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老子故里河南鹿邑的明道宮,是當年老子開館講學的地方,現在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更是國內外著名的道教聖地。
走進明道宮山門,左邊第一個結構宏偉、精雕細琢的石亭,名曰“問禮亭”。這個亭子之所以取名為“問禮亭”,是因為據《史記》、《左傳》、《孔子家語》等古籍記載,歷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名丘,字仲尼),一生中曾先後多次向老子“問禮”求教。僅有據可查、有籍可考的,就有五次之多。
孔子第四次向老子求教“問禮”
孔子第四次向老子求教“問禮”,是在老子的出生地曲仁裡(今河南省鹿邑縣太清宮鎮)。老子當時歸鄉省親。孔子是先去洛邑(洛陽舊稱)求教老子而不遇,再輾轉來到曲仁裡的。
這一次,孔子是想走一走老子的“後門”,把自己的書籍典冊藏於大周王室的守藏室。所以,孔子便引述“六經”,想用“六經”的價值和意義來打動老子。
當時,孔子恭敬地望著老子,滔滔不絕,口若懸河,大談其書的要點——“仁義”。
老子無可奈何地聽完之後,說道:“噫!夫兼愛,不亦迂乎?無私焉,乃私也。夫子若使天下無失其牧乎?則天地固有長矣,日月固有明矣,星辰固有列矣,禽獸固有群矣,樹木固有立矣。夫子亦放德而行,遁道而趨,已至矣,又何偈偈乎揭仁義,若擊鼓而求亡子焉?意!夫子亂人之性也。”大概意思是:“你主張同樣慈愛,不也是迂腐、不切實際嗎?無私,才是真正的自私。你不是想使天下不失秩序嗎?那麼天地本有自己的固定位置,日月本有自己的光明,星辰本有自己的序列,禽獸本有自己的群體,樹木本有自己的生計。你最好還是依德而行,循道而走,就是最好的了。又何必竭力去提倡‘仁義’,就像敲著鼓去尋找逃跑的孩子一樣呢?你知道嗎?這樣會擾亂了人的本性啊!”