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經濟結構不斷調整最佳化,我國社會經濟發展質量有了明顯提升。與此同時,區域經濟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已經成為未來發展局趨勢,特別是以廣東、江蘇、浙江、福建、山東等為代表的東部沿海省份,實現了經濟增速和發展質量的“雙提升”。
隨著“十四五”的全面開啟,東部地區將再次揚帆起航,不斷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共同譜寫全民共同富裕的時代新篇章。
江蘇省,位於我國華東沿海地區,周邊與我國浙江省、安徽省、山東省以及上海市接壤。從江蘇地形來看,主要以平原為主,大部分地區海拔低於50米,其中海拔最高的連雲港雲臺山僅625米。
從氣候上看,江蘇屬於東亞季風氣候,再加上近1000公里的海岸線,讓江蘇成為受到來自海洋影響較大的省份之一。此外,長江、淮河自西向東穿境而過,大運河由南向北,太湖、洪澤湖“一南一北”,由於降雨量的充沛和水網密佈的河道、湖泊,使得江蘇成為我國重要的“魚米之鄉”和“江南水鄉”。
江蘇總面積10.72萬平方公里,轄13個地級市、21個縣級市和19個縣,常住人口8475萬,如今已經成為繼廣東、山東、河南之後,第4人口大省。江蘇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是金陵文化、吳文化、淮揚文化和中原文化的重要發祥地,擁有13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江蘇不僅文化繁榮,其綜合經濟實力在國內也是“數一數二”的,以2020年為例,江蘇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2719億元,人均GDP121202元,總量和人均分別位居中國大陸第2位、第3位。論綜合經濟實力,江蘇與廣東不相上下,特別是人均GDP江蘇遠超廣東,此外江蘇在區域均衡發展方面也是領先廣東。
進入新發展階段,江蘇將始終圍繞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努力推動區域經濟協調和可持續發展。根據江蘇省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提出構建“三圈兩帶”的城鎮空間發展格局。“三圈”是指支援建設南京都市圈、徐州都市圈和蘇錫常都市圈;“兩帶”是指建設沿海城鎮帶和沿江城市帶。
“十四五”時期,江蘇將不斷推動城市化程序,不斷完善城市發展能級和城市產業集聚。南京將積極爭創國家中心城市,徐州將建設成為省域副中心城市,此外蘇州、無錫、常州、南通將充分發揮自身所長,形成重要的區域中心城市。根據江蘇城鎮規劃,將支援建設11地級大城市,其中9個為II型大城市,2個為I型大城市。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都有哪些城市入選吧。
支援建設11個地級大城市
根據江蘇省城鎮規劃,將支援無錫、常州、徐州、南通、揚州、泰州、鎮江、淮安、宿遷、連雲港、鹽城等11個市建設成為地級大城市(城區人口100萬—500萬)。其中無錫和常州2市成為I型大城市(城區人口300萬—500萬),徐州、南通、揚州、泰州、鎮江、淮安、宿遷、連雲港、鹽城等9市將建設成為II型大城市(城區人口100萬—300萬)。
I型大城市:無錫和常州
無錫市和常州市均位於蘇南地區,由於交通區位優勢突出,再加上深入長三角經濟腹地,綜合經濟實力不僅在江蘇省內較強,在全國也是處於靠前位次。2020年無錫實現經濟總量12370.5億元,人均GDP165824元,總量居全省第3位和人均第1位。
相比蘇州較大的經濟總量、較多的人口和企業規模,無錫要“暗淡”許多,但無錫的產業層次和企業競爭力在省內卻處於第一方陣。
常州市,2020年GDP總量為7805.3億元,人均GDP147828元,無論是總量,還是人均GDP均弱於蘇州和無錫。不過,常州作為蘇南經濟強市,綜合經濟實力非常強,即便是一些中西部省會城市,也很難與其相匹敵。未來常州將積極參與蘇錫常都市圈建設,推動經濟跨越式發展。
II型大城市:徐州、南通、揚州、泰州、鎮江、淮安、宿遷、連雲港、鹽城
縱觀全國城市建設,江蘇省是少有的幾個所有地級市全部建設成為大城市、特大城市的省份。從城市人口布局來看,江蘇城市人口較為合理,沒有出現低於300萬以下的人口小市,而同為經濟強省的廣東則有6個300萬以下的人口小市。
在9個建設II型大城市之中,徐州、南通等多個城市已經達到了這個標準,還有部分地級市已經很快接近城區100萬的條件。從9個城市分佈來看,主要集中在江蘇經濟相對較弱的蘇中和蘇北地區。隨著江蘇省提出“三圈兩帶”的城鎮發展格局,未來這9個城市有望迎來發展新機遇。
徐州劍指江蘇第五個“萬億城市”
根據我國近期出臺的《“十四五”特殊型別地區振興發展規劃》,明確支援徐州建設成為省域副中心城市,也就是說從城市等級上看未來徐州將會成為僅次於南京的城市。此外,江蘇將徐州都市圈作為全省三大都市圈之一,進行重點打造,相信在“十四五”期間徐州經濟將迎來巨大釋放,劍指江蘇第五“萬億城市”。
另外,根據我國近期公佈的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名單,南京已經成功入圍特大城市行列。蘇州雖然常住人口達到1275萬,但主城區人口仍不到500萬,目前依然是I型大城市,不過未來以蘇州的雄心壯志,步入特大城市也是信心十足。
關注小編,分享更多精彩,一起去評論區討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