地區獲得足夠的水資源,達到中國各地區之間的水資源平衡,讓我國的發展變得更加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